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在40多天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日子里,口罩和一日三餐成為每天家家戶戶的剛需物品。疫情危機之中,在正常采買到“菜籃子”“米袋子”中的蔬菜、米面、糧油的背后,作為民生基礎設施的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業起到了怎樣的重要作用?在疫情暴發初期,國內一些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業迅速做出判斷,采取應急措施,提前儲備民生所需的米面糧油及衛生防護用品。疫情發生伊始,商超企業堅持開店并**時間發起“保供應、不漲價承諾”,在保障民生的流通領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三保”踐行社會責任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2018年度快消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調查顯示,全國型快消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旗下的超市正常開業的門店比率平均達到98.9%。
為了減少出門次數,在疫情發生初期,許多人都有到超市程度不等囤貨購物的行為,蔬菜、水果、雞蛋、牛奶、干貨等,凡是能拿到手的統統都放入購物車。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指導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號召全行業共同發起“保障供應,穩定物價,持續開業”的倡議,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永輝、天虹、步步高、家家悅、永旺、超市發、物美、聯華等國內近300家零售企業的20萬個門店積*響應,服務區域覆蓋全國大部分主要地級以上城市。“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零售企業用穩定的貨源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疫情期間人們焦慮、緊張的情緒。
目前,全國型快消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旗下的超市正常開業的門店比率平均達到98.9%。除因配合政府防疫要求,防疫用品不足關店和校園、廠區門店因放假關閉外,已全部開門營業。由于企業的門店在各地區分布不同,各省的正常開店率略有不同。
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出《關于進一步落實疫情期間復工復業有關要求的通知》,并依據國務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疫情防控的相關文件,轉化和細化具體要求,編寫了適用于超市、餐飲企業的防控指導手冊和騎手小哥安全手冊,以此具體指導連鎖企業復工復業人員的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位。
企業積*自救共克時艱
受疫情影響,餐飲服務業、時尚零售、購物中心等行業均遭受重創,大多處于閉店停業狀態,面臨嚴重的人力成本、房租成本以及現金流等方面的壓力。危機之下,企業紛紛展開積*自救,有的餐飲企業開展外賣業務,并和商超、生鮮電商等企業進行人員、菜品研發方面的合作。也有一些零售、服務業積*開展數字化零售,推進私域流量運營與內容營銷。企業也將工作重心放在自身的調整與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方面,積*做好戰略儲備和調整。
疫情來襲,每個行業每個人都卷入其中,零售企業突然面臨的巨大經營壓力陡增,超市門店人手嚴重短缺,而餐飲企業卻因門店關閉員工歇業在家。鑒于此種情況,盒馬、沃爾瑪、永輝、超市發、生鮮傳奇、金虎便利等零售企業紛紛發出號召,歡迎某些餐企暫停營業期間的閑置員工來零售企業臨時上班,既解決了門店人手短缺問題,也解決了來救場員工的收入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員工共享合作,盒馬、京東、蘇寧等企業也開始探索在食材、加工中心勞動力、供應鏈運力等方面的進一步合作模式,以此資源互補,共贏發展。同時,作為民生工程的零售業,在突發重大事件時,零售企業的正常運轉能夠穩定物價,穩定人心;在正常時期,零售企業的健康運轉能夠提升消費者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因此,未來營造有利于零售企業健康發展的營商環境,簡化開店手續,減少多頭管理,減輕企業負擔十分必要。
探尋行業未來發展之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國內零售服務業遭受的巨大沖擊和挑戰毋庸置疑。但是,這次疫情對于企業自身的生命力和健康度也是一次全面體檢。企業能否在危機中獲得成長,關鍵還是要做好疫情后期的反思和未來發展的部署和規劃。”中國連鎖協會會長裴亮在近日協會線上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表示。
疫情尚未結束,但零售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及企業的未來發展規劃已成為國內零售企業掌門人正在謀劃和思考的事情。
“一手抓經濟,一手抓防疫,防疫終會過去,人們的生活還要繼續。”北京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介紹,“因為此前經歷過非典、汶川地震等突發事件,因此在商品的供應等方面有一定的應對經驗。超市發在疫情初期,提前增加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消殺用品及米面油、礦泉水等民生商品的儲備量。在部分供應商春節放假,沒有送貨能力的情況下,超市發組織員工奔赴山東、天津等配送中心進貨,提前大量備貨。”
李燕川認為,從企業方面來看,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預案,加強對于年輕員工應對突發事件的培訓,以及注重平時的應急演練非常重要。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零售業保障民生的作用凸顯出來,未來國家相關部門應繼續加大對基礎民生的重視程度。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疫情對于未來行業發展變化會產生較大影響。就商超方面來說,受疫情影響,未來消費者會更加關注食品安全,這也將促使企業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管控,上游供應鏈也將進一步完善。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從傳統的零售菜市場轉移到現代連鎖零售的渠道,行業發展更加規范。
專家表示,在離消費者更近的社區商超業態,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由于消費者習慣改變,O2O發展將迎來新機遇,門店到家業務前景可期。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業也需加強供應鏈能力、到家能力、數字化能力建設。
在餐飲方面,北京嘉和一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京認為,疫情過后消費者會更加追求身心健康的生活,餐飲企業需要注重提升顧客的個性體驗和精神需求,增加回頭客。疫情過后,消費者將更注重食材溯源和食品安全,餐飲企業的菜品研發要注重這一未來趨勢,為消費者研發和提供更加營養健康的產品。未來,家庭半成品菜需求會加大,餐飲企業也要注重餐飲的食品化、零售化、電商化趨勢。
在天虹商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書林看來,疫情限制到店消費,并不意味著實體店從此衰敗。但是,疫情加速了在線化的進程,這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沒有此次疫情,在線化的進程也在發展,但此次按了一個快進鍵,在線化進程的速度會更快一些。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成為在線零售業務發展的催化劑,因避免和人接觸而選擇在線購物的消費者和消費頻次在疫情期間成倍上升。不僅主打生鮮類商品的電商平臺,如每日優鮮的交易額同比增長了300%多,叮咚買菜的訂單量比節前工作日增長了兩倍。沃爾瑪、永輝、華潤等零售巨頭,線上訂單量也劇增。2018年百強連鎖企業線上銷售額平均占比為2.6%,但疫情終將過去,線上業務增長的趨勢一定還會繼續。
注重智能化、數字化的應用也是未來發展趨勢之一。例如布局無人化、智能化設備,應用智能微信點餐等降低成本,繼續推進品牌建設發展。如有條件的企業積*布局海外市場,推進品牌的全球化。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創會會長、監事會主席郭戈平表示,協會會員有超過4萬億元的銷售,幾十萬個門店,幾百萬員工,是整個流通領域的中流砥柱。下一個階段企業不僅要恢復運營,還擔負著市場供應、消費者生活、經濟發展、穩定就業等使命。
郭戈平呼吁零售企業進一步發揮抗疫期間相互扶持的精神,共同為行業未來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下一篇《乳品替代品熱度不減》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