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秋糧收購是每年糧食收購的重中之重,今年秋糧豐收,收購的數量大、品種多、區域范圍廣、時間跨度長,且糧食收購事關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做好糧食收購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日前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表示,要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六穩”和“六保”決策部署,把糧食收購作為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抓實。
圖源hippopx
提早謀劃部署 做實收購準備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云表示,“從數量看,秋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總產的四分之三,商品率高,收購任務很重;從品種看,秋糧包括中晚秈稻、粳稻、玉米、大豆等;從分布看,秋糧涉及大多數省份,但各品種又相對集中,如玉米主要在東北、華北地區,中晚秈稻主要在南方稻谷產區,粳稻主要在東北地區和江蘇、安徽等省;從收購時間看,每年9月開始南方中晚秈稻陸續上市,10月華北玉米上市,11月東北玉米、粳稻、大豆等集中上市,旺季收購一般持續到第二年四五月份,跨度超過8個月。”
秦玉云介紹,前期,有關部門和各地加大政策性糧食銷售力度,加快騰倉并庫,取得了明顯效果,主產區倉容完全能夠滿足秋糧收購需要;農發行已安排152 0173 3840億元收購信貸資金,16個省份組建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不斷完善運行機制,目前基金總規模約75億元,可發放收購貸款1000多億元,全力保障企業收購資金需求;同時,各地還主動與交通運輸、鐵路等部門加強對接,協同保障糧食運輸運力。
秋糧再獲豐收 旺季收購期拉長
據農業部門信息,今年夏糧實現增產,秋糧收獲接近尾聲,豐收已成定局。秋糧再獲豐收,為收購奠定良好基礎;各類主體入市積*,購銷活躍;農民售糧習慣逐步改變,旺季收購期拉長;開秤價格略高于去年,優糧優價導向更為突出。
當前,國內稻谷仍是產大于需,預計黑龍江啟動托市收購的可能性較大,南方省份少數市縣也有可能啟動托市。受播種時間、天氣等因素影響,今年秋糧大量上市略晚于去年,如湖北、安徽等省中晚秈稻上市時間晚了一周左右。當前南方中晚秈稻已進入收購旺季,入統企業累計收購759萬噸。目前,主要產區入統企業已收購新產玉米438萬噸、大豆6萬噸,11月上旬,東北玉米、粳稻、大豆集中大量上市后,收購進度將進一步加快。
近年來,各地主動采取措施引導多元主體入市,市場化收購比重不斷提高,今年小麥和早秈稻市場化收購超過九成。糧食企業經營風險意識進一步增強,多建庫存、多掌握糧源的意愿明顯提高,目前入統企業商品庫存同比增長了20%以上。
隨著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民市場意識不斷增強,更愿意結合行情擇機擇價售糧。今年糧食市場行情較好,加上儲糧條件改善,部分農民不急著賣糧,希望等一等、看一看,賣個好價錢。
今年小麥和早秈稻收購價格穩中有升,主產區秋糧開秤價格也比去年高一些,這對農民種糧增收是有好處的。目前,中晚秈稻普通品種收購均價每斤1.32元,比去年高5—7分錢;粳稻均價1.36元,略高于去年;玉米大多在1.05—1.25元,比去年高0.2元;大豆均價2.4元,比去年高0.5元。與此同時,優質品種需求旺、銷路好,價格優勢明顯。
強化市場調控 確保平穩運行
隨著新糧陸續上市,市場糧源逐步增加,秋糧收購工作將全面展開,秦玉云表示,要抓好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購,持續優化為農為企服務,強化市場監測和監管。
在保供穩市方面,秦玉云指出,當前我國糧食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給充裕,口糧品種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可滿足市場一年以上消費需求。“今年以來,我們認真落實糧食保供穩市各項政策措施,已通過國家糧食交易平臺累計銷售政策性糧食9000萬噸左右,有效滿足了市場供應。9月份以來,按慣例先后暫停了中晚秈稻、粳稻競價銷售,主要是為農民出售新糧騰出市場空間;小麥收購旺季結束后,10月起已將政策性小麥每周投放量由300萬噸上調至400萬噸。”
秦玉云介紹,下一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將繼續組織好政策性糧食銷售工作,根據市場形勢和調控需要,及時靈活調整投放品種、數量和節奏,優化糧源安排,滿足企業用糧需求。督促各地緊盯重點地區、重點時段、重點環節,認真抓好糧源組織調度保障。發揮儲備吞吐調節作用,用好用活成品糧油儲備,確保糧油產品不脫銷、不斷檔。同時,還將研究進一步拓寬渠道和范圍,綜合施策,加快消化過高的小麥和稻谷政策性庫存。“綜合當前糧食生產、儲備、庫存、貿易等因素來看,我們有能力、有渠道、有舉措保障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并提醒廣大農民朋友、糧食經紀人和糧食經營企業理性看待市場形勢,合理安排購銷活動,不要盲目追高賭后市,控制好風險。”秦玉云*后特別強調。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