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渠道反撲,品牌難道無計可施嗎?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20多年前給我們打了劑強心針。
Cott是全球*大的自有品牌碳酸飲料供應商,為各種渠道商生產碳酸飲料,如沃爾瑪的Sam's Choice、Great Value等。
152 0173 3840年,英國零售巨頭J. Sainsbury推出了Sainsbury Classic Cola,由Cott供應。推出后的一個月里,該零售商的可口可樂份額從63%降到了33%,百事可樂從18%降到了6%[11],而Classic Cola的份額迅速達到60%,在英國整個可樂市場的份額達到17%[12]。
圖源pixabay
Cott首席執行官Gerald Pencer曾說:“我們生產的產品至少與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一樣好,甚至更好。”他預計Cott的銷售額將在第二年增長一倍。
隨后,兩大可樂巨頭反戈一擊。他們進行了大規模的營銷投資:包裝創新、價格促銷和廣告投放。
比如可口可樂,利用其**的Slogan——“Always”,發起了一場廣告活動。一只可樂瓶上面寫著“我們只做正品,我們一直會這樣。”緊挨著可樂瓶的是一堆其他其他可樂瓶,上面寫著“從不”和“我們不為其他公司生產可樂”。
隨著時間的推移,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奪回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Cott的股價從152 0173 3840年的35美元,跌到了1996年的7美元[12]。
那么,想要像“兩樂”一樣阻擊住自有品牌,傳統品牌該怎么做?
1、建立品牌壁壘
誕生于1886年,可口可樂已有134年歷史。
在這一百多年間,也有不少渠道看上了可樂的生意,想要分一杯羹,如沃爾瑪的Sam's Cola Soda和Great Value Cola、J. Sainsbury的Classic Cola等,但*后沒有一個能代替可口可樂的位置。
歷經世事變遷,可口可樂如今仍穩坐可樂的**把交椅,成為一代代消費者心中的紅玫瑰,永不過時的“肥宅快樂水”。
為什么?因為它的壁壘足夠強,****、不可替代。
簡單來說,品牌的力量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
**層是供應鏈。品牌多年深耕產品,供應鏈較為成熟,保持并擴大這一優勢,是與自有品牌抗衡的基礎。而渠道商的自有品牌多主打性價比,產品采用代工模式,如果開發的品類范圍廣,涉及代工廠數量過多,品控風險會加大,且規模效益不足。
第二層是利益訴求。在某一品類、某一功能、某一場景,這個品牌是*佳選擇。比如提到可樂,我們會想到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提到牛奶,我們會想到伊利、蒙牛。這是品牌與自有品牌拉開差距的關鍵點。
品牌可以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并不斷更新迭代,賦予品牌技術門檻、供應鏈門檻,以及**性與復雜性,加大渠道商進入該領域的成本。
第三層是品牌文化。品牌具有獨特性質,代表某類群體、某種生活方式。可樂只是一個品類,任何品牌都可以做,但可口可樂能成為可樂的代名詞,經久不衰,是因為可口可樂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根治在消費者的心智中,無法被取代。品牌需要準確定位,并長期地向消費者傳達自身個性,穩固品牌文化。
2、借力互聯網
鐘薛高,成立于2018 年,正是小紅書流量聚集之時。
大多數人是給小紅書多少錢,小紅書做多少事。但鐘薛高選擇打入內部,讓小紅書里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試吃到產品。林盛曾在采訪中表示:“當時夸張到小紅書的人開早會,拿進來的茶歇都是鐘薛高。”
