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業協會推動《規劃》全面落實
(一)重點調研,落實《規劃》
在金融危機伊始,行業協會就積*向國務院反應紡織企業及行業的情況,向有關部委及部門呼吁紡織企業所面臨的困難。并組織專家組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地區、產業集群等進行了細致、深入、全面的調研。為國務院及有關部委的決策及《規劃》出臺提供了大量科學和現實的依據。
2009年2月,行業協會再次組織了43個組,110余人,由協會領導帶隊,對18省(市、區)的152 0173 3840個紡織產業集群地區有關行業情況進行實地調研,了解紡織服裝企業2009年以來的生產運行狀況和發展預期,國家扶持紡織行業政策的落實情況,以及產業集群地區的發展規劃設想和安排。
這152 0173 3840個紡織產業集群共有紡織企業17萬戶,經濟總量占全行業的40%左右,工業總產值超過14000億元,利潤總額630億元,總資產8600億元,職工總人數800萬人,工業總產值和職工人數均占全國紡織產業的40%左右,其中棉紡織行業產能占30%以上,化學纖維產量占60%以上,服裝產量占70%以上,毛衫占70%以上。各調研組廣泛聽取了各地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的意見,收集了大量的**手信息和數據,基本掌握了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急需的政策支持,全面了解各地在支持中小紡織服裝企業發展方面的方法和經驗。并將調研報告匯報國務院及有關部門。
(二)積*爭取出口退稅政策
2008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引發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影響,紡織行業出口嚴重下滑,出口企業困難加劇。為防止行業出現大起大落,避免就業萎縮影響社會穩定,紡織工業協會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多次向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報告,反映行業出口面臨的現實情況和廣大出口企業的真實訴求,建議提高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并于2008年8月、2008年11月和2009年2月、2009年4月四次將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6%,體現了國家對紡織行業的關心和支持,大大增強了全行業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在緩解行業出口壓力、穩定國際市場和社會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作用。
(三)引導科技創新
2008年行業協會對《紡織工業科技進步發展綱要》中28項關鍵技術和10項成套關鍵裝備技術進行了細化和修訂,進一步作為全行業科技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引導紡織行業的科技進步。
2009年行業協會對已經實施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環保型紡織印染新技術》、《新型非棉素纖維纖維加工關鍵技術》、《高檔功能性紡織材料加工關鍵技術》3個項目進行中期檢查,其中新型非棉纖維素纖維加工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環保型紡織印染新技術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較顯著,功能性紡織材料加工關鍵技術的實施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2009年行業協會組織并完成“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型功能聚酯纖維的研制和產業化”、“棉型織物節水減排印染新技術”、“嵌入式復合紡紗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等三個項目及課題的立項、可行性研究、論證、概算咨詢評議等工作。其中“嵌入式復合紡紗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的實施,將形成一批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紡紗技術裝備,實現低品級原料紡高支紗線,其推廣應用將有效利用資源,節約原料成本,擴大新產品開發,提高行業競爭力。
(四)加強新產品研發
為提高行業在產品開發方面的創新能力,樹立中國服裝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良好形象,行業協會推出“中國流行面料”工程,并在2009年開展了大量工作。
1、研究和發布流行趨勢
深入紡織產品流行趨勢,將相關趨勢信息通過專業展會、媒體等多種渠道和形式進行發布和傳達,同時與企業實際產品開發進行深入結合,幫助企業利用流行趨勢提高產品開發效率。
2、推動集成創新
舉辦中國流行面料入圍評審活動,2009年共有近400家面料企業參加了入圍評審活動,參評產品3200余個。這些企業在趨勢信息的指導下進行產品設計和開發,得到了服裝品牌和采購商的認可。建設由國內優秀紡織相關企業組成的國家紡織產品開發基地,成員已由2008年的60家發展為73家。
3、開展聯合推廣活動
2009年8月,舉辦“中國流行面料”創新展示活動,以終端市場需求為導向,精選符合流行趨勢的優秀產品,共17家基地企業參與本屆特別推廣活動,在產品市場營銷方面均獲得良好收益。繼續推進“中國流行面料”吊牌項目,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知名度,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快捷的識別標志。獲得吊牌的產品經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檢測中心專業檢測,達到“中國流行面料”質量要求。目前共有來自紡織產業鏈上下游的200家企業申請了“吊牌”,發行吊牌數量達到500萬枚,在業內已初具影響力。
4、設立產品開發貢獻獎
