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青山疊翠,溪流清澈;房前屋后,干凈整潔;鄉間村野,悠然自得……近年來,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立足當地自然稟賦和區位優勢,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為抓手,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
整治人居環境,讓鄉村“靚”起來
古井鎮位于新會區南部,銀洲湖東岸,地理位置優越,公路、鐵路、水路交通便利。古井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十大提升工程”,通過水網改造、廁所革命、亮化工程、三防水利、公園建設、垃圾清運、農村衛生站升級、農村污水處理、長者食堂和視頻監控十項民生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把民生紅利落到實處,打造一個共建共享發展新格局。
新會區古井鎮燒鵝一條街
在下古井村,一位村民對記者說:“以前密密麻麻加建的小棚小屋不見了,路邊隨便亂堆的垃圾也不見了,整個村變得整潔、開闊。看到自己的家鄉變美了,心里非常高興,我拿著隨手拍的村里美圖給朋友看,大家都羨慕我的家鄉這么美呢。”這是古井鎮“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一個縮影。
拆危房是“三清三拆三整治”的一個重點。在古井鎮,列入整治范圍的危房大約有200多間,相當一部分是有年份的青磚屋。而與其他鎮不同的是,古井鎮是典型的僑鄉,海內外華僑約有4萬多人,列入整治范圍的少數華僑房屋是其中的難點。古井鎮因地制宜,積*探索讓這些特殊危房“化腐朽為神奇”的方法。古井鎮委書記于津介紹,屬于村集體危房的,安全隱患較多的,拆除后主要是用于建設小型停車場、休閑公園、綠地,無償給村民使用。而屬于私人危房的,則是留一米高的磚墻,保留整個房屋的基本架構,將雜物清理干凈,為華僑留住“根”。
飲水問題一直是群眾長期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古井鎮自來水廠及自來水管網始建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至今已運行近30年。為了更好地優化古井鎮水資源配置,改善供水設施,提高供水能力和質量,切實保障全鎮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古井鎮投入700萬元,對圩鎮、長沙村進行水網改造,并將推進水網改造工程覆蓋全鎮,為村民送上優質放心的飲用水。另外,投入3400萬元加強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完成全鎮17個污水處理點和開展管網工程建設任務,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目標。
做好旅游文章,讓鄉村“活”起來
古井這座千年小鎮,曾走出薛社普等3位院士,**媒體人吳冷西,還有美國**位華裔女性國會議員趙美心等都是古井人。古井鎮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海戰文化、皇族文化,是**的崖山海戰發生地,崖門古炮臺及新會國母殿等景點組成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游區;五福里華僑村、百歲牌坊、文樓文炳閣、洲朗黃氏大宗祠等獨特的旅游資源;還有美麗的“廣東省古村落”霞路村、慈溪村。霞路村的祠堂以多見長,洲朗村的祠堂則以大為傲,洲朗村的黃氏大宗祠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這些祠堂除了具有祭祀、尋根、傳禮的功能以外,如今更為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隨著人居生態環境的好轉,古井鎮日益成為新會旅游的“樣板地”。為更好地傳承保護慈溪古村落的自然風貌及歷史文化,為慈溪鄉村游找準發展路向,慈溪村已申報第六批廣東省古村落,并得到廣東省文聯、民協考察專家組的充分肯定。特色民宿位于古井慈溪藝術部落內,通過升級改造,現存有民宿31間,民宿設計簡潔自然,接地氣,得到游客的普遍贊譽。洲朗村朗坡作為“生態景觀游”試點,根據鄉村旅游規劃種植了成片可觀賞性的油菜花、波斯菊品種,預計新春期間將全部盛放,與洲朗古村落建筑、特色田園風光相映成趣,為游客打造一個體驗傳統春節、休閑愜意的好去處。以打造全域旅游為目標,培育多元化產業主體,2018年,投資約500萬的古井藝術部落已初具規模,成為古井文化“橋頭堡”,提高了古井鄉村游文化的優質體驗,古井鎮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為挖掘古井的旅游資源,古井鎮加大特色農產品培育力度,送技術、送“保險”,提升農產品生產綜合效益。目前,古井結合本地種植優勢,互相“嫁接”經濟效益,種植新會柑6000多畝,并衍生有柑普茶企業80多家,同時還有6000多畝甘蔗、1000多畝火龍果、3500多畝荔枝等特色農產品,產值超過2億元。傳統水果作物荔枝、龍眼喜獲豐收,吸引游客節假日體驗農家樂,現場采摘。古井鎮現有農家樂5家,包括恒益燒鵝體驗館、葵禾柑果農家樂、照榮火龍果農家樂、古泗草莓場農家樂、岡州陳柑農家樂,主要是提供產品的制作工藝展示、采摘、銷售等農家樂服務。其中,恒益燒鵝農家樂體驗館被國家旅游局授予“中國鄉村旅游**農家樂”稱號。
