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一級市場爭搶項目,二級市場股價狂飆,食品飲料為何成為“超級明星賽道”?
中國商業江湖從來不缺優秀的上市公司,同時也有不少未上市的巨頭公司,長期游離在資本市場之外。
“永不上市老四家,順豐華為老干媽,還有一個娃哈哈。”——這句順口溜里提到的四家公司,曾被外界稱為“不上市聯盟”。然而,隨著順豐借殼上市、娃哈哈上市口風松動,這個聯盟已走向瓦解。
娃哈哈的老對手——農夫山泉,同樣曾宣稱自身“不需要上市”,但在2020年其即已“食言”登陸港股。作為食品飲料行業的龍頭企業,農夫山泉赴港上市后的表現,不斷刷新人們對消費賽道的認知。
都說“消費是永恒的投資主題”,這個觀點在2020年的疫情下,得到了*好的驗證,自2020年以來,食品飲料這一細分消費賽道熱鬧非凡。
一級市場上,資本蜂擁而入爭搶好項目,元氣森林、喜茶等新興品牌融資頻頻,如衛龍這樣已成立20年的老品牌也首次引入了外部資本。據IT桔子統計數據,僅2021年1-5月,食品飲料賽道融資總額就已突破百億元。
在二級市場,以貴州茅臺為首的消費股漲勢驚人,農夫山泉、金龍魚和東鵬飲料等老消費品牌甫一上市,便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股價飆漲。今麥郎、郎酒、衛龍也已在IPO的路上,大講資本新故事。
食品飲料賽道的一場資本鏖戰已然開啟——老消費品牌為何在此時掀起上市潮?資本為什么愿意給它們高估值?巨額資金涌入消費賽道的背后,投資風向發生了什么轉變?「子彈財經」與多位投資人、行業分析師深聊了一番,試圖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
老品牌的新資本故事
自2020年以來,食品飲料領域的老品牌IPO漸成風潮。農夫山泉、金龍魚和東鵬飲料等接連成功上市,郎酒、今麥郎、衛龍和五芳齋等也沒閑著,陸續發起IPO沖刺,在資本市場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以前,一些企業認為,我不缺錢干嘛去上市?為什么要把我的股份、盈利跟投資者去分享?覺得上市沒有必要。但它們忘了,上市以后企業可以更好地去收并購、招募更好的人才、拓展更多的市場。”潮商金控資本市場部總裁虞建衛對「子彈財經」說道,好的上市公司,做得*多的就是吸收合并,缺市場就買市場、缺團隊就買團隊、缺品牌就買品牌,*后做的是行業整合。
不過,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覺醒”,加快了資本化進程。
仔細翻閱農夫山泉、金龍魚和東鵬特飲等老消費品牌的財務數據不難發現,這些公司基本已經做到了細分領域的**位置,大多數看起來并不缺錢,其中一些還有不錯的現金流。此外,農夫山泉、郎酒和衛龍等屬于家族企業,一般而言,家族企業往往不愿引入外部資本稀釋家族持股。
長期遠離資本市場的老消費品牌們,自身發展和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何選擇在此時密集與資本接觸,掀起“上市潮”?
