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隨著當今社會生活與醫療水平普遍提高,國民保健觀念逐漸提升,且社會人口結構趨向中高齡化,食品已由基本的維持生命、供給養分,進一步被要求具有調節身體功效的能力,這也推動了功能性保健食品的飛速發展。
在4月12日舉行的2019FBIC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大會上,臺灣《食力》創辦人童儀展以日本、臺灣的功能性食品發展趨勢和市場變化為例,對大陸功能性食品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分析及預測。
一、讓自己活得更好是功能食品的核心
據世界衛生組織評估,從2015-2050年,全球超過60歲的人口比重將從12%翻倍到22%。高齡化社會即將席卷全球,既然老齡化社會無法避免,健康自然就成為了關注的焦點。2019三大飲食趨勢之一,就圍繞在“健康老化”的主題上,歐睿國際也預測2021年亞洲區域的保健食品市場估值有896.3億美元。
據Mintel預測,充足營養、具有風味,以及容易吸收,是銀發一族飲食的核心。因此越來越多的保健食品里,都會添加維他命、微量礦物質當元素,包括增強骨骼、心血管、大腦等器官的功能。
同時,除老年人外,許多中年人,甚至年輕人也會食用功能性食品。高達53%的家中有4-12歲小孩的中國家庭中,家長會購買幫助具有增強大腦的保健食品。所以,保健食品的目標人群不應該只局限于老年人,而是瞄準所有想要保養自己身體的消費者。另外,為了讓消費者能有正面的聯想,營銷上使用的語言也應該多多使用年輕、青春等字眼,而不要使用“反老化”這樣的詞句 。
二、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場簡析
目前在日本,不管一般食品或是保健食品,都歸屬于食品,即不具有藥品的醫療功能。保健機能食品包括特定保健用食品、營養機能食品、機能性標示食品等。
其中,特定保健用食品由日本消費者廳審查,取得特定保健用食品許可證;營養機能食品是由日本消費者廳公告宣稱之用語,如果符合營養功能食品標準,則不需要許可申請和通知;機能性表示食品為申請制、需要系統性文獻回顧或者是臨床試驗,若發現該宣稱具有虛偽夸大或誤導性表述,仍將依法處罰。
機能性表示食品作為*大類別的保健食品,對于消費者而言,可更輕松地依據需求來選擇商品;對于企業而言,得以以更直接的表現方式向消費者傳達商品機能,使銷售變得容易。
截至2019年3月28日為止,在日本共有152 0173 3840件商品獲得“機能性表示食品”標識許可,依據食品類型可分為加工食品(補充品形態),如葉黃素、膠原蛋白粉等;加工食品(非補充品形態),如茶飲、黑醋、及時蒸煮大豆等;以及生鮮食品(如柑橘、生鮮黃豆等)。
2018年日本保健食品市場增長1.7%,達到1兆2475億日元。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保健食品排行前十的主要保健成分為:
青汁
健康茶
酵素
健康醋
藍莓
玻尿酸
蜂王乳
姜黃
蛋白聚糖
蜂膠
同時,30歲以上消費者*關注的機能性表示產品的功能依次為:內臟脂肪、中性脂肪、膽固醇、腸道、疲勞感減輕、眼睛疲勞、消除體脂肪、降血壓、骨骼健康維持、紓解壓力、降血糖、增強記憶、解決肌膚干燥、改善睡眠、保護膝關節、維持肝機能、維持體溫、緩解過敏性眼疾和鼻炎、減輕緊張感等等。可見,日本對功能性食品的開發已經非常細致,詳細到消費者可能面臨的各種健康問題困擾。
朝日公司開發的銀杏葉功能性食品,主要功能為幫助提高記憶力,預防老年人的認知性疾病。
?
