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湖南洞庭湖畔,綠意盎然。雖然受年初冰雪災害影響棉花播種季節推遲數日,但絲毫擋不住華容縣團洲鄉團南村棉農李立新的植棉熱情。作為華容銀華棉花合作社社員和聯絡員,李立新高興地告訴記者:“入了合作社,產前統一供應良種,產中統一技術服務,產后統一收購運輸,不僅價格有保證,還給入保險、墊付資金,合作社真是咱棉農的家!”
張總經理領辦合作社
湖南省華容縣是全國**的產棉大縣,全縣棉花種植面積均穩定在40萬畝以上,年產籽棉200萬擔,產量和面積均居全省**。同時,全縣依托豐富的棉花原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紡織產業。紡織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的8家,發展到現在的19家,紡紗規模從90年代的5.8萬錠發展到現在的50萬錠。初步形成了棉花生產、銷售、收購、加工一條龍,棉花產業成為了縣域經濟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華容縣在棉花產業長足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顯現。一方面,眾多棉紡企業需要大量的優質棉花,而由于華容縣一家一戶種植棉花的方式,造成品種雜亂、品質參差不齊,而且很難統一收購,無法保證企業穩定的優質的棉源供應。另一方面,分散的一家一戶的棉農處于弱勢地位,生產中缺資金、缺技術、缺服務,銷售時對于部分企業拒收、限收、壓級壓價、打白條等無力應對,市場波動、自然災害、人為原因等都會對棉農造成傷害。
如何解決這個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呢?中國棉花協會理事、湖南省棉花協會副會長、岳陽市華昌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燕想到了建立棉花合作社的辦法,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構建農企雙贏的平臺。不惑之年的張燕憑著20多年商海打拼的經驗和多年棉業經營的歷練,先在河北省創辦了廣宗縣銀豐棉業有限公司、邢臺銀豐油脂有限公司、南宮市白云棉花有限公司,成為當地****的擁有軋花、脫絨于一體的棉花加工企業,公司年產值近億元。2005年4月,張燕把目光轉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湖南省岳陽市的棉花大縣———華容,成立了岳陽市華昌棉麻有限公司。隨后,張燕又在華容縣*大的棉花產地———團洲鄉建成了占地20畝、投資300萬元的200型軋花廠和投資152 0173 3840多萬元的400型棉花打包機軋花廠,并在華容縣石伏山工業園投資6000萬元興建了一個擁有6萬錠規模、兩條汽流生產線的合資棉紡廠———華容華昌紡織有限公司。
張燕的想法與華容縣縣長汪濤的思路不謀而合,汪濤表示鼎力支持。隨即企業雷厲風行,縣里各部門一路綠燈。從籌建委員會、制定合作社章程到社員情況摸底以及辦理工商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等手續一個多月全部完成。
棉農找到回家的感覺
2007年4月28日上午,華容縣團洲鄉墟場上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由湖南省銀華棉麻產業集團和岳陽華昌紡織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的湖南**個棉花專業合作社———華容銀華棉花專業合作社隆重成立。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陳德禮,岳陽市委常委韓建國,華容縣縣委書記向偉雄、縣長汪濤等領導悉數到場。
合作社成立一年,運行良好。作為合作社副理事長的張燕介紹,合作社對入社農戶至少從五個方面給予了扶持。一是搞好技術指導。在棉花生長期間及時準確地搞好棉蟲害的防治和田間管理,去年共下發技術指導性建議資料16期1.2萬份。二是提供了資金扶持。為了降低社員生產成本,減少社員因農資賒銷帶來的資金壓力,去年為入社農戶發放無息生產扶助資金近500萬元。三是做好了產后服務。為了減輕社員的倉儲壓力和運輸難度,合作社購進籽棉包裝袋5.3萬條免費供社員使用,合作社出資上門收購。同時,在收購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確保入社棉農籽棉的現金兌付。四是從今年起,合作社出資為所有社員買了保險,降低棉農的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五是爭取省供銷社等上級部門支持,幫社員聯系平價農資,減少因農資漲價給棉農帶來的損失。
為了打造棉花品牌,合作社主推清華大學生物系研制的湘雜棉4號和省棉科所研制的湘雜棉10號兩個優質棉品種,并在團洲鄉團南村和團北村建立3000畝棉花良種培植實驗區,首批團北村8戶棉農的棉種全部免費提供。
去冬今春,由于受國家從緊貨幣政策的影響,大部分企業收購資金嚴重不足,當地棉花大量積壓。合作社在確保入社農戶現金兌付的情況下,積*籌資1100多萬元,收購未入社棉農的籽棉,大大緩解了部分農戶春耕備耕生產資金的壓力。
災害彰顯小社大作為
一場五十年一遇的冰凍災害,使華容農作物受損嚴重,為了將災害損失降低到*低限度,華容銀華棉花專業合作社在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開展了“搶抓救災補損,促進春耕備耕”的主題活動。
為了摸清入社社員農作物受損具體情況,合作社組織10名專業技術人員,分成5個小組奔赴團洲鄉18個村場,開展救災補損摸底工作,調查結果顯示,入社農戶受災1.1萬畝,成災6500畝,直接經濟損失100多萬元。
針對受災的情況,華容銀華棉花專業合作社迅速補救。先是積*籌措春耕備耕生產資金880多萬元,備足了入社農戶所需的農膜、農藥、肥料等生產物資,確保了入社農戶春耕備耕所需物資及時到位。接著,對社員開展田間管理指導。合作社以村場為單位,委派技術員進村入戶下田間,指導入社農戶搞好春季作物的冰凍受災、防病治蟲、田間管理等工作,做到大災之年無“大”災,確保入社農戶春耕備耕生產緊張有序的開展。
為了恢復因雪災受阻的團南、團北棉花良種基地建設,合作社指派專人進駐上述兩村,配送種子300斤,備足了所需的生產物資,并召開專題講座,指導群眾搞好棉花育苗、防病治蟲、田間管理等知識,確保了基地工作的順利開展。
銀華棉農合作社成立當年,入社農戶就超過1000戶,棉花種植面積1.1萬畝,總產量達7萬擔,入社農戶人均增收600元左右。團洲鄉黨委書記胡渝華介紹,目前,入社農戶已達到2000戶,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張燕解釋,由于合作社運行資金緊張,暫時不能滿足全部棉農的入社愿望,不會盲目擴張,只能夠循序漸進,滾動發展。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