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一月僅過半,西方國家至少有30余款植物基新品上市,如瑪氏、Costa Coffee、家樂氏、達能、聯合利華、Kerry Food、Quorn、Dunkin等,覆蓋冰淇淋、植物肉、早餐、零食、咖啡飲品、巧克力、糖果、功能蛋白飲料等多種品類。
圖源:各品牌官網;食研匯繪制
這背后,是全球性素食運動“Veganuary”(素食一月)的再次啟動。Veganuary是2014年創立的非營利性組織,鼓勵人們在一月嘗試素食。今年一月,目前為止超過了54萬人報名參加,背后有600多個品牌、餐廳和超市自2020年對此進行了宣傳,僅英國市場就在2020年推出了1200多種新的素食產品。
來源:Veganuary官網
除Veganuary之外,美國責任醫師協會、黑人女性素食運動、柳葉刀推廣的“Planetary Health diet[1]”(行星健康飲食,以蔬果谷物、植物蛋白為主)等素食/植物基飲食活動,正改變著人們的飲食和健康觀點,助推植物基飲食的流行。
2019年,美國的植物基食品市場銷售額達50億美元,其中植物奶占20億美元,其他植物基乳制品占14億美元,植物肉占9.39億美元。
2019年美國植物基銷售額及增長率,按種類分
數據來源:Spins
那么,消費者真的理解植物基,并能愉快接受嗎?
國內外消費者對植物基飲食的認知差別
根據英國營養基金會(BNF)的調查,即便是在素食/植物基飲食發展較成熟的英國,也還是有不少人不理解素食和植物基飲食的區別,如有41%的受訪者認為植物基飲食意味著要純素食,61%的的英國消費者表示他們不太可能在2021年遵循植物基飲食。
簡單來說,素食主要是出于保護動物、環保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不吃動物(當然其中還有很多種素食,如蛋奶素、魚素等)。而植物基飲食則主要是為了健康而吃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是否攝入動物蛋白由個人自主選擇,通常來說動物源食物所占比例應該低于1/4。這和彈性素食更為相似。
?
消費者對植物肉的認知情況
數據來源:CBNData;食研匯繪制
再看中國,2014年,中國的素食人口超過5000萬,但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素食和植物基飲食。中國消費者中聽說過植物肉的約77%,其中正確理解植物肉的只有39%,大部分是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
加之中國關于素食/植物基飲食方面的活動和推廣都較少,對于大部分中國的消費者,對于植物基飲食的認知還處于初級階段,并且缺乏諸如環保等方面的素食驅動因素,除非植物基食品的口味真的非常好,否則他們沒有必須食用植物基食品的理由。
中國潛在植物基飲食消費者與需求
植物基在中國的發展速度被國際上重視,不僅很多大佬投資、增加產線,也有很多新的初創品牌拔地而起。有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植物肉的市場規模為39.2億元,植物奶市場規模達536.9億元,預計未來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7%。
?
2020年天貓植物蛋白銷售額和銷量增長率
數據來源:天貓新品創新中心
根據天貓的數據來看,2020年植物蛋白飲料的銷售額增長率為965%,銷量增長率為152 0173 3840%。一方面,中國消費豆奶、椰奶等產品已經很久,植物蛋白飲品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植物奶確實在口味上比較好,很容易接受,在健康低脂的需求下,消費者會比較愿意接受。
對比起來,植物肉的接受度稍低。有數據表示,在聽說過植物肉的消費者中,只有33%會購買植物肉產品。根據《2020線上植物肉消費人群洞察報告》,品質一族(包括新銳白領、資深中產和精致媽媽)、Z世代、小鎮青年、都市藍領的消費占比較高,而小鎮中老年和都市銀發的消費人數增速特別高。其中,低脂健康是消費者購買植物肉的主要原因。
2020天貓平臺植物肉細分人群消費占比&人數增速
數據來源:2020天貓植物肉消費人群洞察報告;食研匯繪制
線上植物肉典型消費群體主要有:年輕嘗鮮黨、健康生活族、精英品質家,他們的消費喜好是如何呢?
年輕嘗鮮黨
更喜歡植物肉的零食產品,更容易被創新包裝零食吸引,其人均消費比整體植物肉高4倍,也更愛跨界聯名款。目前二線城市占比高,一線、三線城市人數增速快。
?
