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回顧剛剛過去的2008年,在多項宏觀經濟指標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投資數據從總體上看似乎靜如止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增長25.5%,比2007年微升0.7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1%,比2007年微升0.3個百分點,且兩者各季度的累計增速波動不大,只有兩個多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之后的實際增速波幅更小,不到1個百分點。那么,這是否可以說投資領域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細看分行業數據就會發現,在總體投資增長看似平靜的水面下,正孕育著行業投資結構調整的波瀾。
市場制約,制造業投資全面降溫
正如記者于2008年年初撰文分析的那樣,受成本上升、需求減弱、盈利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響,2008年制造業投資明顯降溫,各行業投資均有較大幅度的減速。
首當其沖的是幾大出口行業。受出口萎縮影響*大的紡織業,投資增速比2007年大幅滑坡20個百分點,全年僅增長1.3%,逼近零增長。如考慮價格因素,其實際投資增速早已陷入負增長。紡織業的姊妹行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投資增速也大幅下降17個百分點至19%,其重要的上游行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投資增速更下降了28.6個百分點之多,全年僅增長3.2%,實際投資增速也已陷入負增長。包含另一大出口行業???玩具制造業在內的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投資增長減速達30個百分點,從2007年43.5%的高位跌至2008年的13.7%。家具制造業及其相關行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投資增速分別下滑了11.8和30.8個百分點。鋼鐵業投資受2006年陷入負增長的影響近兩年呈現恢復性增長,但其加速勢頭在2008年9月見頂29.2%后發生逆轉,至12月累計增速降至23.8%,比*高點下跌了5.4個百分點。
其次是五大裝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速分別下降11.1個和21.6個百分點;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速減慢6.7個百分點;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投資增速與上年持平。
其它制造業如農副食品加工業、飲料業、橡膠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等,投資增長也多呈減速趨勢,減幅多在5-15個百分點之間,只有個別行業是加速或持平的。
政策支持,服務業投資全面加速
在制造業投資受國內外因素影響而全面降溫的背景下,2008年總體投資依然能夠保持平穩增長之勢,個中奧妙就在于服務業投資呈全面加速之勢,沖抵了全部制造業投資減速4.2個百分點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為抑制經濟下滑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2008年,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龍頭的13個大類服務行業(房地產業除外),投資總額達45659.76億元,同比增長25.5%,增速比2007年提高8.8個百分點。其中,除教育投資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投資增速明顯低于20%以外,其它11個大類服務行業投資增速均在20%及以上,且有8個行業的增速超過了各行業平均增速26.1%,這是近年來少有的。而服務業投資的全面加速,多發生在下半年,應該說“政策推動”功不可沒,同時說明,保增長措施已在投資領域**見效。
這**表現在交通運輸業上。2008年一季度,整個交通運輸業投資增速只有3.6%,與往年同期增速相比低20多個百分點。記者當時曾撰文呼吁:交通運輸業投資呈“整體失速”之態,應警惕“奧運后經濟現象在投資領域的提前反映”,引起媒體熱烈反響乃至決策層的關注。隨著下半年中央審時度勢將宏觀調控的重點轉向“保增長”,鐵路運輸業投資**大幅提速:7月份一個月內增資245億元,增速由上半年的20.4%一下提高到1-7月的35.8%;8-12月又新增投資3000億元,幾乎是前7個月總和的3倍,力度之大****,使全年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速大幅拉升到61.2%。在鐵路運輸業投資大幅加速的帶動下,年初呈現負增長的水上運輸業和航空運輸業投資也大幅回升,至12月累計投資增速分別比3月回升了11個和42個百分點。
其次突出表現在含電信業在內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上。2008年一季度,這一行業投資增幅僅為2.4%,上半年為5.3%,至三季度也只有6.7%。而進入四季度,在3G牌照即將發放的利好消息刺激下,電信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提速,帶動整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新增投資近千億元,使全年投資額達到2152 0173 3840億元,同比增長17.1%,增速比前三季度大幅提升10.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升14.7個百分點。
此外,2008年國家還明顯加大了公共服務方面的投資。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破萬億元,達到12262億元,同比增長32.2%,增速較2007年提高10個百分點;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超千億元,達到1057億元,同比增長30.6%,增速較2007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的投資達3411億元,同比增長23.2%,增速較2007年提高15個百分點。
機不可失,四萬億當發“調結構”之力
自“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將服務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總量的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至43.3%,近年來國家一直大力倡導和鼓勵發展服務業,2007年3月又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盡快使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然而,政策的效果卻始終不理想,近3年來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但沒有如期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場導向的作用力與政策意圖相悖。在經濟連續高增長背景下,市場需求旺盛,制造業獲利豐厚,導致投資領域資金追逐的對象很難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特別是外需旺盛掩蓋了國內制造業產能過剩的矛盾,使得結構調整的迫切性被削弱。而此番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恰恰為結構調整創造了機遇,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制造業產能過剩的現實及其對經濟發展的負作用,真正把注意力轉到加快發展服務業上來。
要看到,2008年服務業投資的全面加速,僅僅是拉開了行業投資結構調整的序幕,服務業各行業的投資增速與制造業相比依然偏低(整體低5個百分點),特別是教育投資增速多年徘徊在10%以下(近3年平均增速為5.8%),與“教育優先發展”的要求*不相稱,整個服務業投資占全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依然在不斷下降,結構調整可謂任務艱巨,機不可失。
因此,一定要用好被寄予厚望的4萬億元投資,大力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等關乎民生的服務業傾斜,抓住機遇推動服務業整體快速發展。
國務院出臺“4萬億元”計劃時要求,“堅持既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又有利于推動結構調整;既有利于拉動當前經濟增長,又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既有效擴大投資,又積*拉動消費?!本头諛I本身的特點來說,它不僅是可以拉動居民消費的終端產業,同時還是能夠大量吸納就業的“高效”產業。因此,大力增加服務業投資,可收“保增長、促消費、調結構、保就業”之多贏效果。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