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陽棉花協會的運作情況及本年度棉花產購銷形勢、相關政策和建議--中國棉花協會理事、射陽縣棉花協會理事長陳占龍在2003年度全國棉花形勢分析會上的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代表,射陽縣是江蘇北部地區的沿海農業大縣,103萬人口、150萬畝耕地面積、2795平方公里。自1988年入庫皮棉超百萬擔在全國奪魁以來,已先后六次蟬聯產棉**縣,2002年企業收購入庫皮棉總量達155萬擔。下面就協會的工作向各位做一下匯報。 一、英雄出于亂世,改革催生“協會” 棉花是射陽的傳統種植項目,廣大農民以精于植棉自豪,又賴于棉花生存。全縣30萬農戶、40多萬勞動力,家家種棉花、人人會植棉,多年來一直是全縣財政收入和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計劃經濟年代,行政壓力逼著農民植棉,那時農民只管產,不管銷,雖然落得輕松,但種植熱情不高。改革開放以后,利益驅動著農民擴大棉花種植,從比較效益中農民對植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植棉的面積從50萬畝、60萬畝到近幾年的70萬畝左右。可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棉花的流通秩序到了新舊交替的十字路口。國家宏觀指導上采取了市場開放政策,經營權限被打破,地域管轄被取消,社會經營力量紛紛介入棉花市場。棉花價格過去一直由國家確定,農民產出的棉花早賣不是,遲賣也不是,經營單位低價收購不是,高價收購也不是,棉花企業原料和產品常出現價差倒掛。農民手足無措,經營競爭無序,企業更是叫苦不迭。棉花大縣出現了**的市場大亂,政府管無政策依據,不管又市場無序。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適應入世要求,縣委投入了關注,縣政府也開始積*思考,一些棉花收購、加工以及用棉企業也希望組建棉花協會。射陽縣棉花協會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當年自愿報名入會的成員單位就達31家。我們協會的宗旨是:以社團自治的手段達到產銷對接的目的。協會的定位堅持“調控、鏈接、指導、提高”八字方針。通過二年來的運作,棉農、流通、紡織三者受益匪淺。今年我們又將植棉大戶的代表吸收加入協會,使會員總數達到了102個。 二、立足綜合調控,兼顧三者利益。 我們堅持在兼顧棉農、流通、紡織三方面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協會的調控職能。一是價格調控。協會專門成立了由會員代表參加的價格指導委員會,注重收集分析國內外市場信息,形成科學合理的指導價格,超前發布,并根據市場的行情適時調整。由于這個價格綜合了各方面的因素,使經營者做到有據收購,農民可以放心繳售,企業也樂于接受。在國家組織的專項抽查中,我們的做法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二是行為調控。為規范生產、經營、銷售行為,我們制定了《會員單位行為自律公約》和《百分考核細則》,注重加大對整個管理過程和各經營環節的自治力度,嚴格考核,重獎重罰。為協調各方面的矛盾我們還建立了“會員會、理事會”制度,遇到問題大家坐下來商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針對無證加工、超范圍經營、地方保護等突出問題,為保護會員利益,我們還及時向縣委、縣政府提出《關于切實做好棉花流通工作的建議》、《關于全縣棉花加工能力情況調查》等書面材料,得到了政府的采納和支持,較好地鞏固了全縣的棉花市場秩序。三是資金調控。籌集收購資金是棉花收購的頭等大事。特別是國家信貸政策調整以后,“等、靠、要”的傳統習慣已經成為歷史。協會提出,不等不靠,主動出擊,超前組織、未雨綢繆。我們奔走于縣內各大銀行,關鍵時候還請縣委、縣政府領導出面,向省市等上級行求援,同時利用全縣棉花資源優勢,企業的商界信譽,大量引進客戶資金,千方百計保證不向棉農打一張白條。 三、發揮鏈接職能,規范流通秩序。 鏈接作用是協會又一職能,我們堅持不斷創新棉花市場管理模式,探索棉花市場新機制。2001年我們提出了“資格+準入”的運行模式,又相繼推出“過五關、經六審”方案,無論縣內企業,還是縣外企業,凡在我縣境內收購棉花都在資格、硬件、消防、納稅、資金等方面“五關把嚴”,并主動和計委、經委、消防安全、質監、工商等部門鏈接,聯合組成“六堂會審”,再發放“合格證”。每年棉花收購的關鍵時刻,協會總要主動到有關行政執法部門登門協調,由縣內工商、質監、公安、消防安全等執法部門聯手,組成綜合執法大隊,重拳出擊,強行入軌。二年來,先后查出各類非法加工案件60多起,涉及案金額達100多萬元,與此同時,我們還把協會的工作做到鄉鎮,督促鄉鎮成立班子,落實責任,保證棉農有序出售棉花,堵住了非法經營口子,穩定了全縣棉花購銷的經營秩序。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協會雖然是個群眾團體,不具備法定的權力,但是組成人員全面,各方利益兼顧,在市場自治中的威信是崇高的,協會在政府與市場,棉農與流通,流通與紡織之間的橋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四、拓寬服務領域,促進產業升級 協會的威信來自于服務的優劣。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抓服務:一是抓源頭服務,棉花生產是棉花市場的源頭,沒有棉花生產就談不上棉花市場,沒有棉花的高品質就沒有棉花企業的高效益。我們堅持從棉花高產優質品種的引進和適用栽培技術的推廣抓起,注重收集品種改良信息,及時向棉農推進新品,使全縣棉花良種覆蓋率達到了100%,還多次邀請國內棉花專家到我縣舉辦棉花栽培技術講座和棉花栽培技術高層論壇,不斷提高棉農的植棉水平。二是抓外圍服務。市場的健康發育離不開綜合的外部環境,我縣的棉花市場還十分稚嫩,更離不開協會的精心呵護。我們堅持從政策、法規、信息、融資等外圍工作入手,想方設法為棉農排憂解難,為企業分憂解愁。三是抓終端服務。棉產品終端市場的旺衰是棉花產業興敗的決定因素,我們抓住中國入世的契機不斷開發棉花的產業商機,通過專業刊物,棉花簡報、互聯網、主題招商等形式,讓世界了解射陽的棉花,讓射陽的棉花走向世界。由于我們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有力地促進了射陽棉花產業的不斷升級,全縣今年棉花種植面積已突破75萬畝,盡管遭受了特大洪澇和低溫寡照等災害,預計總產仍可達100萬擔以上,全縣現有各種性質的大小收購站、點420多個,經省政府資格認定的收購加工企業90家。其中江蘇雙山紡織集團每年向國家繳納的稅收達到3000多萬元,鹽東鎮紡織工業園區,被省委書記李源潮同志譽為江蘇紡織業的“航空母艦”,全縣百萬人民正在為實現縣委“把射陽建成中國新紡都”的宏偉目標而努力拼搏。 我們堅信,在中國棉花協會的領導下,全國的棉花產業大有希望,我縣的棉花協會也將以更加扎實的步伐走向明天,走向輝煌。 謝謝大家。 "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