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幫扶單位帶頭參與的消費扶貧,確實推動了貧困地區產銷對接,給鄉親們的脫貧吃下了定心丸。然而,部分扶貧農產品過于依賴幫扶單位“包銷”,自身缺乏市場競爭能力,還可能被無良商家“薅羊毛”。全面脫貧在即,“照顧式”消費扶貧逐步退場,扶貧農產品銷售應創新思路,開拓穩脫貧需要的產品銷售之道。
價高質次陷入“包銷”怪圈
“喏,500元的慰問金,只買回半斤茶葉,口感還很一般,家人沒一個愿意喝的。”某高校老師說,今年5月工會為老師采購慰問品,選擇的是學校定點幫扶貧困地區的茶葉,“大家都覺得價格虛高。”
今年春節前,某公司為員工發放慰問套餐,采購自某貧困地區。有員工比價發現,套餐總價及其中多款農產品單價比市場價高出不少。例如2斤小米套餐價35元,某電商平臺售價19.8元;茶樹菇每斤75元,網上售價才35元。
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福利采購,如今已是消費扶貧的重頭戲。但是,許多事業單位員工反映,一些扶貧農產品擺在網上的照片看著光鮮,自己領到手的外觀和質量卻和宣傳對不上,“遇上質量問題也沒法退貨,就當獻愛心了吧。”
價高質次,甚至可能是“三無產品”,似乎已經是不少人心中對扶貧農產品的刻板印象。不過,這樣的農產品,其實未必真是扶貧農產品。一些中間商鉆政策空子、薅扶貧羊毛的算盤,已經響了很久。
某電商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扶貧農產品關注度高,幫扶單位采購量大,還有人專門買扶貧農產品獻愛心。正因其商機巨大,一些原本只賣普通農產品的商家也打起扶貧農產品的旗號,借此把價格定得更高,銷路還穩穩擴大。基層干部透露,做禮盒生意的商家尤其得利,庫存都趁此“良機”消化得差不多了。
業內人士表示,其實扶貧農產品也沒有嚴格界定,有些商家拉上一兩個貧困戶入伙,或者從他們手中收購一點農產品,就敢大肆宣傳自家賣的都是扶貧農產品。
一方面是幫扶單位只能“愿打愿挨”,另一方面是無良商家可以“予取予求”,扶貧農產品銷售為何陷入“包銷”怪圈難以自拔?
外銷沒通道收入沒有運費高
扶貧農產品到底是怎么得上“包銷依賴癥”的?
某扶貧干部表示,部分貧困地區農業種植現代化、集約化水平低,農產品標準難以統一,加上深加工能力缺乏,產品在市場競爭中不占優勢,打不開銷售渠道,只能依賴中間商。沒標準也沒渠道,著了中間商的“道”。“再實惠的便宜貨,經過三四層中間商倒手,也成了‘天價貨’。”這位扶貧干部一語道破。
想外銷卻沒通道,收入沒有運費高。某電商平臺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一些貧困地區有優質農產品,卻沒有良好的銷路,好收成拉出去都犯愁,更別提冷鏈運輸物流調度了。就算磕磕絆絆運出去,時間、運費、損耗,都已搭進去不少。這也使得貧困地區無力在“包銷”之外走出自己的路。
今年春節前后,一名扶貧干部給內蒙古的朋友寄了一箱貢柑,運費高達209元,后來又給浙江的同學寄了20斤貧困戶試種的奈李,運費花了152 0173 3840元。“要是鄉親們賣貨都像我一樣包郵,賺頭都不夠運費的!”回想起來,這名干部滿是無奈。
跟風種植特色少,上了電商也難搞。華北一名扶貧干部介紹說,不少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還是大路貨居多,到處都賣大米小米雜糧菌類,缺乏區分度,難以形成品牌。
某電商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貧困地區農產品打不出特色種植的旗號,就算上了電商平臺,也很難打開銷路。不過他也坦承,現在貧困地區青壯勞力外出務工的不少,留守田園的老年人也實在缺乏發展特色種植的條件。“商品同質化、價格又不親民,只能依靠平臺引流量、政府發補貼來維持銷量。”該負責人說。
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是出路
產業扶貧正是快馬加鞭之時,專家提醒,即將脫貧和已經脫貧的貧困地區應盡早將產業扶貧的發展思路調整至市場頻道,在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打造農產品品牌方面下真功夫。
多名扶貧干部認為,扶貧農產品認證體系規范化建設是一大急務。目前相關部門已在推進該項工作,不過標準仍顯模糊。專家建議,為求貧困地區脫貧后仍可保有長久發展動力,可考慮將扶貧農產品認證與綠色農產品認證、有機農產品認證等體系對接,有效提升扶貧農產品信譽與美譽。
全國政協委員劉延云建議,政府應提供資金和政策傾斜,引導更多物流企業在貧困地區關鍵物流節點新建、改建現代化倉儲流通體系,提升物流能力,減少貧困地區生鮮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有效提升品質和價格競爭力。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霍學喜建議,推廣“農戶+經銷商+消費者”超短供應鏈模式,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精準對接,在產地完成農產品集聚、分級、加工、包裝,并引導電商平臺進一步下沉,直接發貨至消費者。同時,還可以依托銷售地直營店、前置倉、融合體驗店等多元新渠道,將扶貧農產品推廣至更廣闊的消費者群體中間。
打破扶貧農產品“包銷”怪圈,技術因素要緊,人的因素同樣要緊。不少扶貧干部認為,摘帽之后的貧困地區**要考慮千方百計吸引有能力有技術有資源的“新農人”返鄉,重塑鄉村發展生態,激活鄉村市場化發展前景,從種植技術培訓到銷售平臺技術,新型經營主體等鄉村穩脫貧新興力量的帶動作用不可小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