在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看來,這是資金端、資產端及產品端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資金端來看,近兩年PE資本、貨幣資本比較集中,大家的資本運作能力比較強,而且上市的條件相對來講比較寬松,整個一級半市場到二級市場打通的能力比較強。“一些大的VC、PE公司以及一些財富公司等,其實都擔當了類似券商或是券商代理的角色,市場非常活躍,使得老消費品牌有機會上市。”
從資產端來看,這兩年主要的基底是消費側改革,2015-2021年,整個供給側走向消費側改革的趨勢非常明顯。“因為供給側降本增效達到了一定階段后,中國的消費業、零售業是趨向于往品牌化和增大消費購買力的趨勢走的。”
在楊歌看來,自有品牌比如喜茶、元氣森林,一些回歸的老品牌比如北冰洋、星瀚資本投資的活力28,還有金龍魚等品牌,都是消費側改革里*有優勢的一批公司。
“老消費品牌已經在過去20年里占有了用戶心智。現在,用戶心智一部分是喚醒、一部分是重構、一部分是新建,這樣就能夠迅速搭建起消費側的社群,形成消費側文化共識。而商業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生產和交易,這里面的經濟總量就是用文化共識建立起來的。”
楊歌進一步指出,泡泡瑪特代表的是新興品牌的文化共識,而金龍魚、活力28則是傳統品牌文化共識的喚醒。在這過程中,本身這些品牌就有機遇,加上這兩年消費側改革浪潮,產品端、資產端都有機會,還有資金端的助力,就形成了老消費品牌上市浪潮。
而從消費業自身的發展來看,老消費品牌們或許已走到了“不得不變”的關鍵時刻。
“中國快消品已經進入到產品、渠道、推廣、體系同質化的一個充分競爭的節點,那么,差異化在哪里?護城河又在哪里?所以,企業一定要通過‘五多戰略’——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戰略布局,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把護城河加寬加深。”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子彈財經」表示。
他指出,要快速布局“五多戰略”,一定要依托資本市場的加持。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傳統企業在這兩年扎堆上市的核心原因。
虞建衛告訴「子彈財經」,現在整個消費格局、消費理念和消費價值觀都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市場是60后、70后、80后主導,消費觀念比較傳統,而現在市場是90后、00后主導。隨著消費者年齡結構出現分化,消費理念也發生了變化。
“像衛龍辣條、元氣森林、螺螄粉等產品為什么賣得好?就是因為90后、00后的消費觀跟以前是完全不同的。”
在虞建衛看來,老企業如果不升級、不轉型、不提升,發展停滯不前的話,就可能會被淘汰,而且淘汰的速度會很快。“如今,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供大于求的,而且消費習慣在改變,如果傳統老品牌還是按傳統方式來走,就會出現很多像老干媽這樣的企業。——老干媽不融資也不貸款,在她兒子接班后,現在市場份額變得很慘。”
“以往,大量貨幣轉到房地產,但現在房地產不好投了,大家需要找到新的能避險、能升值的優質資產。目前來說,消費類股票是比較好的避險工具。所以,老消費品牌為什么去上市?可能也是覺得現在對于消費類、服務類的一些傳統品牌來說,是*好的時機。”虞建衛表示。
因此,在行業競爭加劇、老消費品牌自身需要更大發展,而市場資金又比較充裕的情況下,老消費品牌掀起上市潮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二級市場的造富效應
事實上,消費股在二級市場一直備受矚目。多年以來,貴州茅臺長期**“喝酒吃藥”行情。2020年,眾多行業受到疫情影響,但消費品卻在資本市場大放異彩,白酒股的走勢更甚以往。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底,全球上市的中國公司總市值Top10里,只有貴州茅臺(市值14861億元)一家消費公司入榜,排名第6位。到2020年底,該榜單中出現了貴州茅臺(市值25099億元)、五糧液(市值11328億元)2家消費公司,分別位列榜單的第3位、第9位。
