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炎炎夏日,喝一瓶冰鎮飲料總能讓人快樂翻倍。但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大幅提升以及肥胖、糖尿病等問題在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購買“更快樂”的含糖飲料還是“更健康”的無糖飲料,成了一道令很多消費者糾結的選擇題。
時趣洞察引擎以“無糖”為關鍵詞的監測數據顯示,2019—2021年,無糖相關內容聲量顯著提高,2020年底是無糖理念破圈傳播的重要階段;京東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搜索平臺上有關“低糖”關鍵詞的搜索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健康潮流不可逆,“無糖風暴”已經來臨,飲料行業發展又該何去何從?
飲料減糖呼聲高漲
近年來,我國國民超重肥胖率整體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而超重肥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此背景下,“減糖”從消費者需求上升到了國家行動,健康中國行動及國民營養計劃都對此提出了相關倡議。為讓“減糖”這一理念深入人心,各地也在加緊行動。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均發布了相關倡議,深圳更是在今年推出了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要求凡碳酸飲料的銷售方(者),需在其貨架或者柜臺上,設置符合條例標準的健康損害提示標識,如果商家不設置相關標識,由市場監管部門予以警告,逾期不改的,處以罰款。
“‘三減’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深圳法規示范效應和實際效果有待觀察,但社會輿論基礎已經形成,各地跟進可能性很大。”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政策目標的驅動下,宣傳教育、產品標準、銷售和營銷限制等多種政策工具將逐步加碼,食品工業將面對的不利選項可能不止糖稅,“三高”標簽勢在必行,涉及品類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控糖”聲浪高漲,飲料行業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為何是飲料?鐘凱表示,這由飲料的品類特點決定。**是因為同等體積的飲料比食品更容易吃進去,其次是因為飲料減糖有比較成熟的方案,比如用甜味劑替代。此外,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問題也是飲料被高度關注的重要原因。“2020年,我國6歲以下和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0.4%和19.0%,相當于將近每5個中小學生就有一個‘小胖墩’,且兒童乳牙齲齒率高達70%,恒牙齲齒率高達50% 。”鐘凱表示,作為飲料的主要消費群體,兒童青少年缺乏合理選擇食品的能力,而糖分攝入過量對這一群體造成的影響已經顯現,且會帶來遠期健康影響。
無糖聲量升高質疑聲起
與“控糖”有關的產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迅速成為整個飲料行業增長*快的細分領域之一。2011年,農夫山泉推出“東方樹葉”;2018年,可口可樂推出無糖茶“淳茶舍”,維他無糖茶進入市場,茶飲新勢力“燃茶”大行其道;2019年,統一茶里王時隔多年重返大陸;今年,百事可樂攜手天貓超級品牌日在廣州萬菱匯打造“超敢空間站”推廣“無糖”版,怡寶推出新升級的“佐味茶事無糖茶”,統一推出“茶霸”茶飲料新品……隨著老品牌持續培育,新品牌不斷入局,我國飲料市場格局開始改變。
智研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20年,我國無糖飲料行業市場規模從16.6億元增長到117.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8.69%,增長勢頭迅猛且呈加速態勢。無糖飲料的聲量不斷升高,大眾對無糖飲料的質疑卻日益加劇。
時趣洞察引擎數據監測顯示,有關“無糖飲料”的話題榜中,有大量負面看法。從關鍵詞分布來看,主要在于產品口味“難喝”以及健康層面“有風險”。
這種說法在記者走訪中也得到了印證。在北京市海淀區一所中學附近的超市,記者看到放學時間購買飲料的學生不在少數,雖然超市將低糖、無糖飲料進行了歸類擺放,但選購無糖飲料的學生并不多。“也知道含糖飲料不健康,但是喝飲料本來就是為了‘過癮’,好喝比較重要。”有學生向記者表示。
在健康層面,無糖與代糖的關系被反復“拎出來”討論。“擔心變胖,之前買飲料都會選擇標注無糖的產品,來降低一點‘負罪感’,*近看到了一些爭論,只能盡量少喝飲料了。”問及對“無糖”的界定,在北京市通州區工作的90后女孩陳雪坦言,并不清楚具體含義。
合力走穩減糖之路
“無糖”話題引發熱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無糖飲料的推廣,但也恰恰證明了消費者對“減糖”的重視程度,這也將推動相關企業的不斷創新和政策的不斷完善。“顯而易見,無糖飲料并非人們的一時興起,而是擁抱未來的超級賽道。”對于行業如何實現健康有序發展,鐘凱建議,有關部門、消費者和企業要形成合力。
政策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強政策跟蹤研究,推動制定相關政策,做好科普工作,支持設立低糖、無糖貨架。
消費者方面,重點是學會看標簽。“在選購飲料時,可通過查看包裝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來了解產品的含糖量。很多低糖、無糖飲料為了保證口味,一般會采用阿斯巴甜、甜菊糖苷、安賽蜜、赤蘚糖醇等甜味劑,來還原飲料的口感。這些代糖只提供甜味,不提供或只提供很少的熱量。”消費者要主動了解相關健康知識,如甜味劑的安全性等,做到不武斷、不片面。
企業方面,要耐心培育非甜味飲料品類,如茶飲、咖啡等。企業的飲料產品線要逐步減糖,開發天然甜味物質,加強無糖、低糖產品的研發和市場推廣。企業不僅僅要喊出“健康”口號,更要從口味口感、包裝、營銷等方面滿足消費者的核心訴求,避免產品口味、口感、開發工藝以及核心賣點同質化。此外,要關注糖醇類潛在健康風險,在做減法的同時做好加法,例如為產品合理添加膳食纖維、傳統草本和功能性成分。“入局的企業越來越多,面對質疑,穩扎穩打的產品才能贏得更多消費者。”鐘凱如是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