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一、棉花總產創歷史第二個高產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和國家棉花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對全國15個產棉省市區5000家農戶長期定戶的連續監測結果,受農資價格猛漲,今年植棉面積減少,又因主產區受強寒潮、旱、澇、低溫早臨等自然災害和光照不足的影響,今年棉花單產普遍降低,總產低于創歷史的2007年,預計720~735萬噸,仍是歷史上超過700萬噸的第二個高產年景。這是依靠增加投入,狠抓科技興棉,大力推廣轉基因抗蟲棉和優勢雜交種,推廣育苗移栽、地膜覆蓋、寬膜覆蓋和膜下滴灌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治,積*應對自然災害,立足抗災奪取豐收,高產年景來之不易。
受天氣影響,今年新棉吐絮早,但收獲遲,進度慢。
二、國內外棉花價格一路下跌,市場呈現“蕭條”景象
受金融危機的沖擊,自新棉上市的9月以來,國內外期貨、現貨價格一路持續下跌。
1、國內外棉花期貨全線大跌。鄭州:“811”從8月的152 0173 3840元/噸降至10月27日的12035元/噸,減1095元,跌幅8.3%。“901”從8月的13675元/噸降至10月27日的12170元/噸,減1505元,跌幅11.0%。紐約:“812”從8月的69.37美分/磅降至10月27日的47.1美分/磅,減22.27美分,跌幅32.1%。“903”從8月的74.42美分/磅降至10月27日的50.95美分/磅,減23.47美分,跌幅31.5%。
2、國內外現貨大幅度持續下跌。CC Index 8月的13585元/噸,進入9月一路走低,到10月27日降至12041元/噸,減1544元/噸,跌幅 11.3%。Cotlook A指數從8月的78.08美分/磅,降至10月27日的57.95美分/磅,減20.13美分/磅,跌幅25.8%。
三、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新棉遭遇“熊市”
受市場和消費信心的影響,國內新棉價格一路下滑,進入十月下旬,籽棉售價比去年同期每斤3元降幅達到兩成多,10月上中旬棉農仍不愿賣,加工企業仍不愿收,紡紗企業仍不愿要,蔓延成了賣棉難,農民對預期價格的心里底線徹底崩潰了。國內市場出現這種十分荒涼的“蕭條”景象,棉農和業主心里不免發慌,棉花遭遇多年以來少有的“熊市”。
1、交售進度很慢,同比減慢一半。監測結果,交售進度9月15日前為1.5% ,比上年同期慢0.5個百分點。9月30日前為8.4% ,比上年同期慢一半。預計今年滯后一半以上,市場無奈情緒濃厚。
2、籽棉售價一路走低,同比降幅從一成增至兩成多。監測結果,籽棉售價9月15日前為 2.73元/斤,比去年同期減0.20元/斤。9月30日前為2.73元/斤,比去年同期減0.10元/斤。去年10月30日籽棉售價3元/斤,今年同期下降到2.2-2.3元/斤,降幅26.6%,市場冷冷清清,這與期望每斤3.1~3.3元的價格背道而馳,相差甚遠,棉農心急如焚。
3、當前市場遭遇“熊市”,棉農恐慌,對預期價格徹底喪失信心。與上半年農資一路高漲的情景恰好相反,新棉價格一路走低,與棉農的預期價格恰好相反。進入10月本應為收購高峰期,然而當前有價無市,市場冷冷清清。棉農普遍惜售,收購企業觀望氣氛濃厚,有的沒有開秤,紡織企業不愿買,國內市場出現這種荒涼的“蕭條”景象,棉農和業主心里不免發慌,棉花遭遇多年以來少有的“熊市”,帶有牢騷。
四、針對嚴峻的產銷形勢,政府救市迫在眉睫