2020年,除能源和金融地產行業外,各行業均錄得正向收益,其中可選消費、主要消費漲幅排在前兩位,漲幅分別為63.62%、61.43%。
在食品飲料領域的老消費品牌身上,爆發出了巨大的造富效應,涌現出了一系列細分領域的“茅臺”——“榨茅”涪陵榨菜、“醬茅”海天味業、“水茅”農夫山泉、“油茅”金龍魚等。截止7月8日,除了涪陵榨菜,其它三家公司的市盈率都已將貴州茅臺(44.67倍)甩到了身后。
2020年9月8日上市的農夫山泉,暴漲的股價一度將其創始人鐘睒睒送上了“中國首富”和“亞洲首富”之位。截止7月8日,雖然經歷了今年春節假期后的大幅回調和氣泡水營銷“翻車”的負面影響,農夫山泉股價已跌至38.3港元,但較21.5港元的發行價仍有78.14%的漲幅,市值達到4307億港元,市盈率為68.69倍。
頂著“創業板史上*大IPO”頭銜上市的金龍魚,在2020年10月15日上市當天股價大漲117.9%,總市值達到3036.09億元,排到創業板第三位。截止7月8日,同樣已經歷回調的金龍魚股價報收于80.28元,較25.7元的發行價上漲212.37%,市盈率達到69.29倍。
而今,造富效應還在延續。
今年5月27日上市的東鵬飲料,截止7月8日,其股價報收于263.86元,較發行價46.27元上漲470.26%,短短31個交易日里已收獲16個漲停,市值達到1055億元,市盈率為77.18倍。
圖?/?東鵬飲料股價走勢,東方財富網
這樣的資本熱度一直延續到一級市場,據「子彈財經」了解,這兩年來,消費領域的投融資異常火熱。尚未上市的食品飲料領域的新、老消費品牌們均受到資本熱捧,大額融資不斷,估值持續高漲。
青山資本副總裁艾笑曾對界面新聞指出,在2016年前后,早期消費類項目的估值差不多在1000-3000萬之間,但是2020年類似團隊的項目估值可能已經是億元起。
今年4月,元氣森林拿到了由華平投資、紅杉中國和淡馬錫參與的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投后估值達60億美元,是一年前20億美元估值的3倍。
同樣在4月,衛龍完成了5.49億美元Pre-IPO輪融資的資金交割,CPE源峰、高瓴、騰訊、云鋒基金和紅杉中國等一眾知名公司現身股東行列。這是衛龍成立近20年來首次引入外部資本,93.82億美元(約615億元)的投后估值,比三只松鼠、良品鋪子和洽洽食品3家上市公司市值加起來還高。
資本為什么愿意給這些消費品牌高估值?
“一方面,市場比較火熱,資本溢價導致了這一情況。另一方面,中國進入消費側改革的階段,大眾目光都集中在消費側,錢進來自然水漲船高。此外,在中國內循環重要戰略下,大眾也非常看重國有品牌,無論是新的還是老國有品牌的喚醒,這里面有大眾走國運的需求,所以估值給得比較高。”楊歌對「子彈財經」分析道。
投資風向如何改變?
巨大的財富效應之下,資金加速流入消費賽道。
據CVSource投中網數據,2020年,消費類企業的融資事件數量為1444個,融資總金額達到10212.57億元,而2019年僅為6699.57億元,這也是在2017年之后總金融再度突破萬億元;單筆融資均值達到7.07億元,創下新高,而2016-2019年該項數據保持在3-4億元。
圖 / 2016-2020年消費類企業融資情況,CVSource投中網
另據IT桔子統計,2020年,國內食品飲料(不包括正餐、快餐等餐飲業態)投資事件數量同比增長了51%,融資總額達到79億元,同比增長137%。而2015-2019年,相關領域年均融資在35億元左右。
2021年,這一趨勢繼續加強,前3個月,食品飲料領域的融資額已超去年;截止5月,融資額已超過了百億元。
圖 / IT桔子
“這兩年消費投資的確是非常火熱,甚至是過熱了。”英諾天使基金消費合伙人王晟對「子彈財經」表示。
好的消費項目,是資本哄搶的對象。
“之前有一家消費品牌在融資的時候,因為想投的人太多,所以要求所有投資的VC寫個小作文:講一講你是誰,你怎么理解我,你認為我是誰,你能夠做什么事兒幫助到我?寫了小作文人家才聊。所以可以看到,小投資機構在投消費這件事情上很內卷。”王晟舉例道。
以前是資本挑項目,現在是項目挑資本,主動權的轉移就足夠說明這個賽道已成為“超級明星賽道”。
在王晟看來,消費投資火熱背后有兩大因素在推動。
一方面,現在的消費者對新品牌的需求越來越強,非常愿意嘗試新產品、新品類、新品牌。
“現在的消費者有一個很強的特點,這些年輕人對海外的、過去傳統的品牌或**沒那么感興趣,而對國貨品牌都是買單的,當然前提是品質、設計、銷售等都要做得比較好。資本看到了消費者愿意踴躍地嘗試消費新品牌,體驗好還會復購,所以會覺得這個方向是非常值得投資的。”
