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眾所周知,食品工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向來備受關注。從傳統手工制作到現代化工業生產再到人工智能新時代,科技發展助力食品工業革新,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近日,一場以“創新技術賦能食品工業”為主題的論壇,在江蘇舉辦,1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歡聚一堂,就科技創新、人工智能、食品安全、未來生活等話題進行分享和探討。與會者通過思想碰撞,共同尋找行業發展新方向,讓新科技賦能食品企業。
圖源Pixabay
多科作為國內食品檢測行業領軍企業之一,這些年專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多科董事長洪堅介紹,公司生產在數字化設備的操控下,真正實現了全程、全產業鏈的高端制造。尤其通過進口數控設備和先進工藝的結合,對產品重量檢測精度可控制在0.1克,已經形成產研銷為一體的智造中心。
青島明月海祥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簡稱“明月海祥”)總經理袁文濤稱,明月海祥是一家生產營養食品的專業公司,主要生產面向成人的營養休閑食品及嬰幼兒的米類輔食產品。從五六年前的不被接受,到現在訂單供不應求,特色食品逐漸成為消費者的心頭好。創新科技、食品工業智能化給食品企業發展帶來了顛覆性革命,讓生產過程變得輕松、安全。但從特色食品的生產實踐來看,食品原料端的檢測,仍需提高產品設備智能化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切實讓企業降成本、保質量、謀發展。
在成都美好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設備經理呂寧看來,肉類食品的加工,涉及原料、金屬檢測、絞肉、肉糜制備、灌裝、殺菌、包裝等眾多環節,新技術設備應用可以提效節能,原來需要18—20人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僅需3—4人,效率提高五倍,尤其在凍品加工環節,可以大大縮短加工時間,保證產品菌類不超標。
創新及人工智能化,可以有效緩解招工難、人工貴等問題,在更好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又大大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保證產品的品質和口感。
對于制造業普遍面對的行業痛點,華東至正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丹、蘇州赫行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張長洪等認為,智能化、自動化、標準化、模塊化是解決食品行業生產痛點的大勢所趨。
對食品企業來說,生產車間應用機器人雖早已不是新鮮事,抓取、測量、分揀等眾多環節,都有了人工智能的身影,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大數據逐漸成為企業各項決策的重要依據,通過人工智能對各種數據分析,可以讓抓取、分揀等操作更精細化。
蘇州鈞舵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介黨陽分析,人工智能要經歷語音智能、視覺智能、肢體智能、類人化這樣的過程,鈞舵系列靈巧手在食品工業領域的智能化改造項目已經落地。
在蘇州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少龍展示的視頻中,可以看到機器手制作油條,拿取蛋餃、月餅手到擒來,人工智能在食品加工和包裝設備以及面點類、果蔬、肉類分選搬運環節得心應手。解決異形易損物品搬運等行業難題,人工智能相比傳統人力優勢明顯。
科技部高新司信息與空間處處長尉遲堅表示,設備制造企業起步快市場易飽和,助力食品工業發展,需要借助當下互聯網發展,圍繞生產過程,在服務、維修、基礎部件、芯片等各環節發力,做專做深做精某一領域。此外,讓客戶做企業的“設計師”,通過客戶實踐反饋,優化改進生產設備,助力食品工業發展。
此外,蘇州來福易、蘇州軟體機器人、蘇州鈞舵機器人、蘇州赫行、蘇州江錦自動化等企業,分別就如何在寒冷的冬季讓餐桌與餐食保持溫暖、軟體機器人技術在食品和生鮮行業應用案例、工業級靈巧手及智慧抓取技術、新能源汽車的定制與產業化、柔性智能裝配線等話題,結合自身實踐給出了具有意見和建議。
關注食市動態,把脈食業經濟。食品商務網傾力打造食品行業新媒體——《食經濟》,帶您搶先一步了解『新食品 新食事 新食機』。
食品商務網攜120萬會員企業邀您掃碼關注食經濟。
(回復“進群”,免費加入《了不起的食品人》社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