面對棉花嚴峻的產銷形勢,面對上半年農資漲價猛如虎,下半年棉價一路下滑和賣棉難,形成兩個*端的反差,我們要滿腔熱情關注棉花生產,滿腔熱情關注棉農增收,滿腔熱情出臺積*的救市措施,落實國務院第四季度關于做好糧棉收購工作,為此,呼請政府救市,該出手時就出手!對策措施建議:
1、大幅度增加儲備棉的收購,收儲數量增至200萬噸,國家儲備棉要抓住這一良好時機。國家決定于10月21日收儲新疆棉22萬噸,從數量看的確偏少。即便收儲增至200萬噸,也占不到總量的1/3,數量少了啟動不了市場。在區域布局上要兼顧新疆和內地。這也是效仿國家新近出臺收購東北稻谷、玉米和大豆等的做法。棉花關乎國計民生,關乎2億多的棉農收益,也應如此。同時,當前棉花遭遇“熊市”,也正是增加國家儲備棉的良好時機,國家啟動儲備棉收購符合市場調節原則,應快速啟動這一調控手段。
2、提高*低收儲價,建議328級籽棉*低收儲價提高到每斤3元。即便*低收儲價提高到每斤3元,與去年持平,測算棉農收益也將減168元/畝,減幅達三成多;全國棉花播種面積8789萬畝,棉農整體利益將要減少約150億元。這是因為今年上半年棉花生產成本增加135.7元/畝,加上全國單產水平降低4%所致。
國家決定于10月21日收儲新疆棉22萬*高到庫價(328級)12600元/噸,考慮加工費、運輸費和利潤約1000元/噸,測算棉籽價每市斤0.75元和衣分37%,籽棉收購價每斤2.5~2.6元。從力保棉農少減收出發,價格的確偏低。
為此,建議328級籽棉*低收儲價提高到每斤3元,若37%衣分(除雜后),棉籽價每斤0.75元,則皮棉每斤6.8元;加上加工成本和利潤每斤0.5元,則皮棉每斤7.3元。若328級籽棉*低價提高到每斤2.85元,37%衣分,棉籽價每斤0.75元,則皮棉每斤6.42元;加上加工成本和利潤每斤0.5元,則皮棉每斤6.92元。
*近(10月10日)國家出臺糧食收購價格同比上漲一成多,如果棉花采取每斤3元這一*低價,將有利于保持全國糧棉合理的比價,進而保持糧經合理的種植面積,況且,棉花農資成本**增量大于糧食的50%上下。
3、增加收購資金,力保不打“白條”。按照國務院第四季度做好糧棉收購工作的部署,要增加棉花收購貸款,資金是否充足關乎收購工作能否做好,市場是否穩定。
4.擴大良種棉補貼,調動農民植棉積*性。一是補貼實行普惠制,棉花種多少良種補多少。二是提高補貼強度,補貼從15元/畝提高30~50元/畝。
5、進一步看好**,嚴格控制棉花進口。明年追加的配額外進口棉花要審時度勢,配額外關稅稅率一定不能降至3%。
五、政府重錘“救市”將產生積*的效果
1、有利于減輕金融危機對棉花生產和棉紡業的沖擊,有利于緩解棉花供需矛盾。目前全球金融危機正向實體經濟蔓延,對棉紡業的沖擊還將持續。在危機面前,政府采取收儲措施是適宜和恰當的,政府對棉花采取救市理所當然。
2、有利于減輕農業通脹的壓力,有利于棉農增收,進而有利于拉動農村消費,這是落實中央關于促進農民增收的舉措。棉花關乎國計民生,關乎2億多的棉農收益,救市有利減輕上半年輸入性通貨的壓力。今年上半年棉花生產遭遇“雙高漲”的重壓,由于農資暴漲,上半年現金成本增135.7元/畝,增幅達到近三成。農民講,“農資漲價猛如虎”,預計全年生產成本增200元/畝,增幅20%以上,達1200元/畝。
3、有利于保持全國糧棉雙增長的新格局。加入WTO以來,我國出現少有的糧棉雙增產和雙豐收的新格局,即全國糧棉同步增產,這一良好格局是多年農業結構調整取得的積*成果,應該珍惜。如果救市不到位,明年或今后幾年植棉面積大減,對滿足棉花需求很不利,同時,一旦糧棉雙增產的格局被打破,重建則需很多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毛樹春 王香河)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