為持續推進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產品開發工作,設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品開發貢獻獎”,表彰在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及產品開發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性企業。2009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品開發貢獻獎”評選工作以落實“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為核心,突出自主創新,并重點關注先進適用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和管理,以及體系創新對企業開發新產品、優化產品結構的促進作用。
(五)推進自主品牌建設
行業協會堅持按照市場化的方法加強品牌培育工作,為自主品牌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2004年起,服裝協會設立“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通過頒獎、巡演等方式,積*推動中國自主原創品牌的發展。
1997年,服裝設計師協會創立中國國際時裝周。創立十多年來,時裝周經歷了從貿易平臺向專業時尚發布平臺的轉變,2009年的時裝周已經發展成為集創新發布、品牌展示、文化交流、資訊傳播于一體的國際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每年分春夏和秋冬兩季推出時尚發布,涵蓋時裝、成衣、造型、產業等方方面面。
2009年10月,行業協會舉辦年2009“Reach&Touch時尚創意空間”活動,鼓勵品牌與創意緊密結合,通過創意助推品牌發展。
2009年11月,行業協會與上海市松江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合作規劃建設“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創業園”。
(六)加強質量管理
2009年9月承接了工信部消費品司關于紡織行業質量調研專題報告工作。同時承擔了中國工程院《提高我國制造業產品質量研究途徑》項目,展開行業質量狀況調查研究工作,并選擇重點企業以問卷調查形式開展調研,形成相關研究報告。
2008~2009年,行業協會共計劃編制行業標準計劃項目329項,已批準立項239項;計劃編制國家標準計劃項目173項,已批準立項34項;已完成505項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其中國標322項,行標183項;對2003年及以前的558項標準進行了復審,其中國標200項,行標358項。
2009年9月,行業協會開展了紡織行業**績效模式先進企業申報評選活動,樹立先進典型,分享成功經驗。行業協會還與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合作,開展QC小組申報和表彰活動。在本年度參評的企業中,注冊小組數為22418個,參加QC小組活動的人數為22166人,QC小組普及率為14.32%,成果率為74.05%,這些成果共獲得可計算的經濟效益為2.06億元人民幣。
(七)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2009年以來,行業協會積*配合有關政府部門,組織企業申報節能減排項目,共收集企業節能項目100項。行業協會還積*開展節能減排相關調查和研究工作,完成工業和信息化部下達的《紡織行業節能減排技術篩選與評估》課題,承擔了《節水型企業-紡織行業》和《棉印染產品取水定額》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和《紡織染整行業清潔生產推行方案》報告的編寫工作,制定《棉印染行業環境經濟政策配套綜合名錄》,其中包括制定棉印染行業的“雙高”產品及工藝名錄、環境友好工藝及產品名錄和污染減排重點環保設備名錄等。
印染協會先后發布了三批《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先進技術》目錄,重點推薦先進、成熟、實用、有效的節能減排技術供企業選用,目錄在行業中廣受好評,目錄中推薦的項目有些已在應用中取得明顯成效。
為加大面向產業集群的服務力度,發揮產業集群在推進行業節能減排工作中的積*作用,印染協會于2009年4月對印染產業集群*為集中的浙江省紹興縣進行了全面調查,并根據調查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為紹興縣印染產業改造升級提供技術支撐服務的計劃。
(八)積*開拓國內外市場
2009年以來,行業協會不斷深化行業展會作為促進貿易的平臺、連接上下游產業鏈和國內外供應鏈的紐帶、展示技術創新成果窗口三大作用,引導紡織企業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
1、國內市場
2009年3月,以“春季市場大行動”為契機,行業協會在北京舉辦了2009年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個別展會海外觀眾數量有所下降,但三大展會整體規模與此前相比仍然保持穩定,國內觀眾有所增加。2009年8月~10月,以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和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為主體的“秋季市場大行動”在上海全面展開,各展會參展企業和到場觀眾均比上年同期增多,展會達到預期效果。在春秋兩季“市場大行動”期間,除了現場產品展示外,還組織了百余場專題技術交流會、論壇和展演活動,圍繞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趨勢四大主線,向全世界、全社會、全行業展示調整振興紡織產業的主要方向和具體途徑。
2、國際市場
為幫助國內紡織企業開拓國際市場,2009年6月,行業協會在美國紐約舉辦第10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9月在法國巴黎舉辦第四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兩個境外自辦展會盡管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沖擊,但參展規模基本與上屆持平,到會客商質量和數量都好于往屆,參展企業也堅定了開拓歐美市場的信心。此外,行業協會還積*組織國內優秀企業參加境外知名的展會,如德國法蘭克福家紡展、巴黎TEXWORLD春季和秋季面料展、法蘭克福產業用紡織品展等,對促進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發揮了較好作用。
