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可口可樂公司和京東集團宣布,雙方將利用各自領域內的全球優勢資源,以塑料瓶回收循環再生為切入口,探索循環經濟新模式。合作雙方將嘗試利用京東的供應鏈體系更有效地協助回收飲料瓶,借助可口可樂的可持續發展實踐經驗與產業鏈資源促進循環再生,在京東平臺倡導有責任的消費,共同推動中國循環經濟的發展。
長期以來,京東一直通過發揮自身強大的產業鏈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倡導更多企業參與推動可持續發展,在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共融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在兩年前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可口可樂公司發布“天下無廢”愿景,目標到2030年,助力公司實現所用包裝的****等量回收和再利用。可口可樂公司與各方伙伴通力合作,尋找適合本地市場的解決方案,并在全球范圍內都取得了進展。
在京東主辦的“重塑消費、價值共創”的論壇上,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詹鯤杰(James Quincey)先生與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教授、京東零售首席執行官徐雷先生、京東物流首席執行官王振輝先生等嘉賓同臺分享了可持續消費的愿景和觀點。
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詹鯤杰(James Quincey)(左二)
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右一)
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左一)
與身穿由再生塑料制成的京東物流快遞員設計款工服的京東員工合影
“要實現‘無下無廢’的愿景,必須攜手合作伙伴,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單獨解決可持續包裝問題。” 詹鯤杰表示,“此次合作中,我們很高興能夠利用京東的物流和零售平臺,幫助使用后的塑料瓶再次回到循環價值鏈,擁有第二次生命。這是我們探索本地化循環經濟、實現有責任的消費的一次新思路和新嘗試。”
上個月,京東和可口可樂中國在上海進行了一次回收實驗:利用京東物流快遞員上門送件或取件的機會,從市民家庭中回收塑料瓶。兩周內,總計約有50,000個上海家庭參與。這些瓶子已運往可口可樂的回收合作伙伴處進行統一處理,成為再生PET原料進入循環產業鏈。例如,可以制成京東物流快遞員工服,或制造其他再生材料產品再次與消費者見面。在當天論壇現場,一位京東員工所穿的京東物流快遞員設計款工服,正是由塑料瓶“重生”而成。這些由塑料瓶“變身”而成的新產品,將幫助公眾在日常消費中了解PET塑料的回收再生價值,促進全民回收、**可持續消費新時尚。
?京東員工所穿的京東物流快遞員設計款工服正是由塑料瓶“重生”而成
此次合作充分結合了京東零售平臺和京東物流綠色供應鏈優勢。談及此次合作,京東零售首席執行官徐雷表示:“京東和可口可樂在技術、數據、營銷等領域開展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我們希望與消費者、上下游品牌商等合作伙伴建立有溫度的、良性的、可持續的關系,并探索出推動整個消費產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此次合作可以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京東物流首席執行官王振輝表示:“此次合作共創的試點項目是我們‘青流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此次合作,我們很高興能發揮逆向供應鏈優勢,鼓勵更多公眾,尤其是我們的消費者,將回收和有責任的消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共同推動可持續循環經濟的發展。”
“青流計劃”作為京東集團可持續發展戰略之一,在2017年推出之后,內涵不斷升級,關注包括與人類相關的“環境”、“人文社會”和“經濟”等全方位內容。其中,京東物流一直通過無紙化運營,包裝耗材可循環、減量使用,新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以及全國范圍的紙箱、衣物、玩具等閑置物品回收推動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京東已累計節省近20億個快遞紙箱及近100萬噸紙張,實現扶貧農產品成交額超過750億元。
通過這次跨國消費品公司與中國零售巨頭在循環經濟領域的首次跨行業合作,雙方將充分利用各自的商業優勢、產業鏈專業知識和資源共同探索循環經濟的解決方案。未來,可口可樂和京東也將繼續探索包裝回收再利用的新方式,并希望帶動更多企業和消費者一同推動可持續發展,創造更美好的共享未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