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閉幕的首屆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吸引了來自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的120余家企業參展,3天展會近萬名專業人士參觀了紗線展,充分體現了中國市場對海外同行的吸引,以及業內人士對上游原料的關注。但展會表現出的一些現象更值得我們深思。
國內紗線市場化尚需時日
我國目前*大的花式線生產企業之一———浙江力達現代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祥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紗線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紗線生產企業的努力,這需要上、下游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合作。例如:我們生產高檔產品必然需要優質的原料,但目前國內新型優質纖維的研發還比較薄弱,滯后于我們紗線生產的需要,結果無疑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時,當我們開發出紗線新品后,下游的面料企業能否生產出相應的高檔產品也是個問題。”
桂林銀海紡織集團公司的秦桂珍經理向記者表示,紗線新品的研發不僅需要科技力量和資金的投入,而且需要相應的措施給予有力的保護。她向記者舉例說:“我們公司近幾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發的異形異性中長纖維混紡紗線、多彩鉆石紗線、斯萊伯異形紗線、棉紡賽絡紗、彩雪紗等產品可廣泛用于針織、梭織、牛仔、休閑面料。但其中有的產品一上市,很快就出現了仿制品。而仿制品的價格明顯低于正規產品,這種毫無公平可言的價格戰所導致的結果只能是研發單位的利益嚴重受損,而且單位今后研發新品的積*性也會受到打擊。”
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還有幾家大型紗線生產企業也談到了類似銀海集團的遭遇。可見,要想保護新品研發的順利進行,不僅需要相關的法律措施,行業自律更需亟待加強。
印度發展思路值得借鑒
此次展會中,印度展團尤為引人注目。其參展企業展示的原紗、漂線、花式線、混色紗、彈力紗、編結紗、包芯紗等紗線產品因其做功精細、品質優良在展會上引起廣泛關注。
印度棉紡織品出口促進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印度是紗線出口大國,之所以能夠在國際市場長久立于不敗之地,不僅僅源于印度業界對紡織這個古老產業的傳統繼承,而且也取決于源源不斷的新品能夠成功研發上市。”
Damodar公司的參展代表對記者說:“研發對于公司而言,不僅是一種競爭手段,而且是公司的生存方式和與生俱來的激情。我們的細紗工廠生產優質紗線,并通過粗節、粒結、插入粗節、多色效應等提升產品的審美價值。為了賦予紗線特殊效應,工藝設計的適應性*強,在紡紗的每個工序都裝配有可使紗線有特殊效應的機械及電子配件。”
印度*大的純棉及滌棉混紡紗線的生產及出口企業高卡克公司的代表告訴記者:“我們的產品是按用戶的要求嚴格生產的。客戶的反饋促進了我公司新產品的研發。可以說,我們的產品是可靠和一貫的象征。”
據印度棉紡織品出口促進會有關人士介紹:印度的紗線生產企業以家族為主,由于規模不大,企業更注重產品的多樣化,而且很好地保持單項品種發展的持續性。他們的許多產品自*初面市直至今天已經經歷了數代的更新,有的甚至已有百余年的歷史。這其中雖然也曾出現過某種產品市場需求不旺的現象,但生產企業沒有因此而丟掉該類品種,而是不斷總結客戶的反饋意見,通過研發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使之重新成為市場的寵兒。
要改變的東西還很多
目前國內惟一能生產牛奶蛋白纖維的企業———上海正家牛奶絲服飾有限公司在展會上推出的高科技產品牛奶絲吸引了眾多觀者的注意力。但許多觀眾表示,這是首次得知國內企業有能力獨自生產此類產品;魯銀投資集團所展的山東毛絨制品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羊絨紗及各類混紡紗線和針織服裝的多元化大型企業。該公司在展會上隆重推出了多種主導產品:羊絨紗和使用羊絨、羊毛、桑蠶絲、棉花、苧麻、兔絨、馬海毛、駝絨、玉米纖維、天絲、大豆纖維、竹子纖維、莫代爾、納米牛奶絨纖維、化纖等為原料任意配比的混紡紗,并告知業界其雄厚的生產能力,可紡紗支范圍為14NM~60NM。許多山東省的面料商驚訝從前竟不知道在本省就可購買這些自己需要的上游產品,一直都在舍近求遠地到江浙地區尋求合作。可見新品的成功問世急需暢通的銷售推廣渠道。一些國內參展企業告訴記者,企業目前生產的一些高檔產品的質量已經絲毫不亞于印、巴紗線,但因產業上、下游間交流渠道少,不少下游企業對新品信息了解有限,仍一味尋求進口產品,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很多成本。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