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蛋白質是人體三大能量營養素之一。提到補充蛋白質,人們會直接想到牛肉、牛奶、雞蛋等含有動物蛋白的食物,然而《英國醫學雜志》近日刊登的一篇新研究指出,每天多吃3%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可以降低5%的全因死亡風險。
植物蛋白利于降低慢病風險
蛋白質常見于肉類、牛奶和雞蛋中,但也存在于大豆、豆制品、谷類和堅果等植物性食物中。研究發現,與吃低蛋白飲食的人相比,高蛋白質飲食與全因死亡風險低相關。且大量食用動物蛋白對全因死亡風險的降低沒有任何好處;而攝入植物蛋白可使全因死亡風險降低8%,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2%;每天多吃3%含有植物蛋白的食物可降低5%的全因死亡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一種叫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蛋白質有關。其中,動物蛋白的攝入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濃度的增加有關,而植物蛋白與之無關。研究證實,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水平的增加與一些慢性疾病有關,與年齡相關疾病的風險增加也有關。研究還發現,無論體重如何,攝入動物蛋白都與高血膽固醇水平有關,攝入植物蛋白則與低血膽固醇水平有關。
除該項研究外,不少研究也都指出豆類等植物蛋白更益于健康。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一項針對41萬人的研究發現,用豆類等植物蛋白取代部分動物蛋白,可顯著降低死亡率,例如取代雞蛋能降低22.5%,取代肉類則平均可降低14%。2019年,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上的一項研究稱,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和以乳品為主的飲食,帶來的患病風險幾乎是一樣的,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帶來的患病風險比前兩者都小。研究者表示,就長期健康而言,少吃肉類,尤其是紅肉,多吃豆腐等植物蛋白,有助長壽。
蛋白質好壞有個“金字塔”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注冊營養師王曦表示,動物蛋白和豆類食物中的大豆蛋白都是優質蛋白。國際血脂專家組此前發布的共識專門提出了“蛋白質來源金字塔”的概念:位于塔尖頂端的是植物蛋白,主要包括大豆、豆類及堅果。往下依次是魚肉;雞蛋和奶制品;禽肉;未加工紅肉;加工紅肉。豆類能“站”在塔尖,離不開其主要營養成分發揮的作用,例如精氨酸利于舒張血管;甘氨酸有助降血壓;大豆蛋白和異黃酮對降脂有一定作用。
魚、禽、瘦肉、蛋、奶是“蛋白質來源金字塔”的中堅力量。魚類中的牛磺酸可降血壓,生物活性肽能降血脂,還有抗氧化、減緩免疫細胞損傷、降血糖等益處;奶制品有抗炎作用,其中的亮氨酸能改善機體的糖耐量,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調節血脂。但是,并非所有肉類都是優質蛋白。長期攝入過多紅肉、加工肉類,會導致攝入的熱量和飽和脂肪超標、膽固醇異常及體重增加。同時,還會增加動脈硬化和胰島素抵抗等多種癥狀的早期發生率,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武漢市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許淑芳表示,眾多研究之所以更“看好”豆類,除了蛋白質營養本身外,可能還與豆類食物的多個營養優勢相關。
飽和脂肪含量低?大豆、堅果等食物中雖然也含有脂肪,但多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對調節血脂、清理血栓、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等,都發揮著積*作用。
膳食纖維豐富?每百克大豆可提供15.5克膳食纖維,制作豆漿時產生的豆渣,主要成分為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延緩食物吸收,改善腸道菌群,增加胃腸蠕動,讓人在較長時間內有飽腹感,并利于抑制血糖上升。
某些豆制品含豐富鈣質?大豆本身鈣含量每百克達152 0173 3840毫克。大豆加工成豆腐、豆腐干及豆腐皮等豆制品時,還會加入含鈣的凝固劑,其鈣含量也較高,如每百克北豆腐(約含30克黃豆)含鈣量達138毫克;小香干經壓制濃縮工藝后,每百克含鈣量高達1019毫克。對于不喜歡喝奶的人來說,豆制品就是很好的鈣來源。
適量食用豆類,控制動物蛋白攝入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常吃魚、禽、蛋和瘦肉類,可保證優質蛋白質供應,推薦每人每天應攝入富含優質蛋白的畜禽肉類40—75克、水產品40—75克、蛋類40—50克,大豆和堅果類25—35克,奶及奶制品300克。
正常情況下,人體不能儲存蛋白質,所以足量攝入即可,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成長發育期的兒童、孕婦或哺乳期女性、消化能力減弱的老人及免疫力差或虛弱的人,要尤其重視蛋白質補充。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人群,應盡量選擇豆類、魚類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由于豆制品在消化過程中會產氣,可能引起腹脹,且大多富含嘌呤,痛風患者和腸胃不好的人群少吃或不吃豆制品。蛋白質過敏等人群要在醫生指導下限制或減少蛋白質攝入量。
此項研究還指出,雖然多吃豆類、少吃紅肉更有助長壽,但多數植物性食物中,都沒有完整的蛋白質,它們通常缺少一種或多種必需氨基酸,因此需要將互補蛋白質搭配在一起,例如,大米配豆類;全麥面包上涂花生醬。營養專家表示,魚、禽、瘦肉和奶制品含有豆類中所沒有的營養素,所以要均衡攝入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并且適當增加大豆及其豆制品的攝入,控制紅肉、加工肉類等的攝入量。也可以將豆制品與其他糧食混合食用,彌補谷類食物中不足的氨基酸和礦物質,提升混合食物蛋白質的利用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是豆類食物,蛋白質含量是有差別的。紅豆、豌豆等豆類屬于雜豆,還包括蕓豆、綠豆等,主要含大量淀粉,是高蛋白主食;大豆則包括黃豆、黑豆、青豆等,其蛋白質含量比雜豆高很多,除了直接煮熟食用外,還能加工成豆制品。豆腐經過加工后,營養更容易吸收。用鹵水點的北豆腐,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都很高,南豆腐稍差些,內酯豆腐營養相對*少。豆腐腦是北豆腐制作過程中的半成品,其營養豐富,吸收程度高。但千葉豆腐、魚豆腐等雖名為豆腐,含有的大豆成分卻較少,營養價值也較低。常吃的豆類及豆制品中,每百克蛋白質含量較高的依次有:黑豆36.1克,黃豆35.1克,綠豆21.6克,紅豆20.2克,北豆腐12.2克,南豆腐6.2克,豌豆2.9克,扁豆2.7克,豆漿1.8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