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農業特色小鎮,是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路徑之一,也是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簡單來說,這一平臺的核心任務在于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
因我國農產品供給存在質量不高、優質農產品不多等問題,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成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依托優質農產品的特色小鎮需要肩負的首要任務。顯然,能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農產品成為了農業特色小鎮的顯著優勢,所以農業特色小鎮在發展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轉化升值等方面,往往會發揮更積*的作用,致力于成為農業產業聚集的平臺,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和提升涉農產業競爭力。
農業特色小鎮成為香餑餑,“蔬菜之鄉”便是其中的一塊活招牌。這次,35斗盤點了國內一些**的單品類蔬菜之鄉,從其資源稟賦、發展成績、技術創新,以及附加值等角度來看這些蔬菜之鄉到底香不香。
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
圖源:人民網
疏菜百味,我們先從相當有味兒的大蒜講起。
“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金鄉縣是全國**的大蒜之鄉,也是全國大蒜的“種植培育、儲藏加工、貿易物流、信息發布、價格形成”五大中心。在2015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活動中,“金鄉大蒜”品牌價值評估高達182.32億元,2019年底該品牌入選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大蒜成為金鄉的一張**,一與山東人喜好吃蒜的因素有關,二是有金鄉本地的資源稟賦做基礎。金鄉縣總的來說是微斜平地,地勢平緩,耕地以潮土為主,有大面積疏松土質適于須根系作物生長,并且經過多年培肥改良,土壤肥力較高,包括鈣、鎂、鈉等在內的微量元素含量較高,能有效地促進大蒜的正常生長發育,提高單產。
金鄉大蒜產量大,產業化也完善,生產端機械化,加工端規?;?,銷售端多元化。
在生產端,金鄉縣推進大蒜標準化種植,帶動全縣三品一標種植面積達42萬畝,重點打造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核心區10000畝。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優勢,規劃布局了萬畝大蒜標準化種植基地,制定全程技術標準體系,建立完善的溯源體系,建設大蒜育種實驗室,推廣先進種植模式,全程實施綠色防控,機械化種收,成為當前世界大蒜*先進種植模式的先行先試之地。
在加工端,金鄉縣建成了全國*大的大蒜及食品加工區——食品產業園。加強科技研發,購置研發設備總數達1000余臺套,研發投入超過8000萬元,年均增長10%。此外,還成立了金鄉縣大蒜研究所,圍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開展科研攻關,推進產學研合作及科技成果的轉化。其研制開發出黑蒜制品、硒蒜膠囊、大蒜多糖等9大系列105個深加工產品,進一步拉長了大蒜產業鏈條,提升了大蒜附加值。
在銷售端,除了線下蒜商采購,金鄉縣還引入了線上交易、電子拍賣等交易模式,規劃建設跨境電商物流園、蒜通天下等電商項目,與阿里巴巴、海爾等進行深層次、全方位合作,建立海爾COSMOPlat金鄉大蒜示范基地。近年金鄉全縣大蒜冷藏能力達到了420萬噸,超過全國總量的70%以上,產品出口至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國內大蒜的主要出口地,正常情況下,金鄉每個月出口大蒜10多萬噸,國內每個月的大蒜消耗量也在10萬噸左右。
由于近兩年來大蒜價格持續走低,從2017年6月起,全國大蒜價格就一路下跌,蒜農種植熱情有所減退,為規避風險,種植面積有所減少。2016年種植面積為58萬畝,2017年為62萬畝,2018年為60萬畝,2019年為53萬畝。但總體而言,種植面積都保持在50萬畝以上,這與當地農戶常年養成的種植習慣有關,而*關鍵的因素是當地的大蒜價格保險政策。
自2015年起,金鄉推行大蒜目標價格保險,以每年種植大蒜的盈虧點為目標價格,2020年定為1.73元/斤,保險公司對跌幅部分進行賠付,讓農戶保住本,吃下“定心丸”。另外,金鄉農民雖然常年種植大蒜,但種蒜早已不是**的經濟來源,政府部門引導他們融入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等大蒜產業鏈各環節,催生亦農亦工亦商的“三棲”經營者。