(九)引導產業轉移
《規劃》發布以來,行業協會承擔工信部組織的紡織產業轉移指導意見的研究制定和推動工作。目前,紡織產業轉移指導意見的初稿已經完成,相關紡織產業轉移的具體推動工作也已經展開。
2009年7月,行業協會在鄭州召開會議,針對服裝產業轉移作了推動工作;8月,行業協會和工信部消費品司在江西召開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交流會,結合江西具體情況進行了重點企業和工業園區調研、并聽取了有關報告。10月,行業協會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中國西部國際紡織服裝展覽會,與寧夏自治區政府共同主辦了銀川首屆中國西部服裝服飾藝術節,為實施紡織產業轉移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
(十)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1、建設行業公共創新服務平臺
目前,行業協會已在廣東西樵、浙江紹興,上海松江、福建石獅、江蘇無錫、浙江蕭山等產業集群建立了15個產業創新平臺,另在5個專業市場、20個重點企業、4個大專院校建立了創新平臺合作項目。
在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中,已建立了13家具有國際水準的、權威公正商業檢測中心,另有3家正在籌劃建設之中。已有11家檢測中心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CNAS)和國家/省級計量認證(CMA),并獲得了多家國內外知名買家和認證機構的認可;部分實驗室已申請成為檢驗檢疫指定實驗室。目前,行業協會還在為李寧等30余家大型紡織服裝企業籌建檢測實驗室。此外,通過公共服務平臺的培訓交流中心開展技術、管理、質量等多方面、多層次的培訓和交流活動。
2009年6月,行業協會參與組建的**國家紡織面料館在浙江紹興柯橋創意大廈落成,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已有全國300多家國內優秀紡織企業的幾千個品種幾萬塊面料入駐面料館,面料產品的時尚性與品質都有較高水平。
2、推廣企業社會責任
行業協會于2005年發布“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CSC9000T)”,是國內制造業**行業自律性社會責任體系。截至2009年6月,項目共計產生CSC9000T執行企業62家。2008~2009年連續發布《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同時,積*推進CSC9000T與BSCI之間的供應鏈合作,CSC9000T體系國際互認有望取得突破;積*參與國際社會責任交流活動;廣泛開展行業社會責任專項調研工作,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與勞動生產率―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示范效應研究”、“中國紡織企業環境保護與市場競爭管理”等調研項目。
3、發展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聯盟
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聯盟目前共有包括浙江中國小商品城、柯橋中國輕紡城、常熟服裝城、廣州白馬服裝大廈、上海新七浦服裝市場等全國骨干專業市場在內的94家成員單位。2009年,行業協會圍繞專業市場聯盟工作重點強調并著重引導行業內的公共服務平臺和信息化建設,促進專業市場的規范性建設和自律發展;促進產業上下游之間的對接與合作,特別是面輔料企業與服裝企業、服裝品牌與代理/經銷商之間的對接與合作;加強專業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和實時監控;建立專業化的咨詢服務、培訓體系,對重點單位開展了行業咨詢和顧問式服務。
4、完善行業公共信息平臺
2009年,行業協會制定了《紡織行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規劃》。按照規劃要求,行業協會有關部門目前已完成了35個成員的節點建設,基本覆蓋了紡織服裝上下游產業鏈和全國紡織服裝的重點省份,超過項目規劃中30個成員節點的目標。其中開平紡織網、國際童裝網、南方紡織網等先后通過廣東省科技廳驗收。全面完成行業資訊、市場行情、政策法規、經濟運行、電子商務、科技信息、標準檢測、數據中心、人才信息、搜索引擎、產業預警、知識庫系統十二大業務系統的建設和信息收集工作,實現各網站之間信息傳遞和共享。建設了中國(盛澤)絲綢化纖面料價格指數、中國化纖原料價格指數、中國(柯橋)輕紡城面料價格指數。中國(疊石橋)家紡床品價格指數和中國(通州)家紡面料價格指數等項目正在建設中。
(十一)推動信息化建設
1、開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
在工信部的統一規劃下,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按照計劃要求正在積*推進。行業協會確定棉紡織行業作為本次評估的試點子行業,開展“棉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截至2009年10月底,已經完成評估體系系列文件的研究與制定,并通過專家論證、企業實地考察等;在無錫、鄭州、濟南舉辦了三期培訓交流會議,并將在年底前完成評估報告的編寫工作。
2、挖掘并樹立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標桿企業
以組織舉辦交流會議、進行網絡和平面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將標桿企業“兩化”融合發展先進經驗在全行業積*推廣,利用標桿效應,以點帶面,推動行業“兩化”融合全面發展。
3、推進“兩化”融合發展適用產品的開發與應用
重點進行了以ERP、進銷存等應用為主要內容的企業信息化應用示范推廣工作,引導企業積*應用信息化管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引導服務商開發適合紡織企業需要的信息化產品。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