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據商務部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約有5000家,其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市場近2000家,全國有各類農貿市場近3萬個。這些農批市場和農貿市場背后是9億農民,基本構成了一個覆蓋城鄉、連接產地和銷區的農產品流通核心網絡體系。
但總體來看,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功能發揮不足,總體效率較低,不能完全滿足農產品現代流通的需要,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都相對較弱。如何利用互聯網工具提升現代農批市場的專業化,需要提上議事日程,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已開始進入由量變到質變發展的重要轉型期。
今年5月,中央作出戰略部署,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即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作為城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批發市場關系著百姓的幸福指數。業內建議,亟須把建設標準化、綠色化、智慧化批發市場納入“兩新一重”范圍,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規劃、新基建、環保設施等方面給予實際的資金支持,為批發市場的成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那么,如何建設與現代都市相匹配的安全、衛生、高效率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從瓦片經濟模式到服務經濟模式
目前,絕大部分農批市場的業務定位都是簡單貨物集散,盈利模式是以收取場地租金費用和進出門費用為表現的物業出租模式,盈利空間有限,被稱為“瓦片經濟”。
雖然很多農批市場一直試圖通過交易電子化分取商戶交易額,但目前來看成效甚微。
農批市場是農產品集散中心,具有連接上下游的天然優勢,應發展更多專業化服務,增加更多盈利點。社會對農批市場的期待是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核心。
5G新農批以商戶服務為抓手,幫助商戶提高競爭力和利潤率,同時收取商戶服務費,商戶獲利提高的同時達到批發市場商業模式轉型的目的。
調查表明,通過金融服務、進銷存服務、加工運輸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各種專業服務,能夠幫助商戶提高商品率,降低損耗,提高收益,從而使商戶利潤率提高5%—10%。同時,農批市場作為服務提供方,可以分得2%—5%的份額。
對于一個年交易額為50億元左右的中型市場,可以產生每年2億元左右的服務費收入,扣除服務和管理成本,可以獲得2000萬—3000萬元的純利潤,農批改造在經濟上完全可行。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農批市場以服務費收入為主的多元盈利模式,將逐步替代出租場地為主的瓦片經濟盈利模式。
為商戶提供“專業服務能力”是關鍵
農批市場走出瓦片經濟的關鍵是為商戶提供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必需的專業公共服務能力。
發達國家的批發市場通常具有商品分級整理、加工包裝、質量驗證、結算服務、委托購銷、代理儲運、信息提供、代辦保險等配套功能。調查表明,目前農批市場中的商戶對于如下公共服務具有購買意愿:產地溯源、運輸調度、裝卸碼頭、冷鏈庫存、暫養、分揀包裝、加工車間、中央廚房、社區配送、供應鏈金融、熱帶水果后熟處理、電子記賬、廢棄物處理、大客戶商務接待、商戶進銷存服務。
利用5G和智能化管理手段,農批市場建立專業的公共服務能力,并通過移動互聯網手段為商戶提供分時共享服務,使得商戶減少固定資產投入,提高商鋪運營效率,節省人工成本,提高資金周轉率。與此同時,農批市場也能獲得自己的服務費收入。
采取“批零分營”解決運管問題
長期以來,批發市場商戶為了分攤租金成本會在其他時段進行零售,導致市場內零售人流眾多,場內外交通擁堵。零售貨品需要二次分裝,產生大量垃圾廢棄物。
批發零售兼營,導致貨物包裝混亂、標準化程度低下,市場內人車貨管理混亂、環境臟亂差的情況很難改善。
筆者認為,對批發市場做超市化改造,把批發零售分開,實行準入準出機制,批發商與采購商必須進行備案登記,獲取農批市場內經營資格和采購資格才能入場交易,只有資格的經銷商才可以進入批發市場交易。批發市場交易貨品需要按照標準進行規范化包裝管理,并逐步建立批發商的信用管理體系,這樣才能逐步改變批發市場臟亂差的痼疾,真正保障食品安全。
利用移動數據化管理工具提高收益?
“智能化商戶”可以幫助商戶在手機上全面掌握貨源產地生產狀況、運輸車輛狀況和庫存狀況,隨時完成現場或者遠程交易。
“數字園區管理”可以幫助批發市場隨時掌握人車貨流動狀況,節省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利用“移動聚合支付”技術,可以完成電子化交易過程,在商戶交易的同時植入供應鏈金融服務,把管理和服務結合起來。
利用5G、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幫助商戶提高交易效率,農批市場提高設施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建立大數據安全管理平臺,相關人員在農批市場可以看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地圖”,隨時掌握從產地到銷地的農產品安全狀況。
對標零售管理實現數字農批、智慧農批。這些年隨著零售業的快速發展,零售業態的現代化管理日臻完善,這對于批發市場的管理水平提高有所借鑒。
通過數字化改造使流通新技術賦能傳統流通組織,不斷創新批發交易監管方式,推動“互聯網+流通”全面升級。通過市場內的交易數據、銷售數據、客流數據、菜價數據、商戶數據、活動數據,達到食品安全追溯和商戶交易體驗的目的,為上級管理部門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開展大宗批量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
農批市場開展電子商務可以發揮供應鏈和貨物集散中心的優勢,增加商戶營業額,同時為經營模式轉型提供途徑。特別是開展以“產品批次”交易為基礎的大宗產品電子商務,批發市場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開展商戶之間的“網上集貨”交易,可以幫助場內外商戶匹配各種貨源,滿足大客戶“一站購齊”的需求。
開展針對零售商和大客戶的B端電子交易,可以在品質保障的前提下,通過公共配送網絡降低零售商成本,輸出供應鏈服務能力,把既有的社區零售商變成自己的商戶。
農批市場還可以借助供應鏈電商平臺完成“反向定制服務”,為零售網絡提供產地定制服務。
通過電子商務服務,農批市場逐步把交易量從現場交易轉移到線上交易,逐步實現農批交易電子化進程。
以上海嘉燕水產市場為例,上海嘉燕與奧科美公司合作,已經在傳統農批市場改造上取得一定成績,實現了上海淡水魚水產品供應***產地追溯和商戶人員進出***追溯。在今年春節疫情期間,嘉燕水產人貨車智能化全程追溯體系為保證上海水產供應發揮了很大作用。目前,上海嘉燕水產正在推動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打造“云上嘉燕”,為傳統農批市場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從規劃、建設到運營的完整可操作樣板。
目前,疫情大概率會持續一段時間,安全壓力將迫使農批市場加快轉型的步伐。如果能夠因勢利導,把迫在眉睫的壓力轉化成新動能,將可能助力我國農產品供應流通體系轉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