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作為新疆棉花主產區之一,沙灣縣通過發展專業合作社、大力推廣機采棉等辦法,棉農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品種品質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全產業鏈呈現健康發展態勢。
這兩天,正值沙灣縣152 0173 3840萬畝棉花的采摘期,看著自己管理的200畝地棉田喜獲豐收,棉農韓正濤心里早已樂開了花。
沙灣縣雙泉農業專業合作社社員韓正濤說:“棉花長勢比去年要好多了,**長勢整齊,再一個棉桃也坐得及時,幾乎都一樣,這樣看來今年比往年每畝地要增加三十到五十公斤。”
韓正濤的喜悅還來源于生產方式的變化,這兩年,他把家里的50畝土地以入股的方式流轉給了合作社,年底都會拿到穩定的分紅,他在合作社里也當起了管理員,月月拿起了工資,一年下來兩項收入能達到20萬元。
沙灣縣雙泉農業專業合作社社員韓正濤說:“土地交到社里面,也放心,我們再管理這片地,每個月都有工資,比城里人打工感覺還舒服一點。”
這幾年,沙灣縣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走規模化經營發展道路,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79萬畝,成立土地合作社240余家,農機合作社53家,固定資產達到3.5億元。
規模化經營讓過去碎片化的土地打破邊界,成為了高標準的連片農田。依托國家項目扶持,當地組建了“土地+農機”形式的聯合社,引進了先進的打包采棉機、等離子打藥機、農機作業信息化監測系統等,全縣棉花機械采收率達到96.3%,居新疆首位,畝均節本增收400元左右。
沙灣縣雙泉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洪濤說:“以前的采棉機采收基本上**就是300畝地左右,咱們這個基本上能采到600畝地,它通過塑料薄膜打包,不落地,像咱們地里面的殘膜、人和動物的毛發,就不容易混到咱們的棉花里面,提高了棉花品質。我們現在等于說就是坐到辦公室里邊,通過手機APP,通過電腦調度,無人駕駛,現在當農民應該感覺到非常自豪。”
按照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的要求,作為新疆首批棉花改革試點區的沙灣縣,劃定了130萬畝優勢棉產區,實行“六統一”種植模式,棉花品種由過去的100多個調減到“一主兩輔”的格局。
沙灣縣農業局局長唐新濤說:“棉花品種是決定皮棉質量的內在因素,全縣就一類種子,*后生產出來的籽棉,它就表現為同樣的性狀,*后通過棉紡企業、紡織企業加工,生產出來的紡織品,就像工廠化的產品一樣,一個標準,符合了棉紡市場的需要。”
沙灣縣棉農桑軍民說:“心里面就像吃了一個定心丸一樣,廠家給我們提供種子,我們按它的要求質量生產管理,我們也不愁賣,這樣價格還能再高一點。”
10月底前,沙灣縣將完成棉花采摘工作,今年,全縣棉花預計產量將達到67.5萬噸,在全國排名靠前。目前當地也已經建立了42家棉花加工和紡織服裝企業,產品遠銷國內外。
沙灣縣農業局局長唐新濤說:“今后要積*籌建沙灣優質棉花品種的數據庫,籌建棉花良種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我們農業的規模化組織化水平,我們計劃在未來五年內,要把全縣的農村二輪土地承包的70萬畝全部納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規范管理,讓我們的小農戶跟隨合作社來發展壯大,實現增收。”
新機制新技術種出棉花新天地。采訪中,棉農們都把新型的采收機叫做“下蛋機”,不僅是因為“下蛋機”能直接將棉花打包,同時,這一臺機器能抵過去2000個人工的活,讓大家當上了新農民。從一粒優質種子、土地流轉經營、機械化率不斷地提升,過去的一腿泥、一身土,收入還不高的狀況一去不復返。“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過去棉農們都不太熟悉的詞匯,現在大家也常常掛在嘴邊,連連稱贊。
(來源:中新網新疆;作者:李可 焦祖卿;時間:20181022;鏈接:http://www.szlhsb.com/dizhou/2018-10-22/detail-ixnzwxhx1616996.s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