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自今年2月下旬起,持續高位運行的棉價連續三個月出現瘋狂下跌,從每噸35000元到24000元,整整縮水了近1/3。棉花產業鏈上的棉農、棉企、紡企都“糾結”在棉價里。在山東棉花主產區德州、聊城等地,許多地區的農戶家中還有近30%的棉花沒有銷售。普通棉農家里一年要少收入7000多元。為什么棉農在棉價高的時候沒有出售呢?經常與棉農打交道的德州武城縣商販陳新軍說,棉農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引是關鍵因素。
陳新軍:老百姓對市場了解多少啊。那時候**漲一毛,天天漲錢誰也不賣。價格平穩的時候棉農銷售的心里還比較正常,大漲大落的時候他就不知道這個東西值多少錢了。
紡紗作為籽棉加工成皮棉后的**道工序,日子同樣“冰火兩重天”。據了解,現在德州以棉花為主要原料的紡織企業60%以上限產。山東濟寧紡織廠滿長華告訴記者,年前買進了高價的原料,辛苦生產出來的卻是低價的紗。產品需求量減少,更是雪上加霜,他們的日子實在不好過。
滿長華:棉花價格下跌很多,但是成品價格下跌也很多。現在棉紗棉布定制品種都很少。基本上下游不要貨。我現在用的棉花都是春節前買的棉花。目前已經維持了三個多月了。
雖然有時明知要虧,一些企業還是要“咬牙硬撐”。滿長華無奈的說。
滿長華:我們要停產限產,一部分人員沒辦法安排,怕造成工人情緒不好。但紡織企業銷售不太好,銷售庫存越來越多。企業的資金也比較緊張。沒有辦法,只要客戶要,有現錢,虧的多一點,也得拿現錢。因為得交稅啊,交公積金,買原料。
為保護棉農利益,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今年3月提出,以標準級皮棉每噸1.98萬元的*低收儲價不限量收購,這一政策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棉花的*低保護價制度。中棉集團副總裁王萬祥認為,棉花產量穩定是后續產業鏈穩定的“萬本之源”,國家在種棉補貼、臨時收儲制度方面都應加大力度,以保持棉價基本穩定。
王萬祥:如果和糧食的比價關系來看,確定一個保護價,棉農有一個種棉的積*性,種棉花種的太少對紡織企業更加不利。*近兩萬五這個價格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