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上世紀70年代,濱州市楊柳雪村人在一片鹽堿灘上創造了連續七年糧棉雙高產的奇跡,從此,楊柳雪成為全國棉花生產典型。9月8日,全省棉花產業技術研討會暨重點技術培訓會議在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楊柳雪村召開。棉花地頭,八市棉花站長為推進棉花生產高質量發展各抒己見。
加強品種更新
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本次會議梳理了山東省“十三五”期間棉花生產與棉花產業存在的問題、技術瓶頸,研究山東省棉花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據山東省棉花技術指導站站長王桂峰介紹,山東棉花單獨分項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這是152 0173 3840年來**次。
來自濟南、東營、濰坊、濟寧等8市的棉花公共管理服務站長、承擔2020年全省棉花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縣(區)分管局長和技術負責人,承擔2020年棉作結構調整優化項目縣(區)技術負責人參加會議。“大家都很積*,我們下決心改變山東傳統棉花生產業態,調整優化棉作結構,建立綠色高質高效棉花耕作制度配套體系。《山東省棉花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預計11月初完成編擬工作。”王桂峰說。
“1984年聊城的植棉面積達到480萬畝,是歷史峰值。然而去年只有6萬多畝,這是天壤之別。”聊城市棉花工作負責人劉吉貞建議,“十四五”規劃要向綠色要效益,要加強品種的更新換代,要提高棉農效益的綜合素質。
據菏澤市農業農村局許向陽站長介紹,2016-2019年,菏澤植棉面積下降很厲害,總產不斷減少。現在,整個菏澤也就70萬畝多一點,主要集中在巨野、成武、單縣,多數以蒜套棉為主。“魯西南光熱資源豐裕,多數區縣都適宜棉花生產,只要價格合理,品種和技術適當簡化,對比種植效益有所提高,菏澤市棉花生產仍有恢復的可能。”許向陽建議,“十四五”規劃要搞好棉花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如水、電、路、排灌設施等,保障棉花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順利實施,降低棉花生產成本。
而在濰坊市農業農村局鄭以宏站長看來,適合的就是*好的。濰坊地產棉花纖維粗短、含糖量低,尤其適合做棉被。他建議,編制棉花“十四五”規劃要以品牌為引導,打造山東棉花特色品牌;要把紡織、經營、生產連起來,只有前端連得好,末端才能有價值;在管理環節,要把檔案建起來,這樣才更可信,真正形成區域棉花產業鏈。
縮短吐絮期
研發全程機械化技術
山東是全國產棉和用棉大省,植棉面積居全國第二位。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育種室副研究員趙云雷博士分析,受全國總體植棉形勢的影響,近年來山東植棉面積出現了下降趨勢。棉花生產缺乏廣適性優勢替代品種,傳統優勢品種魯棉研28、魯棉研37、魯棉研39等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生產上對高產、廣適等性狀的需求,但是品種的綜合性狀仍然不能滿足生產上對簡化種植與機械化采收需求。
山東省機械化植棉水平偏低,棉花耕種收的綜合機械化水平約55%,而小麥的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8%,玉米的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7%。機械化水平低直接導致了植棉成本的增加和棉農植棉積*性的降低。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發棉花全程機械化植棉關鍵技術,包括耕地、播種、覆膜、病蟲防治、化學控制、打頂和采摘環節等的機械化,并通過農機農藝融合,實現綠色高效植棉。
對于山東“十四五”規劃,山東棉花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汝忠建議,要做到農技農藝深入融合,山東必須做到適宜內地農業經營規模的中小型機采化采摘棉作業,深度探索現代紡織工業訂單化生產優質棉。
趙云雷建議,進一步強化對原棉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包括優質棉綠色生產技術和棉花脫葉催熟、集中吐絮等機采核心技術。選育早熟、優質、抗旱、耐鹽堿、適宜輕簡化栽培機械收獲的高質量短季棉花新品種,為適應棉花產業發展需求做好品種儲備。同時,探索“科研-生產-加工-流通-紡織-服裝-貿易-金融”全產業鏈產業發展模式。
山東農大孫學振教授建議,山東棉花必須改變耕作制度,縮短吐絮期。加大對優質、高產、多抗品種的選育,尤其加大選育吐絮集中的品種,適宜機采的品種。其次,他建議加大對棉花副產品的加工利用。棉籽是高蛋白優質飼料原料來源。棉籽油脫毒后,價值比花生油還高。
趙云雷也建議深入研究麥(油)后棉、麥套棉、蒜套棉、菜套棉等綠色高效植棉模式,不僅提高單位面積收益,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對緩解我國食用油料依賴進口的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