另一方面,消費品本身體量比較大,品類非常多,可投的方向也比較多。
“現在VC進入了一種‘迷信’的狀態,前兩年很多VC還在思考,這兩年新入局的一些VC已經不思考了,看到一個新消費品牌或品類,基本上一拍腦袋就去投了,我覺得還是存在比較大的風險。”王晟對「子彈財經」表示。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創投機構都在追求技術創新的項目,但近年來,一些曾經投硬科技的投資機構也開始“跨界”投資消費品。
CBNData消費站發布的《2020消費領域投融資趨勢報告》指出,此前更多關注互聯網領域的梅花創投成為2020年消費領域除紅杉資本外*活躍的投資機構。2020年,梅花創投在消費領域共出手14次,投資項目包括鯊魚菲特、BUFFX等食品品牌。
圖 / CBNData
2020年底,長期關注TMT、先進技術和醫療健康的北*光創投宣布進軍消費品投資。“經過幾個月思考和拜訪相關的公司,我們的結論是:我們沒有理由不投中國的消費品公司,尤其是國貨新品牌。”北*光創投合伙人林路稱。
此外,此前專注于文化娛樂產業的辰海資本、以醫療投資著稱的弘暉資本等,也把投資目光轉向了消費領域。
對此現象,虞建衛對「子彈財經」分析道,一方面,很多消費品公司是盈利的,并且市場在不斷往上走,另外,從行業周期性來看,現在正好是消費品比較熱的周期。“不管是經濟發展好還是不景氣,消費品市場永遠是被看好的。”
但另一方面,目前很多科技型公司都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不管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還是互聯網、物聯網和生物技術等。“技術需要時間進行迭代,技術的普及也需要時間周期才能形成商業化,但目前真正創新的企業、真正創新的技術能應用于市場的少之又少。”
在虞建衛看來,真正好的價值投資還是投消費品。“茅臺、農夫山泉這些公司股價不斷創新高,說明市場投資還是回歸到了本質。”
那么,*近兩年一級市場的資本整體投資風向往消費領域轉變的趨勢究竟如何?
“從GP的角度講,轉的并不是那么多。”楊歌告訴「子彈財經」,這兩年一些投消費或有消費賽道的頭部GP在做大,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但是新增的GP、資金管理人進入消費賽道,相對來講沒有那么多。因為行業集中度比較高,這兩年對于運作頭部消費品牌的能力要求比較高。
“相反,從LP的角度來說,包括機構投資人和個人投資人,涌入到消費賽道的非常多。因為LP屬于行業導向非常敏感的一種類型。”楊歌說道,這兩年,并不是因為消費而增加了投資從業者,而是大家都想直接吃到資本增值,所以LP轉向相對比較多。
*終,兩者疊加呈現的結構就是——頭部基金的集中效應變大了,但是機構玩家并沒有迅猛增加。
結語
作為民生剛需的行業之一,食品飲料賽道一直是資本市場的焦點,如今更是呈現出“一級市場爭搶項目,二級市場股價狂飆”的景象,這里面不僅有國情大背景的原因,還有行業自身發展規律的作用。
當無數熱錢爭先涌入賽道,吸引來的不僅是老牌企業們的“躍躍欲試”,更有新興品牌來勢洶洶,這也意味著整個資本市場的“資金爭奪戰”愈趨激烈,而新老品牌之間的行業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
對于老品牌而言,邁入資本市場將是其實現煥新、再度跨越的大好機會,然而,想在消費升級的新市場獲得年輕群體的青睞絕非易事。畢竟,在資本市場上,雖有農夫山泉、金龍魚和海天味業等“老樹發新芽”的典范,但也有全聚德、狗不理與加加食品這樣的衰敗案例。
而新品牌在備受資本追捧的當下,手中握巨資,面對高估值,也仍需加強供應鏈管理、產品創新研發及品牌建設,力爭在諸多新消費品類中殺出重圍,否則也難以“笑到*后”。
時代不斷變換,資本市場上的較量與熱潮,永無止境。食品飲料賽道上的這些舊王與新主們,將迎來一場又一場的殘酷淘汰賽。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的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文章來源于子彈財經,作者許蕓,轉載已獲授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