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就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如今,棉花田管工作變得輕松,不用再奔波于田間地頭檢查墑情,也不必穿梭在棉田里開閥灌溉;只需坐在家中定時接收智能裝備發送來的信息,按照信息提示在手機軟件上進行操作,然后就可以等待棉花收獲了。”這并非種植戶對未來農業發展成果的暢想,而是八師一四四團棉花種植戶陳志堅的親身經歷。
這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的農業模式被稱為數字農業,實現了從“人跑腿”到“數據跑腿”的轉變。依靠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時代特征。近年來,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明顯加快,成果轉化推廣不斷加強。比如,為一些農產品貼上二維碼,掃一掃就能追溯農產品的“前世今生”,八師的下野地西瓜就是帶著二維碼“身份證”暢銷全國的;今年春耕期間,一師十六團十一連的棉田里,多臺安裝北斗衛星導航自動駕駛系統的播種機車在田間作業,助力高質量春播……回望歷史,眼觀現實,從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到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再到提質增效的現代農業,科技興農潛力無限、大有可為。
那么農業科技的作用又是如何體現的呢?一方面,長久以來,農業生產大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隨著農業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農產品進入高成本時代,降低成本關系著種植戶的直接收益。具體怎么降?關鍵要靠科技。可以從優質良種、新型肥料農藥、生產作業機械化等方面入手,將傳統的農機作業逐漸由粗放式轉向精細化、標準化發展,從而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種植效益;還可以通過科技創新、科學規劃,增加農產品技術含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以新技術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從而提高收入。
另一方面,農業科技創新可以使產業技術水平提高,減少資源約束,**高產量、質量優、效率高、安全又環保的現代農業。以兵團為例,新疆干旱少雨,節水是個大問題,為了攻克這一難題,兵團自主研發膜下滴灌技術,為農業的發展和壯大助力良多。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在科技作為**生產力的今天,圍繞農業的科技創新愈發凸顯出其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只有堅持以科技為支撐,加快研發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土壤質量提升技術、循環農業技術等,才能以內涵式發展來提高耕地的質量,發展多層次循環農業,才能更好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群眾增收,進而推動鄉村振興。
科技好是好,還要靠推廣。長期以來,專家和種植戶常常是“隔河相望”兩頭急。這也提醒我們,打通農業技術推廣“*后一公里”,給種植戶以真正貼心、滿意的技術服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必須跨越的障礙。因此,不僅要給種植戶經濟實惠,滿足種植戶務農增收的愿望,還要創造科學種植的平臺和渠道。要充分考慮群眾的需求,以需求為科技創新的立足點,建立科學種植的試驗田、示范區,使科技成果讓種植戶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實現科技與農業發展的直接對接,架起科技與種植戶之間的橋梁。可以逐步分批次地培訓農技骨干,使一部分種植戶先學起來用起來,從而帶動更多人成為懂技術懂經營的“土專家”“田秀才”。當然,我們還應看到,農業科技體系的建設,往往是“潛績”,而不是“顯績”,這就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更大范圍內推進產學研的深度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圍快速轉移轉化,加快現代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科技強則農業強,科技興則農業興。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就能讓農業成為大有奔頭的產業。
(來源:兵團網;作者:馮遠;時間:20152 0173 3840;鏈接:http://www.szlhsb.com/c/2019-06-18/7251478.s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