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這個中秋小長假,消費動能不僅有動能且有文化。
中秋是“吃”的節日。月餅不僅是吃的消費載體,也蘊含著歷史文化內涵。從電商到實體門店,月餅市場規模近2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網紅月餅”的市場熱度,也給中秋節“吃”提供了更多消費動力。
據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今年中秋節之前兩周,“混合口味”月餅銷量是去年同期的2.7倍,接近總銷量的48%,意味著消費者已不滿足于單一種類,更是趨向于選擇不同口味混合包裝的“全家桶”。從口味上看,除蓮蓉、五仁、火腿、豆沙等傳統餡料外,奶黃、水果等新式餡料也備受歡迎。
該報告顯示,除了月餅,酒類、堅果等銷量也在上升,節前兩周的葡萄酒、白酒的銷量是平日的約1.6倍。此外,食品禮券的銷量是平日的2.6倍,海鮮水產銷量是平日的1.74倍。從各種口味的月餅到其他各類消費品的銷量增加,凸顯中秋消費“吃”的能量。這些“吃”帶來的消費提升,不是溫飽意義上的基本需求,而是人們生活質量提升后的消費升級。這和高質量的生活方式相關——中國人的中秋節,“吃”得很多維,“吃相”很優雅,明月映照下的中秋餐桌,可是高檔次的營養大餐。
旅游向來是節假日消費的一大亮點。據官方統計,2019年中秋節期間全國接待國內旅游總人數1.0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2.8億元,同比增長8.7%。
中秋的“玩”,雖然時間短,但中秋假日旅游則別有意味。一方面,中秋趕上入秋見涼好天氣,正是出游好季節;另一方面,中秋月圓,有月、有花、有詩,這個時節的旅游本身就有濃濃的文化氣息。據報道,與以往相比,今年中秋假日旅游文化氣息越發濃郁,不少地方都大打“文化牌”吸引游客。調查顯示,假日期間高達76.4%的游客參與了當地中秋節文化主題活動。
月圓中秋夜,良辰美景時。夜經濟在古代中國已經幻化為朦朧浪漫的詩和遠方,現在夜經濟已經成為城市里的另一道風景。中秋夜經濟,成為各城市展示本地夜市文化的標準。從北京到上海,從成都到廈門,東西南北中,都有自己的夜經濟特點。只是,中秋夜經濟可做的文章更多,畢竟明月蘊藉著豐富的文化。文化搭臺、月亮為媒、消費唱戲,這是中秋夜經濟的獨特韻味。
在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現實下,有文化的中秋消費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提檔升級的契機。中秋經濟后面還有國慶、春節經濟,文化接力下的消費動能更令人期待。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