2020天貓平臺植物肉年輕嘗鮮黨消費者人數占比;
年輕嘗鮮黨創新包裝植物肉消費VS整體植物肉人均消費
數據來源:2020天貓植物肉消費人群洞察報告;食研匯繪制
健康生活族
高線城市女性是主力消費人群,按性別分,消費人數占整體人群近70%;下線城市人群增速突出;80后消費者增速高于其他人群。該群體消費規模和人均消費件數增速明顯;更注重低脂高蛋白植物肉,消費增速明顯高于整體植物肉消費;更關注低脂高營養價值的產品,偏愛牛肉形態產品和小包裝便攜產品。經采訪,這個群體更愿意復購,尤其是健身人士和已婚媽媽。
?
2020天貓植物肉健康生活族分性別人數占比;
健康生活族各城市級別消費規模占比
數據來源:2020天貓植物肉消費人群洞察報告;食研匯繪制
精英品質家
精英品質家大多已組成家庭,在植物肉的消費上遠高于整體水平,愿意為高品質食物付出更多財力,其人均消費和人均件數都高于整體人群。植物肉半成品更受他們青睞,其中蟹肉、鮑魚和海參等地位提升顯著。對進口商品的消費規模逐年提升;相較于整體人群,進口商品的消費占比更高。
?
2020天貓精英品質家VS整體植物肉人均消費&購買件數;
精英品質家各植物肉品類偏好度
數據來源:2020天貓植物肉消費人群洞察報告;食研匯繪制
而不愿意購買植物肉產品的消費者,更多是擔心其中有很多添加成分、不健康,這占所有原因的61%,不了解植物肉占39%,其中女性占多數。而不愿意復購的原因則是因為口感不如普通肉類,這占了74%,其次是放涼后豆味太重,占35%。口味才是影響植物肉發展*重要的因素。
和國外不同的是,中國的豆制品本來就非常豐富,國人對豆制品的了解比較久,對其口味也比較敏感。因此,不明白植物肉和豆制品之間的區別,是阻礙他們嘗試植物肉的原因之一;豆味和口感普通是阻礙他們復購的原因之一。這兩點,都需要技術上的跨越來解決。
植物肉消費者流失原因
數據來源:CBNData;食研匯繪制
其次,中國的美食文化比較豐富,肉類的烹飪方式也非常多元。美國以漢堡、牛排等食品為主要日常食物,因此Beyond Meat等植物肉產品可以滿足很多人的需求。源森生物曾提到:“要在國內做好植物肉,就必須回歸到中國傳統的肉類消費場景。大餐飲里的火鍋、燒烤、鹵肉、紅燒、炒菜等餐飲場景,面對這些復雜的消費場景,幾乎每一個都需要不同的產品形態,而更加復雜的問題是,每一個產品形態對肉質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涮肉要求薄,要能經得住涮;燒烤要求有味道,有油脂,經得住烤;鹵肉要看風味和顏色;炒菜要求能入味,能跟蔬菜融合。”這需要很大的技術突破。
簡單來說,目前的植物肉技術,尚且很難滿足中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圖源:Pixabay
總結
西方植物基食品發展的背后有包括素食、動保、醫學、營養學、環境保護等各方面運動推動,消費者對植物基飲食的認知相對全面,中國消費者的認知和習慣還需要各方面努力,需要時間。但目前消費者對植物基食品的接受度提升意味著10年后的00后、10后群體的消費習慣會很不一樣。
中國的植物基消費群體特征和愛好明顯,需投其所好;但目前植物肉的技術還并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需要在技術上有很大的突破;除了植物肉以外,更多可以參考植物奶的特點,發揮植物基原料本身的優勢和特點,而不停留在模仿動物蛋白上。
*作者:Peachy
*參考文獻:?
[1]Food in the Anthropocene: the EAT–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diets from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the Lancet.
[2]巨頭偏愛的植物肉能上中國人的餐桌嗎?CBNData.
[3]2020中國植物肉行業概覽,頭豹.
[4]源森生物:關于植物肉在中國發展的一些思考,環球科技網.
[5]2020天貓植物肉消費人群洞察報告.
[6]2020植物蛋白飲料創新趨勢,天貓新品創新中心.
[7]深度丨食品飲料行業新風口:巨頭大戰“植物基”,21世紀經濟報道.
[8]Plant-Based Market Overview, the Good Food Institute.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