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日前,第21期“刊媒惠”科技論文成果推介沙龍之“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海洋與天氣——被悄然改變的世界”專場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舉行,帶領公眾認識和了解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海洋與天氣。此次活動由中國科普研究所科學媒介中心主辦,北京科學技術期刊學會、“三四匠”工作室承辦,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編輯室、科普辦、新浪科技聯合協辦。
圖源Pixabay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里京在主題為“加速變暖中的海洋”的報告中表示,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地球系統能量收支的重要一環,90%的國際貿易依賴于海洋,并通過魚蝦蟹等海產品來為32億人提供動物蛋白的攝入。然而,以CO2為代表的溫室氣體的持續增加已成為過去百年全球變暖的驅動力,海洋暖化會使海洋溶解氧降低、珊瑚礁白化,給陸地帶來更強的臺風以及更多的降水。成里京介紹,海洋變暖造成的海洋熱浪等現象的增加將對全球漁業帶來巨大沖擊。
此前,有媒體報道,在過去的80年里,不斷上升的海水溫度使一些漁場的生產力下降了15%—35%,盡管在其他一些海域,溫暖的海水使一些魚類的生存繁殖更加旺盛。研究顯示,*終的凈影響是,海洋不能像以前一樣生產足夠多可持續的海產品,并且隨著全球變暖加速,這種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此外,一項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和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海洋生物研究發現,海產養殖業會因全球變暖而受到相當大的影響,一方面,海產數量會下降,另一方面,海水變暖還會使海產品味道發生不良改變,導致人們對海產品的需求下降。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熙晨在介紹海平面上升原因時表示,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正在改變海洋環境,比如氣候變暖導致的冰川融化使得更多淡水進入海洋。有專家表示,這可能使得一些近海區域海水咸度下降,而海水的高咸度是保護生蠔等海產品免受有害細菌感染的屏障,咸度降低意味著某些海產品更容易受到有害細菌的感染。此前有科學家認為,更溫暖的水面可能有利于某些有害病原體的生長,比如創傷弧菌等,進而影響人類健康。
成里京表示,目前,科學界正在利用例如能夠在海洋中自動漂流的浮標、安裝動物身上的儀器等手段,通過更先進的XBT儀器(拋棄式探溫儀)、Argo儀器(阿爾戈儀器)、CTD(溫鹽深儀)數據等更精確地測量海洋溫度,以期為人類生產活動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建議與指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