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全球糧食未來聯盟今天發布了《健康糧食體系的系統化解決方案》,作為各國政府改善糧食系統以促進人類、生態和動物的健康福祉的行動指南。《指南》中包括來自不同國家、文化和背景的案例研究,就通過政策和實踐來解決糧食系統之間相互聯系性的問題提供了14條建議。《指南》與英國咨詢機構Tasting the Future共同制定,其發布與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CFS)糧食安全和營養全球治理**別特別活動同時進行。
圖源pixabay
現在,新冠疫情恢復和刺激計劃給政府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實施徹底改變,通過綜合性和包容性方式處理糧食政策來顯示真正的領導作用:相關內容建議各國政府承諾嚴格治理,實施促進健康的財政措施并加強對研究和創新的關注。這些觀點得到了配合新《指南》發布的《健康糧食體系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政策和實踐方式》中收錄的國際案例研究的支持。各國政府、食品生產商、社區團體、企業、研究機構、投資方和民間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實例包括:德國的有機農業補貼、法國的食品安全政策、智利的消費者信息法、中國的土壤健康成功案例以及盧旺達的營養項目。
《指南》呼吁從“供養世界”的生產主義敘述轉為優先考慮人類、生態和動物的健康福祉,主張在合作和深入對話的背景下加強政府干預和領導。這些新內容是CFS《糧食體系和營養資源指導原則》的補充,以柳葉刀全球肥胖、營養不良和氣候變化協調委員會及世界衛生組織《從COVID-19疫情中健康復蘇宣言》為基礎。在2021年聯合國糧食系統峰會、營養促發展峰會(Nutrition for Growth Summi)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第15屆締約方大會(COP15)即將到來之際,其重要性愈發突出。
全球糧食未來聯盟執行董事Ruth Richardson:“為保護健康,我們迫切需要對工業化糧食和種植體系進行改革,而領導人對此很清楚。新冠疫情再次證實了人們忽視健康與食品之間的關系會造成嚴重后果。各國政府現在就該迎接挑戰,采取切實、大膽的行動來真正改變我們的糧食體系,發揮長期影響。我們在本指南中提供了一些優秀實例來展示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那就是憑借財務頭腦和對我們所居住的多樣化美好社區的關注?!?/p>
Tasting the Future創始人兼總監Mark Driscoll:“2021年對人類和地球的健康福祉而言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聯合國糧食系統首腦會議、COP26和COP15是改變我們種植、收獲、分配、營銷、食用和處置糧食方式的關鍵機遇,而這也將使我們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營養不良、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問題。有了這些新的建議,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就有了一份藍圖,可據以制定出當前急需的整體性政策?!?/p>
Focus on the Global South組織執行主任Shalmali Guttal:“工業食品系統以對人、動物和自然的利用為基礎。對這一體系的改革不足以實現可持續、健康和福祉目標。我們需要的是在人權、農業生態和公共利益的指導下,對工業食品系統進行根本性的改造。企業在融資、生產、市場、研究、技術、標準制定和消費者行為方面的權力必須取消。如果有相關意愿,政府可以通過適合的公共政策和措施來做到這一點?!?/p>
作為CFS**別特別活動的一部分,全球糧食未來聯盟將于歐洲中部時間10月14日11時-12時30分主舉行適合目標的食物系統:將人類、動物和生態健康置于優先地位的大膽領導活動。這次活動與Food Foundation、Gardens for Health International、國際醫療無害組織瑞士分部、聯合國環境計劃署、世界肥胖聯盟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舉辦,將匯集來自眾多領域的利益相關方,討論圍繞全球糧食體系系統性解決方案確定新的描述和行動的必要性。
建議簡述?
采取整體性和包容性的方法?
確立基于健康的目標和指標
對糧食政策實施強制性健康影響評估?
采用多重、多元化政策?
利用農業補貼
促進人們對健康食物的支付能力?
對國際貿易協定和政策進行健康和食品安全評估。
支持當地和小型實體?
制定可持續膳食指南(FBSDG)并在公共食品采購標準中確保遵循?
促進生態、糧食和健康知識普及
投資于公共衛生研究和創新?
把預防原則作為研究和創新議程的核心。
促進對話與協作
支持并承諾執行國際行動框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