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11月中旬,秋收已至尾聲。16日,記者走進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帕依斯村,伴著機器轟鳴,30多臺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正在黑土地上進行土地平整作業,凹凸不平的土地被削高填低,連接成片。
“帕依斯村今年計劃完成土地平整3200畝,預計11月底全部完成。”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黨委委員艾合買提江·沙依提說,今年該鎮計劃完成土地平整2.6萬畝,將碎片化土地整合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高標準農田,改變以往分散、粗放的農業經營模式。
適度規模化經營,“小條田”變“大塊田”
帕依斯村村民麥麥提·馬木提家的15畝土地分散在三處,今年采摘完*后一茬棉花后,他家的土地參與了平整項目。“15畝地今年全部種的棉花,由于耕種和采收人工成本較高,全家人一年忙到頭也沒掙到錢。明年,我打算將土地流轉出去,自己到縣城開出租車。”麥麥提·馬木提說,平整之后土地流轉費將漲到每畝700元(人民幣,下同)。
土地平整是打造高標準農田的重要一步。“以前農民種的小塊地成本高,機械化水平低,收入提升難。土地平整后通過集中經營,既可提高機械化水平,增加耕地利用率,還能讓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新和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邵顯亮說,今年,新和縣已完成40萬畝土地平整,*大地塊面積達9300畝,為規模化經營奠定了基礎。
創新土地經營方式,聯合社成農民“主心骨”
“今年開春,我把20畝地以每畝700元的價格流轉給德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了,我還被返聘為管理員,每月工資3000元,今年收入超過5萬元了。”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紅旗鎮喀什托格拉克村農民依明·依達依說,加入聯合社讓他找到了“主心骨”,他想一直在這里干下去。
該聯合社成立于2019年底,由4個棉花種植合作社組成。擁有大型播種機、采棉機、無人機等機械設備20多臺,耕種面積超1.5萬畝,參加社員700多戶。“我們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紅’的分配方式,保障農戶每年享有每畝700元的保底收益。此外,我們還吸納農戶參與田間管理。”該聯合社負責人歐陽德民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沙雅縣已引導270多家合作社組建15家聯合社,探索組建產業聯盟,創新經營方式,提升抵御風險能力。
科技集成應用,嘗鮮農業數字化
在沙雅縣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內,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大屏幕上立刻呈現出該公司售出的采棉機在新疆的分布狀況。“綠色的表示正在作業,藍色的處于待機狀態,灰色的表示已關機停運。”該公司信息部經理牟利民向記者解釋。再依次點開代表采棉機的小圖標,每臺采棉的機作業數據一目了然。
該公司主要生產采棉機、播種機、聯合整地機、殘膜回收機、噴藥機等涵蓋棉花全產業鏈的機械化作業設備,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智慧農機制造企業。
“如今,沙雅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超100萬畝,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接近70%,已具備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的基礎條件。”該公司董事會秘書黃新成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