玉田包尖白菜,是為人間“玉菜”
圖源:河北新聞網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白菜種植歷史悠久,玉田白菜因耐貯藏、產量高、不抽苔、葉色深綠、葉脈細密、味甜嫩脆等特點而聞名中國,素有“玉菜”之稱,是白菜中的上品。2006年,玉田縣被中國果菜論壇組委會授予“中國大白菜之鄉”稱號。
玉田是傳統的蔬菜種植大縣,玉田包尖白菜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種植歷史。玉田地處燕山南麓,位于渤海之濱,雨熱同季,土壤肥沃,貫通玉田全境的奧陶水系和霧謎山水系中的礦物質含量更是比較高。獨特的氣候、地理和水系條件成就了玉田包尖白菜上乘的品質。
經過長期的種植和篩選,玉田包尖白菜形成了三個品系,即大包尖、二包尖和小包尖。大包尖菜棵大,品質稍差,且管理上需要大水大肥,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被淘汰;小包尖品質好,產量低,只有小面積種植,目前以二包尖為主。2008年,玉田包尖白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通過了國家商標局的審定,成為河北省的蔬菜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發展至2019年,玉田白菜種植面積17萬畝左右,產量約110萬噸,其中除了名為“包尖白菜”的玉田晚熟品種外,多數為老百姓熟悉的北京三號、天津青,以及黃心菜三種系列品種。產品熱銷至北京、天津、湖南、廣州、貴州、上海、東北三省、內蒙古、香港等各地區大批發市場及商超,同時遠銷加拿大、俄羅斯、泰國、新加坡等海外地區。
近年來,玉田包尖菜在生產過程中全面實施了增施有機肥、高垅栽培和病蟲害無害化防治等標準化生產技術,使其更加盡顯珍品本色。盡管如此,玉田大白菜的市場行情卻并不如以前,連續幾年大白菜都是“白菜價”。
如何提升產品溢價是玉田包尖菜面臨的難題,而進行數字化建設或許是可探索方向之一。以進行數字化建設的可信農場為例,2020年2月起,博世中國慈善中心與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可信農場攜手發起“農業大數據助力鄉村振興”扶貧項目,進行產業化升級。
可信農場以衛星、無人機、氣象站、傳感器、種植記錄小程序構成蔚縣大白菜物聯網系統,覆蓋白菜種植完整周期。在項目一期落地的白家莊子村,可信農場已經完成“數字化高山農場”的升級改造,一方面通過數據收集進行數據反饋,結合可信農場農業數據模型及種植技術經驗積累,在證實農戶誠實種植的基礎上,指導種植過程,保證產品高品質;另一方面提取作物生長的關鍵時間點記錄,形成完整的種植過程追溯信息,與白菜一同進入銷售環節,證明產品透明性及安全性,提升產品溢價。
曹縣蘆筍配香羹,支柱產業振鄉村
圖源:大眾網菏澤
2003年,曹縣縣委、縣政府提出發展蘆筍產業,成立蘆筍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使曹縣蘆筍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同年,曹縣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蘆筍之鄉”。近年來,曹縣已成為國內主要的蘆筍集散地。
曹縣地處魯西南黃河中下游平原,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豐富,透氣性好,光照、雨水充足,非常適宜種植蘆筍。1976年,曹縣開始種植蘆筍,但面積小,產量較少,主要銷往外地。隨著蘆筍種植效益的提高,面積逐年擴大。
曹縣生產的蘆筍以個大均勻、色澤白嫩,營養豐富而享譽內外。主要產品有蘆筍罐頭、保鮮蘆筍、蘆筍茶、蘆筍醋、蘆筍汁、蘆筍粉、蘆筍糖漿、蘆筍酒和蘆筍保健品等20余種。曹縣積*引導筍農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種植,培育有機蘆筍生產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打破了國際綠色壁壘,產品出口美國、德國、荷蘭、法國、巴西、日本、西班牙、比利時、意大利、澳大利亞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
為進一步推廣蘆筍產品,推動蘆筍產業發展,以及宣傳獨具特色的“蘆筍文化”,從2007年開始,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和山東省菏澤市人民政府、曹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國際蘆筍節每年定期舉行。