*終,鐘薛高的理念和產品打動了小紅書,愿意來扶持和培養這個新興品牌。“我們只花了三個多月,做到小紅書筆記數**,話題數**,互動**,銷售**。”[13]
初入市場的鐘薛高,先是“打通”了小紅書內部,再圍繞平臺做整體推廣策略,以 KOL 帶動品牌,讓“網紅雪糕”鐘薛高在小紅書快速實現品牌傳播,打響了品牌聲量。
另一位網紅,“彩妝黑馬”**日記,通過線下體驗店的導購、線上購物的紅包卡,把用戶引流到品牌的微信矩陣——公眾號+個人號+微信群+小程序。
**日記的公眾號有不同類型,包括專門服務粉絲的、針對學生黨的、提供美妝護膚指導的;還打造了名為“小完子”的微信個人號,以美妝護膚顧問的角色,添加了幾十萬的用戶為微信好友,在微信群、朋友圈為用戶提供服務,比如群內答疑、收集意見、分享動態等。
如今**日記擁有小紅書粉絲196萬、抖音粉絲258.8萬、微博粉絲46萬、B站粉絲5.8萬、快手粉絲140.1萬,以及數千個微信群,人數基本在200人以上。
鐘薛高和**日記的經驗,對于初創品牌,都很具有借鑒意義。
初創品牌的供應鏈、營銷推廣資源都有限,想要建立壁壘,談何容易?但互聯網給了大家一個低成本建城墻的機會。
一方面,品牌可通過互聯網獲取流量。通過社交媒體、社群等線上運營,初創品牌可以進行大面積傳播,低成本打響聲量,以“網紅”之姿,讓消費者認識自己,記住品牌名字。
另一方面,品牌可通過互聯網維護流量。借助社交媒體,品牌可以跳過渠道,與消費者產生直接聯系,更快速地獲取消費者反饋。同時,品牌可加強培育私域流量,形成品牌自己的忠實粉絲,增強黏性,讓消費者自發成為品牌的傳聲筒、“打假衛士”。
3、“腳踏多只船”
三只松鼠線上起家,線上渠道占據了超90%的銷售額,近兩年大力發展線下渠道,還搭建了自己的APP,做社群、圈流量,減少平臺的牽制,獲得更多自主權。
農夫山泉,2015年開始投放自販機;去年開了自己的便利店——農夫山泉芝麻店,銷售農夫山泉桶裝飲用水、飲料、東北香米等商品;今年推出到家業務,能通過小程序直接供貨社群。
面對渠道的威脅,品牌需要做“多手準備”,布局多樣化的渠道,包括線下、線上傳統電商、社交電商等,甚至可以選擇自創渠道、自產自銷。
我們觀察到,國外不少品牌都在采取DTC模式,即Direct to Consumers,就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由產品制造商直接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不通過傳統中間商的銷售渠道。
植物奶品牌Califia Farms、冰淇淋品牌Halo Tap、代餐品牌Soylent、防彈咖啡品牌Bulletproof、瑪氏投資堅果棒品牌KIND等,都是采用的這一模式。百事近日也在美國開設了兩家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線上商店,允許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直接購買產品。
DTC模式使得直銷品牌可以有效控制銷售成本,同時保證品牌本身跟消費者建立直接關聯,減少對單一渠道的依賴,獲得更多話語權,提高風險抵御力。
4、互利共贏
前不久,盒馬和喜茶推出了聯名款青團,在這一合作中,喜茶提供話題與創新,盒馬提供渠道資源。根據微博熱搜顯示,自#奶茶青團#話題出現至今,話題閱讀量超過了1億次,討論超過3萬次,喜茶和青團兩大網紅的首次組合讓不少人種草,僅一個小時后,這款青團就售罄了。
這就實現了生產、流通和消費的良性循環。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紐瀾地與盒馬的合作模式。過去紐瀾地主要作為B端的供應商,不知道自己的產品賣給了哪些消費者,產品有什么優勢與不足;而通過和盒馬的合作,將其作為作為2C窗口,品牌有了與消費者溝通的平臺,產品試錯、升級變得更迅速。
因此,品牌與渠道合作也不失為一種出路。品牌提供好產品、好話題,在渠道資源上予以傾斜,一個產一個銷,雙方共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