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麻流通經濟研究會會長黃進于10月14日至21日對安徽省棉花形勢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棉花減產比預計嚴重,供求形勢更加嚴峻,棉花價格繼續攀升,紡織企業承受能力已接近*限,棉花質量低下,供銷社棉麻企業正失去主渠道地位。 具體調查報告內容如下: 關于安徽省棉花形勢的調查報告中國棉麻流通研究會會長 黃進 當前棉花形勢嚴峻。為了解實際情況,我于10月14日至21日到安徽進行了調查研究。 安徽是我國棉花主要產區,去年產量706萬擔,名列全國第四大產棉省。南部是長江流域棉區、北部是黃淮流域棉區,因此頗具代表性。這次調查,我先后走訪了皖南的無為、巢湖和皖北的懷遠、臨泉等產棉縣,查看了棉田,訪問了棉農,并同縣領導及供銷社、棉麻企業的負責人交換了意見,還聽取了國營大型紡織企業和私人紡織企業對當前棉花形勢的看法??偟挠∠笫牵好藁p產比預計嚴重,供求形勢更加嚴峻,棉花價格繼續攀升,紡織企業承受能力已接近*限,棉花質量低下,供銷社棉麻企業正失去主渠道地位?,F將情況報告如下: 安徽省及棉區各級政府都很重視棉花生產。由于去年后期棉花收購價格較高,棉區政府有意識引導農民多種棉花,以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今年全省種棉650萬畝,比去年增加100萬畝,增長20%。無為(安徽省*大產棉縣)種58萬畝,比去年增加10萬畝;懷遠縣去年種24萬畝,今年種32萬畝,增幅達33%。但今年安徽省從春到秋棉由都遭到多年不遇的災害。春天低溫多雨,育苗推遲半個月;六、七月間淮河水災,棉田絕收128萬畝,其中懷遠縣絕收達11萬畝,占棉田面積31%;七、八月間全省高溫,棉花授粉困難;八月中旬開始,全省再次出現陰雨天氣,造成蕾鈴脫落嚴重;九月天氣較好,秋桃不少,但國慶期間全省陰雨連棉,隨后又遇冷空氣,影響秋桃生長。我們在皖北看到一幅奇怪的景象:在棉花地里,棉農正在拔掉結滿青果的棉株,問為什么?棉農說“去年一畝地能收500斤籽棉,今年只能收152 0173 3840-170斤。”據幾個產棉縣的領導估計,皖南約減產40%,皖北約減產60%。按此推算,今年安徽全省的棉花產量難以超過400萬擔。 由于受災嚴重,棉花收購季節推遲,質量也大不如前。我們先后查看了5個收購站,都是剛開秤不久,收的棉花數量很少,比正常年份推遲約一個月。從已收的棉花看,質量很差,四、五級棉占多數,而且水份普遍在14-15%,有的高達18%。 棉花質量雖然不好,但歉收已成定局,而紡織企業又急需原料,因此棉花收購價格仍然逐日上升。無為縣9月20日籽棉收購價2.7元/斤,10月15日已經漲到3.4元/斤(折合皮棉約8元/斤),比去年的收購價格提高了50%。水漲船高,棉花銷價也在迅速上升。蕪湖裕中紡織廠反映,國慶節前購進的棉花是1.3萬元/噸,10月15日是1.68萬元/噸,10月16日報價競漲到1.85萬元/噸,他們已無法承受。 從所到的幾個縣情況看,供銷社棉麻企業收購的棉花明顯少于其他渠道(主要是私營紡織企業和個體企業在收購)。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價格受限。農發行規定:凡收購價格超過500元/擔(皮棉)的不予貸款。折算下來,收購籽棉不得超過2.2元/斤,按此價格,供銷社棉麻企業根本無法收上棉花。二是缺乏資金。農發行還規定,欠款多的企業不得貸款。無為縣供銷社棉麻公司因歷史包袱重,掛帳多,貸不到收購資金,靠職工集資收購了20萬斤籽棉,僅占全縣收購量的1/3。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在棉花的收購環節實際上已被棉販占領。他們到農民家里,或者直接到田間地頭把農民剛摘下的棉花收購上來賣到收購站。有的甚至經過兩道手。我們在懷遠縣遇到一位正向收購站交售棉花的人,他賣的棉花是另一批人從棉農那里收來的,他是第二道,每斤籽棉賺幾分錢,**能掙一千多元。去年賺了十幾萬,今年棉花減產只能賺五、六萬。據他講,**道差價更大,每斤籽棉能賺1-2角錢。由此可以看出,棉農并沒有從棉花價格中得到全部實惠。 據了解,安徽省當前的棉花形勢和問題在周邊各省也同樣存在,只是安徽受災*重,減產幅度更大一些。為了緩解當前棉花供求的嚴峻形勢和棉花流通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采取緊急措施解決棉花市場平衡。