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自熱方便食品誕生以來,起初一直沒有引起市場的關注,直到2016—2017年,自熱火鍋推動自熱方便食品進入品類的高速發展階段,其背后的競爭也異常激烈起來。除了孕育出來的專注自熱方便食品領域的新品牌自嗨鍋、筷時尚、莫小仙等,傳統線下火鍋品牌海底撈、德莊、小龍坎等也接連布局該領域,甚至統一、康師傅、三全食品、良品鋪子、三只松鼠、衛龍等也都紛紛入局,自熱方便食品賽道一度出現塞車現象。
廣發證券的一份研究提到,自熱食品的市場可能不會超過200億元,并且很難達到500億元規模以上。據彭博Bloomberg行業分析,中國超過千億市場規模的食品行業有嬰幼兒配方奶粉、啤酒、瓶裝水和即飲茶等,500億—1000億元左右市場規模的有蛋糕、甜點、碳酸飲料和果汁飲料等,200億—500億元規模的有面包、巧克力和方便面杯面等。2018年自熱食品規模僅30億元,年增速達20%。
與方便面相比,自熱食品營養價值更高、種類更多樣,但是價格也不低。淘寶數據顯示,統一開小灶自熱米飯24.9元/盒,新希望美好自熱食品13.9—29.8元/盒,海底撈自熱火鍋36.9元/盒,這個價格堪比餐飲簡餐堂食。在就餐選擇豐富的情況下,選擇自熱食品的消費者可能不會太多。
以重量考量,自熱食品的性價比也不算高。統一開小灶自熱米飯食物凈重251g,大龍燚的自熱鍋為385g左右,海底撈365—435g,看起來自熱火鍋分量大一些,但有50g左右為火鍋調料。“花三四十元買自熱火鍋,純粹為了解饞。”購買過海底撈、莫小仙等自熱火鍋的夏女士認為,自熱火鍋的價格相對較高,但是口味欠佳,一般不會考慮回購。
另外,自熱火鍋口味比較單一,菜品與火鍋店相比存在差距。雖然目前自熱火鍋針對的是一人食的消費場景,不過其加熱方式一直飽受爭議,不少人認為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除了在疫情期間宅家的非常時期,目前自熱鍋和自熱米飯的消費場景有限。2019年自熱食品被高鐵和飛機“拉黑”,這限制了它重要的消費場景,人們愿意且需要吃自熱食品的場景可能就只有自駕和戶外了。因為自熱食品場景限制多、單價普遍較高,可以說它是一種普適性弱于蛋糕、方便面、面包的食品品類。
圖源Pixabay
自熱方便食品多為“代工”產品,食材、發熱包和包裝等都是其他工廠代為加工,由多方整合而來,品牌方多為“組裝商”,其技術壁壘并不高,很容易被復制。像海底撈、小龍坎、統一、康師傅等憑借在C端消費者中的認知和口碑,很容易打開市場,在自熱食品領域分得一杯羹。而新品牌莫小仙、自嗨鍋、筷時尚等在培育市場方面,面臨著更大的考驗。
在莫小仙創始人王正齊看來,此次疫情為自熱方便食品帶來的暴發不僅是短期效益,更是品類長期增長的契機。這樣的契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輪暴發擴大了自熱方便食品的受眾規模,迅速打開了全國消費者對自熱方便食品的認知;二是自熱方便食品更深入地滲透到了消費者生活之中,助推了自熱方便食品從網紅爆款到日常消費品屬性的轉變。
這次非常規的疫情給了自熱食品一次發展機會,但能不能抓住還要看主要品牌和企業能否突破其普適性。業內人士認為,品牌應盡快撕下口味一般、價高量少、安全隱患等固有標簽。
一份口味欠佳的自熱火鍋是沒有靈魂的,當下自熱食品食材、口味趨同,品牌應擴展更多消費場景,追求研發成本、商品價格、特色口味融合統一。企業**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題是口味同質化,目前自熱鍋大部分是麻辣、香辣等重口味,近期有一些不辣的口味被開發出來(如番茄),但選擇還不多。如果有更豐富或者有特色的口味,也許能夠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頻次,同時觸達更大眾的消費群體。如果自熱方便食品安全性過關,被允許帶上高鐵和飛機,拓寬的消費場景會帶來更多消費者和更大的市場容量。
除了這些遠慮,自熱食品廠商眼前還有近憂:如何盡快復工滿足消費者需求?如果等太久或者等到餐飲業恢復,可能就沒有那么多消費者垂涎自熱食品了。近期社交網絡上“想念海底撈”“想念烤肉”的聲音不少,可以預見在疫情結束后,憋壞了的消費者會沖進自己喜愛的餐廳,線下餐飲將有一波消費反彈,想必作為餐飲補充替代的自熱食品很有可能會隨之回落。但據凱度消費者數據,17年前的非典,方便面在疫情高峰期滲透率激增,疫情控制后雖有回落,卻在這之后又有上升態勢。?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