Dydo和Fancl開發的薏仁混合茶飲料,主要功能為健脾益胃。
從日本多年來功能性食品的發展情況來看,可以看出:**,良好的法規環境,造就政府、民眾與企業三贏的局面,推動了整體市場的持續發展;其次,大型食品公司努力跨入功能性食品市場,通過不同領域跨界合作產生**市場的產品;*后,日本融合了東西方飲食文化,漢方草本對日本功能性食品的發展影響也正在起步中。
三、臺灣保健食品市場分析
臺灣保健食品區分為“食品”及“健康食品”兩類,取得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僅占保健食品市場的一部分。2017年通過個案審查的健康食品累計344項,主要功能訴求為: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免疫調節、保護肝臟及保護骨骼。根據原料類別來看,主要為微生物(乳酸菌、雙歧桿菌、酵母菌等),植物類(根、葉、花、果實、種植、種殼、植物代謝物),動物類(水產貝類、昆蟲副產品、動物油脂、內臟、骨、蛋、唾液、動物代謝物等)。
根據臺灣食品所ITIS的數據,2017年臺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為1292億元,增長率6.43%,2018年整體增長率預計為5.88%,膳食補充劑表現較佳。就整個保健食品的功能性而言,目前臺灣分別以調節血脂、改善腸道、調節免疫、護肝等四類*多,占整體市場的83%。其中調節血脂功能類保健食品占整體保健食品市場的32%,是所有保健食品產品種類之首。
另外,從市場推出的各類新產品來看,臺灣民眾比較偏好以下三類保健食品:
1、保護關節的保健食品
?據統計,臺灣膝關節退化的發生率約為15%,近年也觀察到更多的30-40歲青壯年患者,行動自如不僅是中老年人的渴望,也成為青年族群邁入老年前的重點關注類別。因此主打關節功能的保健食品連續三年達到10%以上的業績增長,其中錠劑類表現亮眼。
2、視力保健(葉黃素、金盞花)
眼科學會的調查發現,臺灣上班族每天平均有超過9小時盯著大小屏幕,不論是視力退化的銀發族,還是用眼過度的學生和上班族,視力保健儼然已成為全民焦點。相較于2017年,25-34歲購買者購買葉黃素、金盞花產品的人數增加近三成。
3、養顏美容類的保健食品
??????? 2018年,臺灣消費者在養顏美容類的保健食品花費也有近2500元,除了主要的即飲燕窩、膠原蛋白飲料外,錠劑類也有近兩成的增幅。外在青春,內在更要健康,除了靠運動維持窈窕體型,內服的營養也能改善體質,因此主打窈窕纖體、腸胃健康的保健食品如酵素、益生菌也深受消費者青睞,不僅普及率連年增長,銷售額更是增長三成。
另外,藥食同源概念的流行,促使漢方草本植物來源的飲品在臺灣很受歡迎,2017年相關產值已達42億元,較2015年增長27%,其中,以四物湯或莓果汁為基底的植物來源女性保健訴求飲品產值約為17億元,而非針對女性訴求的漢方飲品(人參湯、壯骨湯)產值為25億元,較2015年增長67%。
從臺灣市場的發展可以看出,目前保健食品面向多元,從小到老,皆是目標群體,不限于年長者,預防疾病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另外,因為臺灣相關法律法規善不完善,所以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保健市場的發展,企業會增加一部分費用來應對可能出現的罰金。
四、藥食同源思維下大陸功能性食品的切入點
1、新品牌的契機
功能性食品是分眾型、利基型市場,消費者對于功能性食品并不盲目相信大品牌,一些小品牌反而能夠通過品質和新穎的切入點贏得市場,在創新方面,大品牌不一定有初創型企業有優勢。中國市場不像國外一樣需要培育消費者藥食同源的觀念,未來功能性食品將在國內遍地開花。
2、感性有時候重于理性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影響深遠,對于藥食同源的草本成分,早就已經大致了解其功效,在此基礎上,企業與其強調功能性,不如打情感牌宣傳更有效果,利用圖文影音加強商品的故事性、提升價值感,并加深品牌的認同感。
3、草本飲品的爆發可能
草本飲品對于國人而言,是把藥補變食補*基本的操作,是很好的產品切入點。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健康原料在線(id:spplj21)原創**,關注健康原料在線了解更多食品信息。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