9月,棉麻研究會曾預測今年國內棉花產量500萬噸,需要量700萬噸,缺口200萬噸。根據近期棉花生產形勢的變化,國內棉花產量已不可能達到原來的預計,而國家儲備和工商庫存都已很薄弱,已無多少潛力(我們訪問的兩個紡織廠都僅有幾天的存量,棉麻企業也多數沒有庫存),因此國內供需缺口將比原預計擴大。為了保持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良好勢頭,當前**的出路是增加進口。但由于受配額的限制,許多紡織企業難以得到進口資源(包括蕪湖裕中紡織廠這樣的大企業),而今年的89萬噸配額也遠不足以彌補供求差距。我認為,設定進口配額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內棉花生產不受過大的沖擊,但在國內資源嚴重不足,棉花的收購價格保持較高價位的情況下,配額就只能束縛紡織工業的發展。因此今年應打破配額的限制,按需要增加進口??紤]到國際市場的棉價也在上升,為保持我國紡織品的競爭能力,增加進口的棉花仍需執行配額內的低關稅政策。 2、加強國家對棉花市場的調控力度。我們調查所到之處都反映棉花放開后,國家調控能力削弱了。一是儲備棉數量太少,不僅起不到平抑棉花價格的作用,也解決不了紡織工業的應急需要。今后應在棉花豐收的年份和國際市場棉價較低時增加國家儲備,既可解決棉賤傷農,穩定棉農的收入,又可以加強國家對棉花市場的調控能力,保護紡織工業的健康發展。豐儲歉吐,必然是入庫價低,出庫價高。雖然有儲備費用,但算大帳,對國家只有利而無弊。二是市場管理薄弱。棉花放開后,無照經營者很多,擾亂了市場秩序。我們遇到的那位棉花二道販子就承認自己是無照經營,每天用大噸位汽車販運棉花,卻無人過問。軋花廠盲目發展的問題在安徽省棉區也同樣存在。無為縣原有軋花廠40家,加工能力已能滿足需要,而且布局合理,但近年來發展到152 0173 3840家,加工能力超過需要好幾倍。我們在無為縣看到一份巢湖市10月15日的報紙公布了近期批準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其中巢湖市(轄3個縣)就有106家。據說還有不少是未經批準的。多家競爭資源也是造成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三是質量管理跟不上。今年安徽省棉花質量差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災害,但據紡織企業和棉花公司反映有些棉花販子在棉花中摻短絨和滑石粉,嚴重破壞了棉花質量。在資源緊缺,多家爭購的情況下,市場管理和質量管理部門應增加人力,加大管理和監督力度。 3、放寬貸款限制,支持供銷社棉麻企業收購棉花。棉花放開經營后,供銷社棉麻企業依靠自身的經營能力和農發行的貸款支持,一直在棉花流通中發揮主渠道作用。今年農發行采取的棉花貸款“雙限”政策的出發點是控制棉花價格,動機是好的。但由于經營棉花的各類企業眾多,總體資金雄厚,而紡織企業在承受能力范圍的也不得不高價購進原料以維持生產。在這種情況下,農發行的貸款政策不僅起不到平抑棉價的作用,反而限制了供銷社棉麻企業收購棉花。如不放寬限制,今年的大部分棉花資源將掌握在私營企業和個體棉販手中,給棉花市場造成隱患。放寬限制,一是允許棉麻企業隨行就市開展棉花收購,不設價限。可以提供全額資金,也可按每擔棉花500元安排貸款,其余由企業自籌。二是給有歷史掛帳的棉麻企業提供貸款(多數企業的歷史掛帳是過去承擔政策經營時造成的)。為保證農發行的資金安全,可以用收購上來的棉花作為抵押,棉花銷出后立即歸還貸款。 4、棉花經營企業要增強風險意識。今年棉花市場存在多變因素,*主要的是紡織企業承受能力。據蕪湖裕中紡織廠廠長介紹,由于棉價過高,安徽20多個5萬錠以上大中型紡織企業只有4家盈利。該廠雖能維持,但也采取兩項措施:一是部分停產。過去每天用58噸棉花,現在只用35噸。已有三分之一的設備停機,工人已放假回家。二是提高使用化纖的比例。過去每天只用2-3噸,現在已增加到9噸多。蚌埠的大宏紡織品有限公司是新辦的私營紡織企業,該廠廠長表示,如棉價超過1.9萬元/噸,他們也難以承受。目前,32支紗的市場價格在2.4萬元/噸左右,如果紗價降低,紡織企業必然會進一步減少購進棉花,促使棉花銷售價格下降。因此,棉花經營企業要密切關注市場形勢變化,慎重決策。勤進快銷、薄利多銷。避免再次出現2000年度一些企業高價購進、低價售出造成虧損的沉痛教訓。 "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