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為**小規模分散經營農戶走向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破解“小農戶”實現“大生產”的難題,2013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52 0173 3840億元,逐步在全國實施了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政策,即對接受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農戶按畝給予補助,在尊重農戶獨立經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集中連片推進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通過財政支持社會化服務,綠色高效生產方式得以普遍實施,重要農產品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高,有力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取得了多贏局面。現將有關情況專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破解細碎化生產進行思路創新。農業現代化根本要靠規模生產。過去,我國主要通過土地流轉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間接實現規模生產。但目前,我國土地流轉率僅為36.9%,超過六成的耕地仍為小農戶經營,且受經營風險大、農戶流轉意愿低等因素制約,土地流轉增速已經放緩。而相對土地流轉,社會化服務直接推動小農戶實現規模化生產,服務組織無需承擔地租,經營風險大幅降低,發展潛力更大;小農戶能更多分享現代農業收益,還可保有土地經營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可接受或提供社會化服務,進一步降低成本或增加收入,各方均收益更高、風險更低。財政再給予補助、政府參與組織發動小農戶后,各方接受程度進一步提高,尤其是解決了小農戶整村整鄉統一接受社會化服務的問題,有利于在全國面上普遍實現集中連片的大規模生產,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的“彎道超車”。
(二)緊抓頂層設計和發揮基層創造性有機銜接。農業增效需要先進技術的集成運用。目前支農政策多為分環節、分品種的單項支持,碎片化突出且缺少明確的實施機制。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做到了緊抓頂層設計和發揮基層創造性的有機銜接。在頂層設計上,找準“集中連片推進”等政策關鍵點,在政策規定中加以明確,在培訓指導中反復強調,要求地方按要求實施。在發揮基層創造性上,將具體支持什么、怎么支持等交給基層自主決定,調動了縣鄉的創造性,提高了政策適應性。有的地方將其他單項支農項目統籌實施,實現支農資金從“環節分散支持”向“地塊集中推進”,成為涉農資金整合的新平臺。
(三)激發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優勢。堅持市場中性原則,重點從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拓寬市場空間的角度進行支持。一是公平補助。按照服務面積,對小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各類經營主體公平補貼,避免因支持特定市場主體而造成壘大戶、堆盆景。二是避免干擾市場。制定補助范圍和上限,原則上補助比例不超過服務價格的30%,單季作物每畝不超過100元。同時,健全市場發育成熟后財政支持逐步退出的機制,避免影響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二、主要成效
(一)實現了糧食增產。帶動小農戶集中連片耕種后,消除田埂、利用邊角荒地、減少季節性拋荒等增加了耕作面積,改進生產方式提高了畝產,收貨烘干倉儲環節減少了損耗等,糧食增產效果明顯。如山西壽陽縣嘉禾公司采用大型機械進行集約化田間管理,玉米畝產達到1092公斤,比周邊增產250公斤以上。社會化服務的增產效應,使農業生態修復與確保糧食安全不再“兩難”,為推進輪作休耕、退耕還林還草、優化農業結構等贏得了空間。
(二)增加了農民收入。據對遼寧、江蘇、浙江、山東4省數據測算,財政每畝補助不足100元,實現農戶畝均增收485.3元,戶均增收2911.8元,主要體現在:一是降本增收。通過統一機械化耕種收、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成本明顯下降。如福建建寧縣信遠合作社統一購買機防農藥,每畝節省成本20%。二是提質增收。通過標準化綠色種植、品牌建設等,農產品售價有所提高。如山東金豐公社服務的農戶,小麥、玉米每斤高出市場價0.05元-0.1元,高油酸花生每斤高出市場價0.4元-1.2元。三是就業增收。社會化服務改變了農民打工和務農“兩頭忙”的狀態,農民外出務工更加穩定,兼業農戶也能更多增加工資性收入。
(三)促進了綠色生產。一是提升了土壤肥力。長期以來,農戶為節省成本耕層過淺導致土壤板結,社會化服務引導農戶深耕深松、秸稈粉碎還田,增強了土壤抗旱抗澇能力,培肥了地力,作物產量明顯提高。同時,有效解決了秸稈焚燒問題,地方政府非常歡迎。二是減少了面源污染。如山西省有機旱作農業不用地膜實現糧食降本增產;遼寧彰武縣農藥用量每畝減少10%,化肥施用量減少17%;機械烘干服務從根本上解決了南方稻谷霉變等糧食浪費問題。
(四)助力了產業振興。一是壯大了服務組織力量。如山西洪洞縣農戶畝均節本增效22%,7個服務型合作社也實現增收20%;黑龍江超越現代玉米種植合作社服務面積從2018年的16.4萬畝,增加到2019年的50萬畝。不少服務組織紛紛購置大型農機具,既促進了農業機械化快速推進,也帶動我國農機產業做大做強。二是促進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負責生產,大型服務組織進行關鍵技術指導、加工和市場對接,專業化分工合作的產業融合蓬勃發展。如山東豐信公司在全國105個縣開展業務,已吸收4189名農民及返鄉青年就業創業,組織成立專業合作社1000余個,惠及70余萬小農戶。
(五)促進了農村穩定。一是增強了村級組織凝聚力。引導小農戶集中連片接受社會化服務,需要村級組織從中協調,由于農民普遍受益,“村兩委”班子威信大增。有的村黨支部還直接領辦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基層黨組織為農服務能力增強,密切干群關系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如湖南衡南縣兩個村合作社將20%的盈利歸村集體,2018年村集體收入增加4萬元。二是助力了脫貧攻堅。各地將社會化服務與脫貧攻堅統籌結合,有力地支持了貧困地區產業脫貧。如遼寧省將40%的中央補助資金用于四個貧困縣,其中建平縣2489戶貧困戶選擇社會化服務,惠及貧困人口4970人,人均增收1000多元。三是補充了農村養老保障。社會化服務解決了老人無力種地的問題,如山西壽陽縣南燕竹村77歲老人胡來生說,其與老伴有10.6畝地,2018年坐在家里就拿到1.1萬元,不需要再向兒女要錢花。
三、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需要調動農戶和社會化服務主體的積*性,組織化程度高、系統性強、工作量大,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有些地方部門對政策理解不夠,仍習慣于分資金、管項目的支農方式,將補助資金直接分給規模經營主體,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辦法不多、措施落實不到位,違背了政策設計初衷;有些地方部門和基層政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工作推進比較緩慢,沒有充分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應有的作用;有些地方服務組織能力較弱等。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農業農村部,在總結各地經驗基礎上,改革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進一步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加快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來源:財政部農業司;時間:20190619;鏈接:http://nys.mof.gov.cn/zhengfuxinxi/bgtGongZuoDongTai_1_1_1_1_3/201906/t20190617_3279080.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