培育特色產業,讓村民“富”起來
發揮地標性美食效應,古井鎮打造出一條以古井燒鵝為主的美食產業鏈。目前,古井燒鵝從養殖到餐飲,每年產值超億元。據說,燒鵝源自南宋末年,相傳是一位宮廷廚師逃難到新會銀洲湖一帶開了一間燒鵝店,用宮廷秘制燒鵝的手藝養家糊口,因燒鵝味道鮮香而聲名遠播,并流傳至今。恒益是古井燒鵝傳承者之一,在古法炮制的基礎上,以其大膽創新與革新,讓古井燒鵝飄香百年。時至今日,新會區古井鎮那條燒鵝招牌林立的燒鵝街,仍然吸引眾多游客不遠千里前來品嘗這一宮廷秘制燒鵝。
簡潔的門面,左方立著“恒益燒臘加工廠”的簡單招牌,走進廠內,規劃好的綠蔭點綴著,左手邊堆放著能用上幾年的荔枝柴,緊接著是分區明確的臘味加工廠,右側是明亮寬敞的辦公樓和后面的全開放式燒鵝制作工場。制作古井燒鵝,原材料選擇十分講究,恒益只選取名叫“烏鬃鵝”的鵝種。該鵝從頭頂沿頸背至身軀有一條鬃狀黑褐色羽毛帶,有三黑(嘴、毛、腳黑)、三細(頭、頸、骨細)、一矮(腳)的特點而且肉質結實,體重適中。恒益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呂日新表示:“選用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陽前后一個半月的鵝苗,并且要在本地魚塘長至三、四個月大,大約7斤重左右,制作出來的燒鵝才能達到*佳效果。”古井恒益燒鵝的獨特之處,在于其燒制的工具——荔枝柴和古式瓦缸。即便進行現代化生產,恒益卻沒放棄傳統的瓦缸制作和荔枝柴燒制,如果少了這兩樣,則成就不了古井燒鵝的獨特。
“瓦缸燒制能均勻保持好熱量,而經過曬干的荔枝柴質地較硬,燃燒時煙少,樹脂少,火力持久,在制作過程中不但能保持恒溫,而且沒有煙味,更能讓燒鵝色澤透亮并帶有淡淡的荔枝木的清香。”呂日新分享道,燒鵝燒制的火候如何掌握,如何保證色、香、味俱佳也得靠師傅的多年經驗。古井恒益燒鵝還有一門秘技就是其醬料。醬料混有芝麻油、醬油、砂糖、鹽、酒、蒜蓉、五香粉、茴香、新會陳皮和祖傳獨門秘方按不同比例配成醬料灌注鵝肚子中間,還根據四季變化對醬料做出調整,可謂四季品嘗都有不同滋味。雖然恒益保留部分傳統制作方式,但也一直不斷適應現代化生產需要而改變,電擊放血、半人工半機械脫毛、流水線操作臺等為傳統注入了與時俱進的生產需要,為恒益品牌走得更遠而打開通道。恒益品牌從未止步于家門前制作,而是不斷尋求創新和機會讓古井燒鵝走出來。“牽頭制定燒鵝行業標準,產品獲取QS認證,讓古井燒鵝實現區域流通。”呂日新感嘆到,制定行業標準過程十分嚴格,燒鵝加工行業當時尚未有標準,只有恒益自身經驗,所以在制定過程中必須和多個部門共同摸索、相互溝通才能達成共識。經過一年時間,制定出包括技術要求、檢驗方法、規則、標志、包裝及貯存等方面的細化標準。“為讓古井恒益燒鵝走得遠,這些辛苦都值得。”
呂日新對鵝情有獨鐘。他認為鵝肉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頗高,鵝肉中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同時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以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并且脂肪含量很低,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有益人體健康。鵝肉性平、味甘;歸脾、肺經。
近年來,古井鎮政府和恒益食品有限公司打出“鵝式組合拳”,對口扶貧成效顯著。向對口扶貧地——翁源縣江尾鎮松崗村民贈送肉鵝苗,12戶貧困戶通過養殖肉鵝,平均每戶獲利超過2000元;向對口扶貧村——恩平橫陂鎮橫東村委會開展幫扶工作,投放約70萬元建立鵝苗孵化基地,占地面積4畝,為當地農民奔康致富架起金橋。
“一味學一技,一產帶一村。古井鎮通過深挖“燒鵝”價值,有力帶動了鄉村經濟文化立體開發,成為了鄉村發展的典例。新會區還將繼續圍繞“粵菜師傅+”主題,用好用活地方特色,激發小鄉村的大能量,以舌尖滋味為鄉村發展提質增效”。新會區區長林錫波如是評價。
一山一水,風光無限;一圈一點,氣象萬千。這是一塊充滿活力的神奇沃土,這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魅力鄉鎮,帶著“資豐福厚”的美好寓意,懷著昂揚向上的奮斗精神,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古井鎮徐徐展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