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本平靜的供應鏈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上海市作為一個擁有2400萬人口的國際化超大城市,當前城市水產品供應怎么解決?上海市淡水魚供應現狀怎么樣?是否能夠保障市民的日常餐桌?價格是否趨于合理?所售淡水魚的品質如何?疫情防控到處封路,是否影響淡水魚運輸?
為了解情況,筆者走進華東*大的淡水魚專業銷售市場——上海嘉燕水產市場。
2019年,上海淡水養殖面積12826公頃,產量94293噸,占上海消費量的5%左右。作為上海*大的淡水魚專業交易市場,嘉燕水產承載著上海市75%左右的淡水魚供應,日銷售量70余萬斤,節假日銷售100余萬斤。
在嘉燕水產食物大數據平臺前,實時刷新的數據顯示著有多少車輛已經裝載完鮮活的淡水魚待返回市場銷售。歷史同期數據對比顯示,春節節后年銷售量在10萬斤左右。然而,今年從大年初五開始,大數據平臺上顯示的數據是往年的近十倍。早上8點多數據開始傳回,到下午4點多結束,48車近100萬斤魚,已經全部完成裝載返回市場。4點之后的交易記錄會越來越少,空車返回越來越多。
疫情發生前,電商平臺采購量在市場內所占比例不到5%,然而隨著疫情防控需要,電商推出“不接觸配送”模式,讓民眾減少外出頻次,線上購買生活必需品的訂單量激增,尤其是即刻配送,多家平臺訂單實現同比增長300%。以電商為代表的泛互聯網企業,在疫情面前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淡水魚的需求量隨訂單的增加而迅速增長。
據了解,嘉燕市場每天需要運回不低于70萬斤的優質淡水魚,才能保證上海疫情期間的供應。然而市場上每天能順利完成采購的魚車越來越少。
漁場裝魚遭拒
夜里12點,一臺臺漁業運輸車開啟隆隆的馬達,駛上去漁場的路——江蘇大豐。經過4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魚車走小路到達大豐。在**道關口,體溫檢測、消毒、登記后才能進入城區。司機師傅很有經驗,在給魚車加水的過程中,將魚車全面清洗,然后去大豐港裝魚。然而,在大豐港道口,檢查人員示意停車檢查,在測量體溫、消毒、查驗身份證后,卻告知司機要掉頭返回。
“特殊時期,為了大豐港的安全,請大家諒解。”檢查人員說。司機師傅上前解釋,為了保障上海市淡水魚供應,才連夜驅車百里趕到大豐港裝魚。然而,即使司機師傅擁有上海嘉燕市場的銷售準入證,檢查人員還是給予肯定的回答:原路返回。
不能空載而歸,司機師傅準備去100多公里外的興化試試運氣。拉著滿滿一車水,魚車行駛2個多小時后到達興化。時間已是上午9點左右,雖然饑餓難耐,司機師傅還是樂觀地說:“只要道口讓下去,我就有辦法走小路到達魚塘,只是都是小魚塘,可能要好幾個魚塘的魚才能裝夠一車。按市場的要求,每車魚要有原產地追溯,并且需要系統定位。”
然而,在經過體溫檢測、消毒、身份證查驗后,興化工作人員給出的回答也是原地返回。
在返回路上,司機師傅聯系去往常州和浙江嘉興方向的同事,結果一致,未進道口,原路返回。去往嘉興方向的司機表示,魚車剛到高速路口,檢查人員看到車牌,就告知車輛需原路折返。即使提起農業農村部辦公廳2月4日印發的緊急通知,道口檢查人員也拒絕魚車進入道口。
魚車返回上海嘉燕市場已經是下午2點多,此時嘉燕大數據平臺顯示:2月7日12時有效運單16條,統計數量27.2萬斤,品種5類,增加了鯉魚。運輸距離*遠山東、安徽,但大多數還是上海崇明區。
保證供應需多方協作
魚肉是人們日常消費量大的食品品類,由于產量大,魚市供大于求,讓市場魚價多年來一直低位徘徊,讓養魚人深感憂慮。疫情當前,冰鮮水產品的銷售量急劇下滑,許多鮮活水產品卻出不了塘,或采購商的車輛根本進不去塘口。大年初五,鯽魚價格每斤6.5元,初九市場批發價達到每斤9.5元。業內人士表示,一味地堵路封城,加上大量外來務工人員返滬,鯽魚批發價達到每斤15元都有可能。
所幸的是,國家已經看到了這一點,并迅速開始采取措施。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要求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確保蔬菜、肉蛋奶、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加強物資調配和市場供應。2月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防疫為由,違規攔截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運輸車輛、飼料運輸車輛和畜產品運輸車輛,不得關閉屠宰場,不得封村斷路,維護畜牧業正常產銷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場供應。其中強調,嚴禁未經縣級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路阻斷交通的行為,打通運輸梗阻,確保通往畜禽養殖場、畜產品屠宰加工和交易市場等關鍵場所的道路通暢。
從源頭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不僅僅是野生動物,還會包括野生魚類以及養殖魚類,這將影響到水產養殖及供銷環節的管理。通過這次“疫戰”多方協作,不光是保供,還可以提高日常水產品養殖銷售的管理新常態。筆者從上海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得知,上海市商務委已經啟動了“政企聯手、市區聯動、部門聯合”的主副食品保供機制,多管齊下,在全力確保主副食品供應平穩有序。據了解,上海嘉燕水產公司已向嘉定區商務部門提出訴求,正在協調解決市場疫情期間通行證事宜。
開發速食淡水魚產品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2400萬人口的農副產品主要靠外省供應。上海市淡水養殖面積20余萬畝,年產量低于2億斤,每天人均可吃到0.02斤。筆者認為,未來水產品市場必須準入、規范、強制約束,倒推到養殖端改進養殖模式,做到可控化和數據化。
國外農產品銷售和種養殖企業實行對手交易,養殖企業**要達到銷售企業的種養殖標準,通過銷售企業對種養殖企業的行業監管,確定*終的養殖量和養殖面積,通過訂單下達完成產銷對等。種養殖企業或合作社一旦失去銷售企業的信任,種養殖過程沒有按銷售企業標準種養殖,那么種養殖企業就會失去對手交易的資格,從而致使不合格商品無法進入流通市場。
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既是落實新發展理念、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措施,也是優化漁業產業布局、促進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針對中國人的口味,用不同的水產品種開發速食產品是一條解決路徑。近幾年,水產行業對調味小龍蝦、香辣蟹、速食酸菜魚、蒲燒烤鰻等不斷嘗試、實踐,并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水產品深加工、速食食品的開發也許會成為下一個水產行業風口。
2019年,非洲豬瘟重創了生豬養殖業。受非洲豬瘟防控政策、產業生物安全水平提升和國家出臺的產業支持政策等因素影響,中國生豬產業的生產和屠宰布局、流通模式、消費結構、豬肉貿易、價格周期等發生深刻變革。中國生豬養殖模式向適度規模轉變,“公司+農戶”成為主要發展模式,屠宰產能由銷區向產區轉移,管理和防疫成本提高,豬肉消費加速向冷鮮肉轉變,鮮肉在肉類消費結構中比重進一步下降。
水產品作為一種白肉來源,可考慮讓水產肉類加工品進入國家儲備。傳統水產流通模式需轉型升級,可以通過冷鏈加工成儲備產品的方式,讓水產品線上銷售和線下流通相結合。此外,我國淡水魚產量高,水產品總產量占全世界的40%左右,水產養殖產量占60%以上,如果漁業產品通過食品級深加工進入國家動物蛋白儲備,意義重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