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棉花生產、消費的世界**大國,理應在國際市場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受我國棉花產業放開晚等因素影響,中國的棉花產業至今都無法以成熟的姿態站在國際舞臺上。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定價權”就成了棉花產業的熱門詞語。那么各方專家對這個詞有什么樣的看法,對中國融入國際市場又有怎樣的真知灼見,本刊走訪了相關人士。
競爭優勢亟待轉移——訪中國棉紡織協會副會長朱蘭芬
記者:中國紡織業在國際市場的快速發展能否帶動中國棉花業的發展?
朱蘭芬:隨著全球貿易一體化和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尤其是加入WTO后,經濟開放程度進一步加大,使我國紡織業和國際紡織業及市場聯系更緊密,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棉紡織業的健康發展。自2002年以來,全國紗產量已經連續三年高速增長,2004年紗產量達1120萬噸,同比2001年增長了77%。由于棉紡織業的快速發展,自2003棉花年度起,我國棉花供應由供需平衡轉化為供不應求,每年必須要進口相當數量的棉花,才能滿足國內棉紡的需求。因此,對我國棉花產業不斷提高棉花質量和產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我國棉花產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同時也帶動了世界棉業的發展。
記者:棉花業要爭奪國際定價權,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朱蘭芬:對“國際定價權”這個詞我還不理解。我認為產品品種萬千,同一品種的產品由于用戶的要求不同,在質量上各有個性,因此很難有“定價權”的概念,只能說某地區、某企業的某產品價格是否有競爭力。棉花也一樣,美國棉花價格主要反映美國的棉花供求關系及其市場環境,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棉價能對全球棉花的價格有“定價權”。由于美國是棉花出口大國,它的期貨市場價格可能對其它國家棉花價格影響力大一些。我國的棉花是以“自由”為主的市場,更何況國內棉花市場還沒有真正放開,鄭州棉花交易市場開業不久,暫時質量檢驗體制改革還不到位,因此,中國的棉花價格對世界棉花價格影響是較少的。
記者:紡織配額的取消,會給中國的棉花產業帶來哪些機遇?朱蘭芬:紡織配額的取消,給紡織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中國棉紡織業會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競爭優勢向產品差異化、品牌化和高附加值化轉移。努力調整產品結構,優化重組資本,徹底轉變增長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把配額取消后遇到的挑戰轉化為機遇,保持棉紡織業的健康發展。
我們需要參與者——訪中國棉花協會副秘書長王建紅
記者:中國的棉花產業要想融入國際市場,目前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王建紅: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大的棉花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大的進口國。優勢主要有四點:一是近年來我國棉花生產穩定發展;二是放開市場后,棉花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競爭力進一步加強;三是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去年6月棉花期貨交易批準上市交易,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的功能進一步完善,對世界棉花價格形成一定的影響;四是我國棉紡織工業持續快速增長。棉花市場放開僅僅三年多時間,市場體系不夠完善。劣勢突出表現五個方面:一表現在生產方面,生產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弱;二表現在流通方面,市場主體過多,競爭過度,企業管理水平相對落后;三是企業誠信度較差,在國內國際貿易中不履行合同、不遵守貿易規則情況時有發生;四是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缺乏經驗,對國際貿易規則不了解;五體現在紡織工業方面,整體產品檔次低,缺乏自主品牌,缺乏國際競爭力;信息發布機制不完善。
記者:中國的棉花出口的量很少,那么爭取到國際定價權,對中國有什么意義?
王建紅:自從我國加入WTO后,爭奪國際定價權成了的熱門話題。眾所周知,美國NYBOT的棉花價格走勢,將“中國因素”列為**因素。中國生產量、進口量、需求量的變動,都會導致國際價格的波動,而且成為國際市場創造投機的機會,而中國企業只能處于被動的地位。市場價格從來都是由供給和需求雙方因素決定的。中國作為全球棉花**大生產國、進口國和需求國,完全有資格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應該擁有棉花的國際定價權,左右市場價格,改變目前由美國單方面制定國際價格的現狀,體現出我國作為全球*大的產棉國、消費國、進口國在棉花定價上的巨大影響。
記者:中國棉花離國際定價權還有多遠?
王建紅:目前NYBOT棉花交易的歷史、規模、規范和市場認可度等都是世界**的,成為國際定價中心是市場的必然選擇。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貨和全國棉花交易棉花電子撮合交易盡管發展得不錯,但要成為國際定價中心,仍需要一個發展過程,需要國際國內市場參與者的認可。
記者:中國棉花協會在中國棉業融入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將發揮什么作用,下一步的棋子準備放到哪里?
王建紅:我們中國棉花協會今后將在八個方面發揮作用。一、啟動中國棉花預警系統,為政府部門宏觀調控及棉花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提供決策參考的依據;二、建立完善中國棉花貿易規則,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保證中國棉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三、成立棉農合作分會,促進棉花產業化經營;四、擴大會員中棉農、棉農合作組織以及紡織會員的比例,提高產業覆蓋面和代表性;五、加強與國外棉花組織的合作與交流,促進雙方的溝通與信任;六、支持地方棉花協會建設,形成相互支持、分工協作的協會網絡,建立新型的行業管理模式;七、制訂《棉花收購加工與市場管理辦法》,參與棉花收購加工資格認定;八、加強行業自律,規范企業在市場運行中的行為,促進國內棉花貿易的誠信體系建設。
夠實力的企業還太少——訪山東金高瑭油棉絨加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重安
記者:中國的棉花產業要想融入國際市場,目前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郭重安:中國的棉花產業要想融入國際市場,目前的優勢來自中國作為全球*大的棉花生產國、棉花消費國和棉花進口國的供需優勢,中國棉花的品質從總體上說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中國棉花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方面,棉花產業資本量、技術、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有相當實力和規模,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棉花企業很少。
記者:融入國際市場*主要的手段有哪些?
郭重安:融入國際市場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理解,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內容。我們認為,當前*主要的手段是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擴大進出口貿易,進入紐約期貨市場,融入外資和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等。
記者:中國的棉花主要是國內消費,出口的量很少,那么爭取到國際定價權,對中國有什么意義?
郭重安:對中國的意義主要是,影響國際棉花價格走勢,防范和規避棉花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維護棉花生產者和涉棉企業的利益。
記者:中國棉花離國際定價權還有多遠?
郭重安:影響國際市場棉價的因素很多,如產量、消費量、氣候、經濟景氣程度、化纖的價格等,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并不能簡單的認為,中國棉花期貨上市了,就擁有了國際棉花的定價權。中國棉花期貨與紐約期貨價格走勢時常背離就說明了這一點。目前中國棉花產量及進出口量是對世界棉花價格波動產生巨大影響的 “中國因素”,還遠不能說是決定性的。我個人認為,中國棉花產業離國際定價權還有漫長的征程。
記者:紡織配額的取消,給紡織業帶來機遇的同時,是否也給棉花業帶來機遇?
郭重安:紡織配額的取消,給紡織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棉花業帶來機遇,這一點是肯定的,主要表現在市場需求的擴大,國際化經營得到來。當然,也帶來挑戰。
記者:作為企業,您認為中國棉花業融入國際市場對個體棉花企業的發展來說作用大不大,能給棉花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郭重安:我認為,中國棉花業融入國際市場給個體棉花企業帶來機遇,促使企業搞好自身定位,在更大的范圍內整合資源,接受先進的理念、技術,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優勝劣汰,使企業健康發展。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