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我國奶業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仍面臨生產效率不高、利益聯結機制弱、產品結構不合理、人均消費量低等諸多問題。從生產層面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奶牛舍飼的生產成本比較高。養殖成本比發達國家高40%到60%,飼料玉米價格比國際水平高60%,生鮮乳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在奶牛養殖規?;l展過程中,環保壓力增大,產業發展*不穩定。從產業一體化發展看,國外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大多一體化發展,盡管我國鼓勵乳制品加工企業自建牧場、收購或入股養殖企業,但利益聯結仍較弱,養殖場(戶)仍處于弱勢地位,乳企在奶少時搶奶、奶多時限收拒收,仍未突破行業“怪圈”。從消費層面看,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發展中國家的1/2、奶業發達國家的1/7;乳制品產品結構仍有待調整,液態奶多、干乳制品少;常溫滅菌乳多、巴氏殺菌乳少。
圖源pixabay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飼料、技術、養殖模式方面亟待降低成本。一方面加快國內草資源建設?!度珖俎.a業發展規劃(2016-2020)》促使國內我國苜蓿產業發展顯著提升。同時,通過“糧改飼”項目引導、優化國內種植業結構,擴大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種植面積,推動逐步建立與現代畜牧業發展相適應的優質飼料種植業結構。另一方面提高養殖技術。通過機械化生產、TMR飼喂普及等措施,提高飼料轉換率。如近期山東華澳大地研發推出“全自動中央廚房”,打造智能飼喂模式,能夠有效提升飼喂效率,縮短一半飼料制作時間;提高飼喂精準度,每天每頭牛飼料成本可降低2%,精準飼喂可增加產奶2%。此外,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堅持以“種養結合”作為國內奶牛養殖發展模式的方向,可通過專項資金補貼、減稅減費等措施引導發展適度規模化和適度精細化。2019年,中央財政加大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針對奶牛家庭牧場優先支持存欄量50—500頭之間的中小規模牧場。
加快產業鏈聯結機制建設降風險。在內蒙古、黑龍江、河北等奶業主產省(區)試點“奶農+合作社+公司”的奶業發展模式,促進乳品消費宣傳,加大奶業公益宣傳,支持媒體大力宣傳奶業成效,樹立中國奶業的良好形象,提升廣大群眾對國產奶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奶業企業要穩步開拓乳制品消費市場,發揮國內生鮮乳供應鏈的優勢,創新發展中高端特色乳制品,提高競爭實力。
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產加銷平衡發展。促進生產鏈融合,鼓勵乳品企業通過自建、收購、參股、托管等方式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提高自有奶源比例;不斷推進活物可作為資本入股方面的工作,使得上游養殖可以入股下游加工業,參與利潤分紅,加強上下游利益聯結,以促進國內奶牛養殖主體的健康發展。鼓勵奶牛養殖與乳制品加工、休閑觀光等增值服務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重點支持奶農家庭牧場和合作社發展,引導奶農發展乳制品加工,河南、山東等地支持規模養殖場開辦生鮮乳飲品店,目前部分養殖場已取得乳制品加工許可證。
創新推動奶業綜合實力促進消費。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增強,加上我國乳企國際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未來我國市場將全面融入國際乳業市場,需要增強我國奶業的產品、技術和管理等綜合創新能力,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強化產品創新,加強新產品研發,不斷優化乳制品結構,大力發展低溫乳制品,增加奶酪、黃油等干乳制品生產,豐富品種。這樣既發揮了國產奶源的新鮮優勢,實現其價值增值,促進國內奶業發展,又形成乳制品市場差異化競爭新優勢。強化技術創新,突出養殖、加工和流通等重點領域環節,提高生鮮乳生產、乳制品加工儲運、質量檢測等方面的工藝技術,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同時,基于國內奶源在成本上不具優勢的考慮,可在完善產品標準及提高市場準入門檻的基礎上,通過政策引導、消費者教育等推動乳制品結構調整,引導國內外乳資源進行分工,在高線城市大力發展使用生鮮奶為原料產品消費,如低溫乳制品、嬰幼兒奶粉等,從而給予本土奶源的“鮮、活”性溢價;使用進口原料奶生產常溫奶、乳飲料等產品,滿足低線城市消費需求以及消費者對乳制品個性化需求,既保持市場開放,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又保護國內奶牛養殖產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