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甘肅工作站掛牌
殘破漢唐珍貴紡織品將在甘肅省博物館“返老還童”
經過歷時三年的籌備,“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甘肅工作站”于12月5日在甘肅省博物館掛牌成立,這也是我國西北地區**一家紡織品文物保護基地。目前該工作站共有專業修復人員5人,均具有獨立的研究和修復能力,今后工作站將立足甘肅、輻射西北,承擔起紡織品文物修復的重擔。
當天,甘肅和江蘇兩省的文物局負責人和中國絲綢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的負責人以及工作站相關技術負責人出席了掛牌儀式。
甘肅省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是上世紀60年代與故宮、上海博物館同時成立的國內**批文物保護修復中心。中國絲綢博物館是全國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大的絲綢博物館。2010年10月,國家文物局批復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設立了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該館在紡織品文物修復保護領域的技術在國內**,科研和修復水平在國際上占有**地位。
據介紹,甘肅省作為文物大省,出土了大量圖案精美、制作精巧的紡織品文物,尤其以漢唐時期的絲路遺珍為代表,具有很強的地域代表性和研究價值。但由于紡織品文物質地脆弱,難以保存,歷經千年,存留下來的紡織品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缺、皺折、糟朽等病害。為提高紡織品文物的保護與研究能力,經與中國絲綢博物館洽談協商,自2015年起,甘肅省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建立“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甘肅工作站”。期間,甘肅省博物館多次選派文物保護修復人員赴中國絲綢博物館進行學習和培訓,培養了一批具有較高技能的紡織品修復專業人才。
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在掛牌儀式上表示,“甘肅段是古絲綢之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甘肅境內出土的古代紡織品非常有地域特色,我們非常重視與甘肅省博物館的合作,希望我們雙方通過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全方位交流,能夠幫助甘肅省博物館切實提高紡織品文物的修復水平,通過他們的努力工作,讓更多漢唐的珍貴文物能夠以精美的面貌展現在世界觀眾的面前。”
據甘肅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介紹,這幾年來,甘肅省博物館先后派出9人(次)前往絲綢博物館學習,目前這些人已成為了修復站的骨干力量。同時,為順利開展文物科技保護工作,提升文物保護修復能力,甘肅省博物館不斷加強文物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近期,新改建的152 0173 3840平方米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并依據博物館館藏文物特色、數量等,設立了實驗室,儀器檢測分析室,金屬、陶瓷、紡織品、壁畫和塑像等文物修復室。
(來源:中國甘肅網-每日甘肅;時間:20181206;鏈接: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8/12/06/012078979.s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