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細雨輕風萬物滋,田園春色正應時。近段時間,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天府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田間地頭一片忙碌,社員們在忙著給152 0173 3840畝香妃海棠果樹進行修剪、拉枝、追肥作業。
天府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名稱里雖然有“苗木”二字,但在2012年,合作社理事長牛占江在一次出國考察中發現商機,隨后帶著大家試種100畝香妃海棠,開始賣起了果子。“種香妃海棠費時費力更費錢,頭幾年掙不上錢,社員們都想打退堂鼓。”牛占江說,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
從2015年起,呼圖壁縣連續4年舉辦海棠花節,吸引了大批游客享受田園樂趣,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發展,也讓牛占江嘗到甜頭。自2017年起,通過土地流轉,牛占江將152 0173 3840畝地全部種植香妃海棠。他告訴筆者,海棠花節引來了眾多游客到香妃海棠園游玩。香妃海棠果口感脆甜,更是受到市場青睞,每公斤可以賣到50元。去年9月,香妃海棠果實現大豐收,合作社售出了近80噸果子。
筆者留意到,在大片的香妃海棠樹林里,社員在平整樹間的土地,每兩棵海棠樹之間間距較寬,這有什么玄機?牛占江笑著說,今年要在果樹行間套種金絲栗瓜,當地俗稱丑瓜,又稱為貴族南瓜,在南瓜界也是“地位顯赫”。
152 0173 3840畝香妃海棠收獲80噸,收入近200萬元,丑瓜一公斤賣5元,每畝純收入千余元……牛占江給筆者算了一筆增收賬。“農業要增收,關鍵是調結構、變思路。”牛占江說,對很多農民來說,要改變多年的種植習慣并非易事。農民愿意種什么主要看效益,結構調整不僅是不同品種面積的調整,更是不同種植模式的變化。
從冬到春、從夏到秋,昌吉州按照“穩糧、優棉、強種、擴畜、精果、增飼草、興特色”的思路,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昌吉州按照“穩糧、優棉、興特色”的發展布局,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區域布局更加合理,“東糧、西棉、中特色”的種植格局基本成型,農作物優勢更加突出。昌吉州計劃播種農作物740.3萬畝,其中小麥210萬畝、玉米110萬畝、棉花200萬畝、瓜菜44萬畝、其他作物176萬畝。
同時,昌吉州抓好以奇臺縣、吉木薩爾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為主的210萬畝優質小麥基地建設,調減山旱地小麥面積,將春小麥種植在保灌區和豐產田,擴大有機小麥種植面積,引導農戶種植新冬22號、新冬18號等優質小麥品種和有機小麥,提高農戶種糧效益。截至目前,昌吉州已完成小麥種植217.3萬畝,其中冬小麥127.9萬畝,完成自治區下達110萬畝任務的116.3%;春小麥89.4萬畝,完成自治區80萬畝意向種植任務的111%。
昌吉州以瑪納斯縣、呼圖壁縣、昌吉市和農業科技園區為棉花優勢產區,全州種植面積穩定在200萬畝以上。各縣市結合實際確定本區域主栽品種,每個縣市主栽品種不超過3個,加快退出生產上有明顯缺陷、種性退化、種植面積較小的棉花品種,要求主栽品種占90%以上,切實將棉花品種數量調下來,原棉一致性提上去,從根本上解決棉花品種數量過多導致原棉一致性差的問題。
此外,昌吉州建設瑪納斯至阜康“百里葡萄長廊”,鞏固10萬畝優質釀酒葡萄基地規模,推進“葡萄+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加強30萬畝鮮食果品基地和30萬畝苗木花卉基地建設,推進傳統綠化苗木向特色景觀苗木轉型,提升林果效益。穩定以番茄、紅花、鷹嘴豆、中藥材等為主的150萬畝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面積。
一年又一年,農業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將為昌吉州農民實現增收致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來源:新疆日報;作者:王薇;時間:20190530;鏈接:http://wap.xjdaily.com/xjrb/20190530/132469.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