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5 月 13 日消息,根據港交所文件,「辣條界」的網紅 IP 衛龍食品已提交上市申請,正式啟動 IPO。IT 桔子還注意到,不到一星期前,成立二十多年來的衛龍首次公布了一筆 35.6 億元的 A 輪融資。該輪融資的投資方陣容也異常豪華,清一色的頭部機構——領投為是 CPE 源峰(中信產業基金)和高瓴資本,新經濟巨頭騰訊和紅杉中國、云鋒基金等知名機構跟投。
這意味著不止是「元氣森林」這樣新興的食品消費品牌在瘋狂拿錢,連非常傳統的「老牌子」「老國貨」們都開始拿融資了,衛龍食品不是**個,也不會是*后一個。
食品消費投資今年到底有多火
今年食品飲品類的消費品投資到底有多火呢?IT 桔子有一組數據可供參考。
上圖可以看到,2015~2019 年這 5 年間,國內食品飲料(不包括正餐、快餐等餐飲業態)的投資事件總體變化小,年均融資在 35 億上下;到 2020 年,這個領域的投資事件數量突然增長了 51%,融資總同比攀升了 137%,達到了 79 億元。
而且,這個趨勢在 2021 年持續得到加強——融資事件和金額都更多了:IT 桔子數據顯示,2021 年前 5 個月內食品飲料融資交易是去年同期的 2 倍多;今年前 3 個月的融資總額就超過了去年全年的 79 億元,并在 5 月時,融資額突破百億。其中,典型的一些大額融資包括 1 月蜜雪冰城完成了 20 億元融資,奈雪的茶完成 1 億美元 C 輪融資,3 月簡愛酸奶完成 8 億元 B 輪融資、元氣森林拿到新一輪 5 億美元融資等。
不止國內火,從 2020 年開始,國外的食品飲品消費類融資也火,投資事件和金額均增長 ****,比如美國一家人造素食冰淇淋企業 Perfect Day 在 2020 年 7 月拿了 1.6 億美元融資;今年 3 月,一家高端意式咖啡連鎖品牌 illy coffee 完成了一筆 2 億歐元(合人民幣 16 億元)的戰略融資,這也是一家意大利老牌家族企業,成立于 1933 年,品牌擁有接近 90 年的歷史。據悉,融資也是為了持續深耕中國市場。
都說,時尚是一個圈。投資,也像是一個圈:十幾年前,2C 互聯網投資大行其道,電商、社交、游戲、在線旅游等都是典型;十年后,兜兜轉轉,To B 投資緩緩前行,而 2C 投資仍然火熱,只是這次轉向了消費品。近兩年內,紅杉中國、騰訊等頭部的投資機構和巨頭都開始大刀闊斧的加注消費品投資,比如他們重金投入的美妝品牌**日記、美瞳 MOODY,在餐飲領域,騰訊還投了和府撈面、喜茶等,連海瀾之家也是騰訊投資過的。和十年前相比,*大的變化是現在線上和線下已經逐漸一體化了,電商也成為了消費品牌的標配。
「辣條一哥」衛龍為何首次融資
衛龍食品創始人劉衛平,1978 年出生于湖南岳陽平江縣,平江被譽為中國的「辣條之鄉」。1999 年,只有高中學歷的劉衛平和和劉福平兩兄弟從生產辣條起家,在河南漯河市創立了衛龍,2003 年申請了衛龍商標。從辣條的研發、生產到加工、銷售,衛龍全線自營,2020 年衛龍營業收入達到了 41.2 億元,凈利率達到 19.19%,超越了同行。
像衛龍這樣的傳統食品類企業,依靠自身的現金流來擴大生產,成立二十多年來沒有進行過股權融資。而就在前幾日,衛龍首次公布接受了來自 CPE、高瓴資本、騰訊等資本的投資,那么,衛龍為何拿到風險投資注資?為什么又是這個時間點?我們簡要地分析一下。
**,新消費潮崛起,國貨當道,像「辣條」這種國民小吃擁有超高的人氣,而衛龍又是辣條界的明星 IP,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按 2020 年的零售額計算,衛龍在中國辣味休閑食品市場排名**,市場份額達到 5.7%,按零售額計算,他們是市場第二名的 3.8 倍;且在調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閑蔬菜制品細分品類的市場份額均排名**。
雖然是老品牌,但衛龍通過品牌革新,抓住了年輕化的互聯網營銷方式,并諳熟于此,各種 IP 聯名和新品類的開發也玩得風生水起;目前衛龍食品天貓旗艦店的粉絲數達到了 316 萬,其 95.0% 的消費者是 35 歲及以下,2020 年衛龍食品線上銷售額為 3.81 億元。在食品融資火熱的當下,衛龍能夠拿到順利外部融資符合市場形勢。
其次,衛龍因「辣條」打出知名度,但衛龍急需擺脫單一的「辣條」標簽,推出新的爆品。
辣條一直以來被定義為「垃圾食品」,盡管衛龍倡導的是現代化、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各類質量指標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單品定價也偏高端,不是 3 毛 5 毛一包的低端辣條。不過,用戶消費觀念難以改變,這對品牌復購率有很大的影響;