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曹縣蘆筍”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同年7月,在曹縣蘆筍新品種育種繁殖基地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上,曹縣農業局局長張世珍介紹了曹縣蘆筍產業發展的情況。他表示,近幾年來,全縣蘆筍種植面積發展到12萬畝,年產量近10萬噸,年加工能力12萬噸,年出口創匯7500萬美元,從業人員10萬人,蘆筍產業已成為曹縣*具優勢的外向型農業項目。
蘆筍產業已經成為曹縣全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從曹縣出發的蘆筍加工產業龍頭的巨鑫源公司是國內*大的集蘆筍育種、種植、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實體性綜合企業,主要從事蘆筍的科學研究、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擁有國家發明專利30項,省級科技成果鑒定6項。巨鑫源集團創建于1999年,于2009年10月在澳大利亞上市。
濟南農業看濟陽,濟陽農業看曲堤
圖源:濟陽廣播電視臺
“濟南農業看濟陽,濟陽農業看曲堤?!鼻替偧涌燹r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發展黃瓜大棚2.6萬個,占地5萬余畝,黃瓜逐漸成為曲堤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曲堤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黃瓜之鄉”。
2018年,全鎮黃瓜產量達6.5億公斤,產值超過15億元,帶動農民增收9000萬元。菜農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全鎮2.6萬戶菜農存款總額達18億元,80%的黃瓜種植戶年純收入可達10萬元。同時,通過發展扶貧大棚、安排貧困戶在扶貧棚務工和實現產業分紅,實現了1000余人貧困群眾徹底脫貧致富。
早在20世紀80年代,曲堤黃瓜便開始規模化、設施化、集約化種植,這既得益于曲堤的地理位置優勢,又是技術加持的結果。曲堤地處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受氣候、土壤、日照等因素影響,產出的黃瓜色澤鮮亮、條直刺密、清脆甘甜,屬于瓜中上品。再加上當地依托自主創新的秸稈反應堆技術給黃瓜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讓黃瓜在無需化學肥料、農藥的基礎上達到品質高低碳無污染的目的。
在生產端,曲堤按照“南稻、中菜、北蒜”的總體規劃,依托“市場+基地+農戶”的現代產業化生產模式,建成了黃瓜種植示范園,種植大棚的“配置”發展成了“鋼筋鐵骨”“智能操控”。整個生產、管理、流通過程,完全按照綠色食品黃瓜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確保了產品質量。同時為加強品牌維護,基地積*參加市級以上組織的各類農產品展示活動,產品包裝統一使用“曲堤”商標、山東省**商標、綠色食品標志。
在銷售端,曲堤建立了專門的黃瓜批發市場,在不斷擴大基地規模、提升黃瓜品質的基礎上拓展黃瓜銷路。曲堤黃瓜批發市場日上市量*高峰達160萬斤,年產量超過10億斤,交易額超過15億元,成為全國*大的優質黃瓜專業批發市場。通過市場交易,“曲堤牌”黃瓜打入了上海、深圳、廣州、哈爾濱等50多個城市,遠銷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并被肯德基、麥當勞連鎖店定為專用食品。
曲堤黃瓜產業和黃瓜專業批發市場的輻射功能吸引了大批商戶來曲堤投資興業,聚集了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截至2018年,曲堤的商貿業戶已達3000余家,涉及餐飲、農資、木材等多項產業,并形成“一街一品”的規模化經營格局,年安置就業3000余人,增加稅收超過600萬元。
2020年,黃瓜市場貢獻街道財政超過1000萬元;黃瓜產業所覆蓋的85個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僅黃瓜產業一項村,集體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有的村達到了30萬元;棚均純收入10萬元以上,老百姓存款近20億元。
未來,曲堤鎮將繼續挖掘黃瓜產業內涵,瞄準標準化高端化發展方向,打造黃瓜文化小鎮、智慧小鎮和品質小鎮。同時,著力構建全產業鏈條,釋放“新六產”帶動效應,把黃瓜產業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帶動更多群眾增收。到今年,曲堤黃瓜種植面積將會達到10萬畝,年產量20億斤,年產值突破30億元。
蔬菜之鄉壽光,菜籃子煉成記
圖源:壽光農商銀行
聊到蔬菜之鄉,還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山東壽光。
