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訊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近日在上海召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會上,北京、上海等10余位省(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室負責人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提出了諸多建議。
近年來,我國積*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取得了顯著成效。
北京主要完成了兩方面工作:強化主體信用的登記管理,北京在2014年即構建北京市農產品監管信息體系,涉及包括主體模塊和檢測模塊在內的8個模塊;探索主體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涉及七方面,目前還在調整中。下一步,北京將結合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試行,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
上海重點完成了強化生產主體信用檔案管理、推進基層監管隊伍管理系統化、信息化等工作,下一步將按計劃加快推動今年的信用工作。
江蘇省主要推進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起草了《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辦法》,正在試點使用。二是做了兩項基礎性工作: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點對象信用檔案,對農、畜、水三類主體進行分類,確定省級重點監管對象,開發了電子信息檔案的信息采集系統;在3個縣組織開展信用評價的試點。三是提供三項基礎保障: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調研;目前已著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系統的開發,實現信息采集、信用評價的電子化;將信用評價納入全省社會信用考核重點任務清單。四是抓住四項工作重點:實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監管示范行業創建行動,在全省選擇了20個行業進行監管示范行業創建;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系統納入統一的大數據管理平臺,統一規劃,數據共享;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與省公用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實時上傳至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信息;構建聯合懲戒。下一步,江蘇將按照先出管理辦法、逐步擴大試點的路線加快推進相關工作。
浙江省通過了《浙江省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信用綜合監管實施辦法》,包括評價指標體系、評價辦法、信用征集、修復等內容,試點了3個縣,目前看還需要進一步簡化。在原有的追溯系統基礎上開發了農產品主體信用評價平臺,2.3萬家規模主體信用評價結果已共享至浙江省公共信用平臺,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互聯網+監管”“雙隨機”進行推送。配套出臺文件政策,今年8月開始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業農村扶持政策掛鉤”的規范性文件、農藥化肥登記購買管理條例和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績效評價辦法。
海南省主要完成了將合格證的電子信息化系統納入海南省**期大數據三農系統,在全省216個鄉鎮等設置了電子合格證信息化服務網點,實現對主體信息的一次采集;將農安信用系統納入大數據二期建設等工作。
山東省主要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搭建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平臺,納入40多萬家市場主體,形成主體數據庫;二是出臺《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辦法》、《山東省農產品紅黑名單》,與發改委信用進行等級對接;三是明確工作程序,信息征集—信用評價—結果公示等環節。下一步,山東將用2—3年時間,實現非人為干預的自動化信用評價,形成與發改信用的對接,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發揮積*作用。
廣東省從信息采集、提交、應用三個方面推動相關工作,利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倒逼市場主體誠信生產。在信用應用方面,廣東也在探索信用與金融保險的結合。下一步,廣東將加大推進力度,加強部門銜接,提升監管效能,綜合推進信用體系建設與農產品追溯體系、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減輕企業的重復操作。
福建省主要推進了主體備案、建立農資監管信息平臺等工作。
圖源hippopx
陜西省在農產品質量監管平臺設置了信用評價模塊,從企業基本情況、產品質量管理、企業市場監管情況、政府監管四方面對企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值進行綜合評價。目前,工作處于初步階段。下一步,陜西省考慮在追溯標簽上增加信用評價結果展示。
在實際工作中,各地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北京建議在國家層面上,出臺相關的指導意見,便于各省統一操作;出臺關于農安信用聯合懲戒的指導意見,便于各省指導應用信用評價結果。
浙江省提出,目前工作存在問題包括主體信息采集困難,主體自身的積*性不高,主動意愿不強。在政府背書方面,為防范風險,建議從黑名單制度開始起步。下一步,浙江省將在政策扶持和聯合懲戒方面發力,同時夯實主體庫,推動信用工作。
海南省建議,從國家層面統一農安信用評價指標、等級確定、評價流程等。對失信主體而言,農業農村部門的懲戒不足以引起重視,真正對其具備影響的是社會各方的聯合懲戒。
福建省建議,針對目前存在的信用評價問題,包括指標體系不統一、評價標準不統一、信用應用場景不清晰等,應出臺全國統一性的指導性意見。
陜西省建議,國家層面出臺信用評價細則和管理辦法,各個省份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加快推動信用評價工作。
如何更好地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與會者建議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加強國家層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頂層設計規劃,建議出臺農安信用管理辦法和農安信用評價準則,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信息數據同步、措施統一、標準統一,解決好農安信用管理一致、農安評價結果互認和農安信用數據共享情況。二是進一步明確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的職責要求和任務分工,研究界定農安信用管理中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的關系以及與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追溯制度、風險監測制度等相關管理制度之間的關系。三是加快拓展農安信用評價結果應用領域,優先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相結合,積*推動在綠色有機認證、質量安全責任保險和農藥獸藥行業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應用,充分調動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的積*性。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參加了會議,并介紹了所做工作。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