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是鄉村振興的抓手,農業智能化和信息化則是農業發展的有效助力。目前,新疆正不斷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大力推廣新裝備、新技術,為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借助信息化發展成果讓廣大農民從中受益,實現新疆農業高質量發展。
12月的昌吉大地被白茫茫大雪覆蓋,但在新疆昌吉農業博覽園里依舊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讓人絲毫感覺不到冬季的嚴寒。園區植物工廠里的水培蔬菜,在LED燈的培育下,長勢旺盛,通過手機APP,可以實時監控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借助現代農業科技,我們在設施農業大棚里種植了多種有機蔬菜。”12月1日,新疆禾潤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鵬說,即便是在冬季,這里的有機蔬菜種植品種也有30多種,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在電腦屏幕上就能實時查看農作物的長勢,觀測大棚內的濕度、溫度等指標,缺水、缺陽光、溫度過高等情況發生時,鼠標一點就可以及時化解‘危機’。”在烏魯木齊市水西溝鎮經營著13座蔬菜大棚的周明告訴記者,這些日光溫室已經在電動化的基礎上實現了智能化,頂棚可以自動調節,天冷了系統自動加熱,天陰了系統自動補充陽光,全套設備的操控都是通過自動感應裝置來實現的。每座大棚旁邊都有一個操作室,里面是電腦設備,便于工作人員查看。由于實現了農業智能化,整個種植區只需要9個人就能完成全部工作。
在烏蘇市,這樣的農業信息化手段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展。2016年,烏蘇市建成了新疆**縣市級農業物聯網平臺項目,項目總投資152 0173 3840萬元,覆蓋3000畝土地,建有1個信息控制中心和3個信息采集站,“互聯網+農業生產”實現了自動化管理、遠程監測、全程溯源的智能化模式。烏蘇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苗向前說,2018年,烏蘇市八十四戶鄉發展設施農業1.1萬畝,該鄉巴海村建立了物聯網推廣試點站,智慧農業正在發揮作用。
因為掌控農作物生長節奏,農業生產面貌煥然一新,農民逐漸擺脫了傳統的種植方式,現代農業裝備和信息化的作用也在不斷顯現。
每年春季,在兵團第十師186團的農田里,都能看到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大馬力農機進行精準春播,耕多深、間距多寬,都可以借助衛星系統掌控。在農機的駕駛室里,北斗導航儀甚至可以代替人工掌控方向盤,駕駛員簡單操作便可以實現播行直、接茬準的播種要求。據悉,通過使用北斗導航,農機可日播種200多畝,千米播行垂直誤差不超過2厘米,提高了農業精準化、智能化、科技化水平。
農業科技化不僅限于播種。每年9月到10月是新疆棉花的豐收季節,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用采棉機和植保無人機采摘棉花的場景也越發普遍。肖代軍是尉犁縣興平鄉通其克村的農民,這幾年他都采用無人機給棉花打藥。“以前我用拖拉機打藥,600畝地得3個人花費2天時間完成,現在采用無人機打藥,半天就夠了。”
截至目前,新疆有83個縣市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完善166個長期穩定的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5.3萬個,農機總動力2102萬千瓦,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84.4%。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新疆農業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設正成為農業產業興旺的助推劑。
(來源:新疆日報;作者:鄭卓;時間:20181204;鏈接:http://wap.xjdaily.com/xjrb/20181204/120256.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