壽光與農業的淵源由來已久,追溯歷史,世界**部農學巨著《齊民要術》的作者賈思勰就曾生長于此;而就地理位置來說,壽光市屬于平原地帶,地勢平坦,四季分明,冬季日照時間長,這為蔬菜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壽光發展設施農業較早,也是冬暖式大棚蔬菜的發祥地。壽光開始發展大棚蔬菜是1989年,當時普遍施化肥以提高蔬菜產量,單一的化肥品種導致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影響了蔬菜品質?;诖私逃枺瑝酃鉀Q定從源頭抓起,走綠色發展之路。2011年,壽光在全國**實施沃土工程,推廣生物有機肥及土壤深翻、秸稈還田等土壤改良技術,到2020年已經累計改良土壤近30萬畝,土壤有機質含量由原來的1.6%提升到1.87%左右。
土壤改良是壽光走綠色發展道路的舉措之一,此外,壽光也積*推動蔬菜大棚升級換代,向農業智能化邁進。2019年壽光將AI人工智能引入蔬菜大棚管理,利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主建的能源大數據中心為數字化匯聚平臺,通過物聯網設備,自動采集調控蔬菜種植、生長環境等數據,由此改變蔬菜大棚的管護模式,促進設施農業提質增效。
當然,壽光不僅僅是重視蔬菜生長所需的土壤環境和大棚設施,同時也積*推動蔬菜種業更上一層樓。近年來,壽光市在推動育種水平提升、培育壯大種子種苗企業的同時,不斷加強資源整合。
壽光將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壽光試驗站、國家大宗蔬菜產業體系壽光試驗站、山東省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壽光蔬菜研究院等研發機構資源力量進行整合,引導蔬菜產業集團出資1.5億元注冊成立了壽光蔬菜種業集團,從市科技專項資金中列支1000萬元扶持開展育種研發,構筑了各類要素集聚的研發平臺,建設了分子育種實驗室,獲批“農業農村部設施蔬菜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山東省設施蔬菜分子育種省級重點實驗室”。
經過不斷投入和培育,目前,壽光全市從事蔬菜種子及育苗的單位發展到401家,自主研發蔬菜新品種140個(其中,獲得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的蔬菜新品種82個)。國產種子在壽光的占有率由2010年的54%提升到70%以上,其中黃瓜、圓茄、絲瓜、苦瓜、豆類、西葫蘆、甜瓜、櫻桃番茄等作物國產品種占有率已達90%以上,形成了國產化種子占主導地位的新格局。
壽光蔬菜種業創新持續為蔬菜行業的穩定和突破發展創造前提條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為了堅守安全監管底線,確保種出來的蔬菜質量不出問題,2019年,壽光市創新推行全域網格化監管機制,開發了網格化智慧監管系統。將全市劃分為28個網格,配備56名監管員、28輛專用車,對全市農資市場、合作社和種植戶的農產品、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進行全天候監管。
在產銷端,壽光農商銀行為推動“三農”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逐步提升縣域支付結算服務水平,依托中國銀聯研發的產銷服務平臺,暢通了蔬菜收購商、合作社、農戶的資金結算渠道,解決了農村支付結算的痛點,打通了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后一公里”。截至2月末,壽光農商銀行已拓展蔬菜合作社895戶,綁定農戶3.8萬戶,有效交易3.6萬筆,交易金額11.2億元。
小結
五個“蔬菜之鄉”有的發展較順利,有的則經歷了不少挑戰,但相同的是都不曾停下發展步伐,蔬菜產量不斷更新,技術持續創新。而從以上梳理的這些“蔬菜之鄉”的成長軌跡,我們至少可以發現以下幾個規律:
**,打造特色農產品往往具有較獨特的農業資源稟賦,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情況、水資源等都可能是當地*基本的農業基因優勢;
第二,“蔬菜之鄉”是一張自帶光環的名片,但能否長期保持優勢地位還需要在生產、加工、銷售、轉化升值等環節積*作為,品種培育是一種方式,種植技術革新帶來的附加值可能更大;
第三,隨著市場供需關系變化,價格變化常常容易引起種植戶盲目跟風過分擴大或減少種植面積,這種情況下適當引導和政策保護對于產業發展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打造特色農產品對于致力于成為農業特色小鎮的地區來說僅僅是一個起點,圍繞這一品牌搭建全產業鏈,甚至發揮輻射作用吸引更多資本和資源進入才是長久之策。
綜上,這些蔬菜之鄉還香不香?好好做,自然是香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