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近年來,隨著對益生菌越來越多健康功能研究和認知的深入,益生菌消費潮涌,產業發展迎來窗口期。來自ZION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我國益生菌產業連續3年增長率在20%以上,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預計到2025年,全球益生菌產業的產值將超過770億美元,中國市場占比將超過25%。為加強行業間的科技交流,探尋發展的未來航向,8月19—21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南京農業大學承辦的第十五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江蘇南京舉辦。
圖源pixabay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江南大學校長陳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院長任發政等國內外多位權威專家出席會議。來自江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40多所科研院所的專家與學者,養樂多、杜邦、伊利、味全、君樂寶、藝康、科拓恒通、一然、微康、樂斯福、諾維信等50多家企業代表近500人參會。
逆勢上漲 ? 彰顯與健康相關聯的市場價值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樊紅平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科技界與行業界在益生菌安全性、功效性和生產技術上開展了大量研究,為益生菌在保健食品領域中的應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成為保健食品熱門原料之一。伴隨著人們對益生菌認識水平的不斷深入,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市場快速發展。為滿足未來新的發展需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委托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開展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益生菌定義,擴大了益生菌的菌種使用范圍以及產品類型,并將益生菌安全性與功效性審評聚焦于菌株水平,使我國益生菌類保健食品逐漸與國際接軌。與此同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并發布了《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2018年底,益生菌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研究專項課題,探索將益生菌原料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逐步推進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備案管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整個益生菌行業“做足功課”,夯實科技基石。
“消費者的科學認知決定著一個行業的發展潛力。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的消費需求和市場潛力巨大,尤其應重視在科普傳播方面的工作。政府、協會學會、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都有科普宣傳的責任和義務,優化行業發展環境,讓消費者受益?!狈t平說。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在致辭中表示,國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從醫療保健轉向食物保健。益生菌正成為食品、醫藥等眾多領域的研究熱點,也成為行業投資的重要方向。江蘇省益生菌行業正在崛起,已有20多家益生菌生產企業成長起來。此次研討會上業界和科技界的交流,將推動益生菌行業的發展。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周光宏代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致辭時表示,自2005年以來,在科技界和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研討會已經陪伴益生菌行業走過15個年頭,見證著行業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15年來,益生菌科研基礎不斷夯實,產業發展空間被不斷釋放,市場健康發展。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全球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61億美元,中國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4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今年疫情期間,一季度我國益生菌產業銷售額增速達到20%以上,特殊時期的逆勢上漲顯示其與健康相關聯的市場價值。
周光宏指出,后疫情時代,中國食品工業在發展進程中的一條主線是健康。益生菌作為健康的載體,在圍繞這一主線的發展過程中,任務會更重,挑戰會更多。為了讓益生菌行業長久、健康的發展,周光宏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要進一步夯實并加快益生菌在臨床研究方面的工作。二是行業要理性面對發展機遇,形成以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的良性生態環境?!靶【N大產業”已成為目前業界對這一行業的期許,一個有活力、有未來的產業離不開良性競爭的生態環境,離不開以產品科技含量為核心競爭力的良性競爭,這是益生菌產業發展的正道。行業競爭的要素應聚焦到菌株科研及產業化本身,應立足消費者對健康需求的本身。三是要重視益生菌領域青年人才的培養,讓益生菌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后繼有人”。人才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培養益生菌領域復合型青年人才應成為下一個階段的重要任務。
展望未來 ? 朝普及化、個性化、精準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腸道菌群與宿主健康間的關系得到了深入的闡釋,益生菌與腸道微生態制劑產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陳衛院士就益生菌與腸道微生態制劑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作了專題報告,從相關產業的關注熱點、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等多個角度進行了介紹,并進一步關注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耙嫔a業正成為食品工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產業將朝著普及化、個性化、精準化的方向發展?!标愋l預判。他指出,今后還需要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深入基礎研究,闡明功效機制;加強技術革新,降低生產成本;注重政策制定,完善市場管理;加大科普宣傳,提升消費者認知。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秘書長邵薇在“后疫情時代的益生菌”專題報告中談到,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食品工業起到了中國經濟“穩定器”的作用。今年1—5月,在全國41個分行業中,食品工業出現在營業收入實現增長的5個行業中。隨著疫情中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與民生保障和免疫力相關的行業增長強勁,其中就包括益生菌行業。
邵薇介紹,為深入了解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行業發展精準把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今年在行業內進行了相關調研,3月23日—4月1日共收到152 0173 3840家單位的724份問卷?!爸鼗A、輕應用?!鄙坜苯榻B,通過知網檢索“益生菌”,中文期刊有9541篇文獻,關于產業應用的文獻約6%,超過90%的文獻是基于基礎理論研究的。調研顯示,益生菌生產技術研究方面,菌株的穩定性為益生菌生產技術領域關注的重點,占比為72.54%。此外,益生菌與特殊人群相關研究缺乏,檢測技術成為亟須攻克的技術難題。
“做好應對后疫情時代各種變化的準備?!鄙坜闭f,要在繼續夯實基礎研究的同時,加大應用技術的研究,加速產業化。此外,還要注重法規標準體系中的基礎建設。
有效對接 ? 科企“做足功課”共促行業發展
此次研討會中,主辦方特別設置了“益生菌的基礎研究及產品開發”“益生菌作用新機制及研究新技術”“益生菌功能性開發及應用”三大專題。圍繞這三大專題,國內外專家帶來了精彩紛呈的報告。
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Paul Ross連線作“從微生物到分子:利用腸道微生物組開發藥用微生態制劑”報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主任石漢平作“特醫食品/營養治療的臨床應用及我國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的報告;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和平作“遠洋人群腸道菌群的特點,益生菌干預后菌群和代謝變化”報告;北京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授張玉梅作“益生菌對嬰幼兒健康作用及N1115 相關研究”;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楊瑞馥作“下一代益生菌研究進展”報告。
經過10多年的積淀和發展,益生菌行業中一些企業快速成長壯大,成為支撐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為加強企業間的交流與溝通,會議主辦方還特別搭建了企業家峰會這一平臺,企業家們圍繞“后疫情時代,益生菌行業發展的新契機”這一主題展開探討,共同探尋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創新發展 ? 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出爐
作為此次會議的一大亮點——“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在會上重磅發布。“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是今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組織相關科研工作者基于文獻計量,結合科技界及產業界相關科技工作者對益生菌領域研究進展的綜合分析凝練形成,主要是聚焦當前益生菌科學的研究熱點,對益生菌研究領域急需破解關鍵共性問題作出預判。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會特別舉辦的線上云展覽,吸引了眾多與會專家及業內人士的目光。掃一掃二維碼,即可開啟觀展之旅,在展位導覽圖的指引下,各種益生菌創新產品盡入眼中,從中感受到科企對接所帶來的益生菌行業創新的無限活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