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商務部*新建立的紡織品臨時出口許可數量轉受讓平臺正式投入使用,這讓原本需要20天左右時間才能辦完手續的配額轉受讓活動一下子縮短到了幾分鐘,“對于企業而言,這的確是一件好事,”江蘇舜天鴻泰貿易公司經理葉凱表示。雖然沒有了原先的書面交易單證,單純的網上交易也增加了交易風險,但這在配額交易中間商們看來根本沒有什么。深圳朱先生表示,交易平臺簡化降低了他持有配額的風險。
配額企業:我不要了
5月31日,商務部下達了“2006年5月第三次紡織品出口許可數量跨地區轉讓備案結果”,44家企業成功將68個類別、百萬多打(件)的出口配額進行了轉讓。保定市祥利紡織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定祥利公司)在這次轉讓中,*終將所持有的輸歐39類23585件配額轉讓給了寧波正茂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一位業務經理先是長舒了一口氣,然后冒出一句話:“我們公司的配額太多了,現在轉出去了,我們不玩了。”而往前追溯三個月,不少缺少配額的企業還在到處搜尋配額。
進入6月份后,今年的出口時間已經過了一半,但是由于中歐貿易摩擦不斷,導致下半年也沒有接到很多的訂單。而且,從企業資金周轉上看,由于上半年配額炒作得過火,導致因配額產生的費用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企業的周轉資金,不利于企業下一步的工作開展。“這些事情都讓我們比較難受。”因此,轉讓部分配額勢在必行。
不過,令保定祥利公司難受的事情并不止于此。據該業務經理介紹,在下決心轉讓時,時間是4月底。等到公司向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申請,再到商務部備案,*終轉讓結果到了5月31日才公布,用了整整20多天的時間。這讓保定祥利公司感覺很不方便。
據了解,像保定祥利公司這樣,因配額而傷心的企業不在少數,僅本次轉讓中就有占到總數50%左右的企業幾乎將原定下半年使用的配額全部轉讓了出去。
商務部:我不陪玩了
企業傷心不已,紛紛轉讓手中的配額,“這的確是行業的一大悲哀。”福州萬吉國際貿易公司朱經理說。
不過,就在“2006年5月第三次紡織品出口許可數量跨地區轉讓備案結果”公布之前五天,商務部閃電式的向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發出通知:建立紡織品臨時出口許可數量轉受讓平臺。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正式投入使用。“從發出通知表明建立簡化交易平臺到正式投入使用,只有6天的時間,這可以算是政府辦公速度比較快的一個例子。”浙江省臨海市一家服裝出口企業的負責人笑著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雖然商務部在通知中表明是“為簡化紡織品臨時出口許可數量轉受讓辦理程序,方便企業”,但同時也表明“商務部已經受不了企業頻繁進行配額交易的行為,換句話說就是:商務部不再陪企業‘玩’了。”
和浙江省臨海市這家企業負責人持有相似觀點,江蘇舜天鴻泰貿易公司經理葉凱也認為,商務部之所以出臺這個政策,很大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現在的紡織服裝配額的事情鬧的太煩了”。**,企業抱怨太多。其中原因包括配額價格太高、國際貿易摩擦不斷、清關率低、企業效益下降等;其次,商務部本身并不是只有紡織服裝配額管理這一件工作,從*初的配額轉讓直接申請到備案,再到如今更簡化的交易手段,“一方面說明了國際貿易摩擦在不斷加劇,另一方面也表明商務部在逐漸淡出企業之間的配額交易活動。”深圳朱先生做出了這樣的分析。
中間商:獲益匪淺
雖然新的配額交易政策使得企業之間轉受讓配額時變得非常簡單,但是葉凱也擔心“企業之間的交易風險是不是也加大了”。
葉凱介紹,按照原先的政策規定,企業之間進行配額交易時,雙方必須進行書面方式的交割。而這種書面的形式是一旦發生交易糾紛時*好的證據。而按照從6月1日開始實行的新的配額交易政策規定,雖然在雙方交易時間上縮短了數千倍,只在幾分鐘內就可以交易完成,但是由于采取的是網絡上的交易行為,就使得交易的安全系數下降了。
在實際配額交易中,交易的主體雙方很少全都是貿易公司,其中主體之一往往都是中間商,而“中間商靠的就是配額交易賺到的錢”,商務部新政策的出臺可能讓中間商受益匪淺。
上述分析在記者隨后對從事配額中間交易的“黃牛”進行采訪時得到了證實。深圳的朱先生很直接地表示,簡化的配額交易平臺讓他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降低了持有配額的風險。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