另外,辣條這個品類在食品這個大行業也是非常非常細小的一塊。往大了說,衛龍定位是現代化休閑食品品牌,但目前其休閑食品的開發主要還是圍繞素食類調味面制品產品,衛龍食品天貓旗艦店銷量數據顯示,衛龍魔芋爽、鹵蛋、辣條/辣片這幾類經典產品可以達到月銷 10 萬+,其他產品的市場表現平平,像衛龍魚丸的月銷量僅 8000+。
目前衛龍還在受困于品類突破的窘境,而同行三只松鼠已經走出了一條從單一堅果品類到多品類發展的道路,從用戶規模和營收規模可以看到這種策略的直接結果——2019 年三只松鼠營業收入達到了 101.7 億元,是衛龍的 3 倍;目前三只松鼠天貓旗艦店的粉絲數量達到了 4288 萬,是衛龍的 13 倍還多。
而且三只松鼠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不俗,2020 年 2 月其在 A 股上市,上市半個月后公司市值從 84 億漲到 200 億元,目前市值穩定在 206 億元。由此來看,此次衛龍的融資,在戰略上也有加強拓展品類的豐富度,加速公司發展的考慮。
*后,融資也是資本運作的一種手段。
去年底已有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衛龍食品或今年在香港 IPO 上市,計劃募資約 10 億美元。上周衛龍宣布了 35.6 億人民幣的首輪融資,有投資人士表示,衛龍此輪融資投后估值或高達 700 億元——這甚至超過洽洽(267 億)+三只松鼠(207 億)+良品鋪子(199 億)截至 5 月 12 日收盤市值的總和。今日,衛龍食品便正式提交了招股書,其估值也成為了衛龍市值的重要參考。
這也能夠說明這次衛龍在一級市場融資的主要目的是助推其估值,增強公眾投資者的信心,以便更好地在二級市場募資。
還有哪些「老國貨」開始融資了
除了衛龍食品,今年還有不少這樣的食品飲品類「老國貨」都開始在一級市場融資了,比如冰淇淋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已有 21 年歷史的泰山原漿啤酒剛拿了一輪 6 億元的新融資,糖果休閑零食金多多也融了一筆。
蜜雪冰城不是這幾年新晉的奶茶品牌,實際上它已經有 24 年的歷史了。1997 年張紅超、張紅甫兩兄弟在河南省鄭州市創辦了一家茶飲店,叫「寒流刨冰」,之后改名蜜雪冰城。
經常開在學校附近的蜜雪冰城,定價對「學生黨」非常友好,而且沒有隨著物價飛速上漲而變得更貴:十年前賣兩塊錢的冰淇淋,到現在售價也僅僅是三塊錢,多數飲品定價都在 10 元以下。
和其他茶飲品牌依靠第三方供應鏈不同的是,蜜雪冰城在十多年前就開始自建工廠、包括茶飲和冰淇淋的原材料都是自己研發,甚至自建物流運輸體系,不過門店主要是依靠加盟模式,這是蜜雪冰城做到控制成本、低價的重要因素。
2020 年底就有消息稱,全**店已經突破 1 萬家的蜜雪冰城正在籌備 IPO 事宜。今年 1 月,蜜雪冰城對外公布了**次融資,由美團旗下產業資本龍珠資本和高瓴資本聯合投資了 20 億人民幣,投后估值超過 200 億元。
另外,我們還整理了近幾年來食品「***」在一級市場融資的典型事件,包括維維豆奶、東鵬特飲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品牌都有公開融資記錄,以及三只松鼠的供應商白象食品在去年 6 月也獲得了戰略投資,另一家做佐餐食品研發的生產企業「飯掃光」同期也獲得了深創投戰略投資。
回顧中國近幾十年的發展,資本市場仍處于發展不成熟的階段,原先「老國貨」「***」們想要尋求股權融資,基本只有上市這一條路可行,但上市所耗費的時間、成本勸退了很多企業;而現在,一級市場投融資發展迅猛,融資成本低很多,還帶有一些投資的附加價值,比如頭部 VC 機構對被投項目有很重的投后服務政策,包括幫助其進行數字化轉型、招募團隊,推動被投項目之間的相互合作等;而騰訊對被投項目主要是可能的流量扶持、業務合作等資源支持,因此有些老牌企業愿意接受這樣的投資。
當然也有的***尤其是家族企業,往往傾向于避開資本,比如堪稱中國家庭人手必備的「老干媽」,創立于 1996 年,至今未上市(老干媽創始人陶華碧宣稱不上市),也沒有對外進行過股權融資。
另一方面,從投資方的角度而言,原先市場化的 VC 機構們更傾向于互聯網、高科技企業這樣風險高、回報也高的項目,傳統企業是不被看好的;現在新經濟雖然方興未艾,但風險相對較低、回報率低的消費項目也開始受到各投資機構的追捧了。
此外,現在的資方結構也更加復雜了,除了市場化基金,還有政府機構、產業資本、巨頭等等,加上創業形勢的變化,多種因素疊加,使得投資的風向改變了。不管這種風向是好還是不好,資方和企業都應該遵循理性決策的原則。
本文轉自IT桔子,作者吳梅梅,轉載已獲授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