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中國烘焙行業有痛點,有創新點。那么對于中國烘焙來說,未來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不妨將視野轉向隔壁的日本。據矢野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面包市場規模(基于制造商出貨量)達152 0173 3840億日元(按當前匯率,約人民幣1037億元)。日本人口不及中國的十分之一,但僅面包市場就已達千億人民幣,可見日本烘焙市場之大。
日本面包行業發展黃金時段在60-80年代,而目前中國從人均消費額、人均消費增速、量價協同三方面都與之相接近[4]。中國包裝面包**的桃李,也是借鑒了日本山崎面包的“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
圖源pixabay
我們或許可以從日本烘焙市場窺探中國烘焙的發展前景,通過借鑒日本烘焙尋找更多可能性。
1、愛吃米飯的日本人,居然面包比大米吃的多
日本人愛吃米飯,已經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了。然而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日本人的面包消費量已經超過了大米。
根據日本總務省的家庭調查,2011年,日本普通家庭的面包消費量超過大米。每戶每年的大米支出(不包括兩人以上的家庭、農業、林業和漁業家庭)為27428日元,而面包為28318日元,這是自1946年家庭調查開始,**次出現面包消費量超過大米的情況[5]。
中國和日本有著相似的飲食習慣,雖然中國有“南米北面”的差異,但是米飯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仍然占據重要位置。
那么為什么日本人的面包比大米消費還多?
**是受到社會大背景的影響。追溯歷史,二戰后日本學校以支援美國過剩小麥為理由,將面包納入學生午餐,并在1954年《學校午餐法》以“面包餐”正式出現在學校供餐的菜單中。所以很多日本人從小養成吃面包的習慣。
此外,隨著日本社會老齡化和獨居人群增多,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優勢凸顯。方便購買與食用,選擇品種和口味豐富等,是老年人和獨居人群選擇以烘焙食品為主食的原因。
其次是日本烘焙行業的發力。日本許多地區會定期舉辦“面包節”(パンの祭典),不同的面包節有不同的主題,如日本*大面包節之一的“パンのフェス”,主題就是“面包愛好者可以品嘗到*好的面包”,它是日本*大的面包節之一。這個面包節會集聚日本許多知名的面包店,2016年至今已經吸引了超90萬消費者。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消費者了解面包、愛上面包。
除了舉辦活動,日本烘焙產業在產品上腦洞大開,迎合消費者喜好。日本面包店就很擅長將面包與人們愛吃的食品搭配,而且考慮到當地消費者的口味。比如北海道的面包店里,就有柳葉魚面包、焗扇貝面包、鮭魚面包等**北海道特色的面包。
2、光賣吐司的店就超500家,單一品類烘焙店有機會嗎?
不同于中國的面包店里有著豐富的SKU,日本有不少只賣一個或兩個品種產品的烘焙店。其中*有名的就是吐司專門店。
據悉,日本本土的吐司專門店達到500家以上,形成細分化、品牌化的專業品類。單是**吐司專門店品牌就有不少:銀座地標名店CENTRE THE BAKERY、大阪人氣生吐司品牌嵜SAKIMOTOBAKERY 、擁有154家店的連鎖吐司品牌乃が美、開出40多家連鎖店的新銳實力派HARE/PAN,更有全店只賣一款吐司的Lamie[6]。
日本鵜鶘面包(Pelican),78年來一直只出售兩種面包——吐司和螺旋餐包。雖然只有兩個品種,但是卻能堅持78年,并擁有大批忠實消費者。
這其實就是專注的力量。消費者喜歡新奇,也喜歡經典,好吃的東西自然會一直回購。就像鵜鶘面包官網所寫,“每天都可以吃到,但永不厭倦的味道”。反觀中國烘焙市場,雖然不斷有網紅產品出現,但這些產品來得快去得也快,消費者不會一直為新奇買單。真正能暢銷的產品,還得看品質。
對于這類單一品種的烘焙專門店能否在中國也受歡迎,我們在FBIF 烘焙群展開了討論。
群友普遍反映單一烘焙店可以在一二線城市嘗試探索,其次*關鍵的還是產品本身。配料、制作工藝會影響到單一產品的品質,好的品質才能收獲忠誠用戶,并且拉開與其他多品類烘焙店的差距。
3、日本有日式烘焙,中式烘焙也該崛起了
日本烘焙行業發展多年來,逐漸形成了“日式烘焙”的風格。說起日本面包,人們就會想到紅豆包、咖喱包。
紅豆包可謂日本“國包”。1874年,紅豆包在長崎誕生,它從和和果子中獲得靈感,往面團里加入豆沙,同時紅豆包也是打開日本烘焙市場的重要突破口。日式咖喱包也是日本首創,將面團裹上面包粉再炸一遍,至今受到全球消費者的喜愛。
說起中式烘焙,大家都能想到什么?月餅、桃酥還是綠豆糕?雖然中國也有許多傳統烘焙食品,但是這類傳統食品,不像日本紅豆包這樣具有國民性,人們在消費量和消費頻次上也不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刮起的“國潮風”,給到中式烘焙新的機遇。傳統中式烘焙可以年輕化,俘獲年輕消費者。如于小菓就主打新中式點心,注重品牌、打造IP、產品顏值高、少油營養,這些都是中式烘焙可以發展的方向。
總的來說,雖然中國烘焙行業正在快速向前走,但不能忽視行業一直以來存在的痛點。要解決痛點,更要發力創新。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