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水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國遠洋漁業異軍突起。據漁業專家介紹,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我國遠洋漁業持續快速發展,漁船規模、裝備水平、捕撈加工能力、科研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經過30多年的艱苦拼搏,我國遠洋漁業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一是產業規模進入世界前列。據統計,2018年全國遠洋漁業總產量和總產值分別為225.75萬噸和262.73億元,作業遠洋漁船達到2600多艘,船隊總體規模和遠洋漁業產量均居世界前列。公海魷魚釣船隊規模和魷魚產量居世界**,金槍魚延繩釣船數和金槍魚產量居世界前列,專業秋刀魚船數和生產能力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南*磷蝦資源開發取得重要進展。
二是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我國遠洋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作業范圍不斷擴大,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寬,從近海走向公海,走向深藍。作業船隊已遍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及周邊40多個國家的海域以及南*公海區域。
三是裝備水平不斷提升。遠洋漁船更新改造力度加大,中大型漁船所占比重明顯增加,遠洋漁船整體裝備水平顯著提高,現代化、專業化、標準化的遠洋漁船船隊粗具規模。漁船和船用設備設施的設計、制造能力明顯提升,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一批金槍魚超低溫延繩釣船、金槍魚圍網船、秋刀魚舷提網船先后投產,我國建造大型專業化遠洋漁船水平上了新的臺階。作業方式由單一的底拖網捕撈發展為包括大型拖網、大型圍網、大型延繩釣等多種方式,已經形成了具備海洋捕撈、海上加工補給運輸、基地配套服務一體化的比較完整的現代遠洋漁業生產體系,改變了過去加油運輸受制于西方國家的被動局面。
四是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我國遠洋漁業科技進步明顯,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捕撈和加工技術體系。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大型專業化遠洋漁船能力顯著提升。形成了以捕撈技術、資源調查與探捕、漁情海況預報、漁用裝備研發、水產品加工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支撐體系。建立了遠洋漁業數據中心、遠洋漁業工程技術中心、遠洋漁業學院、遠洋漁業國際履約中心等機構,資源評估、研究開發和國際履約能力不斷提升,培養了一大批遠洋漁業專業人才。遠洋漁船建造審批、作業許可、年度審查、行業自律等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與國際漁業管理規則相適應的遠洋漁業管理體系逐步建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