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開局起步一年間,全面深化改革舉棋落子,匯聚成治國理政新動能,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優勢,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為邁向國家治理現代化筑牢堅實根基。
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日前,“虹橋街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過程民主基層實踐基地”和“上海人大全過程人民民主研習實踐基地”相繼設立。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萍聚工作室黨支部書記、負責人朱國萍說,深入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把黨建**這條紅線貫穿始終。
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對全國人大組織法作出修改,將堅持全過程民主寫入法律。10月份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修正草案)》,擬把“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寫入法律。
10月份召開的中央人大工作會議**次全面闡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重大理念,為新時代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指明方向。
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發展改革穩定任務,需要更好發揮我國制度優勢,與時俱進完善制度保障。
緊跟時代回應治理挑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藍圖,其中的法治建設取得了驕人成績。”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延川認為,社會主義法治是我國長期摸索出來的獨特經驗,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不斷發展,體現其優越性。
黨的歷史上首次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實現美好法治愿景提供根本遵循,注入不竭動力。
安邦固本,奉法強國。我國立法緊跟時代發展,回應市場關切,為國家治理提供法律保障。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新中國**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自1月1日起施行。為維護國家安全,防范和應對生物安全風險,生物安全法自4月15日起施行。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施行,當天即沖上“熱搜”,全民關注。
規范數字經濟發展、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是今年國家出手治理的“大動作”。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見。時隔13年,我國反壟斷法首次修改,回應數字經濟發展提出的治理挑戰。
以深化改革促“善治”
在前不久的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中,北京金融法院院長蔡慧永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和北京證券交易所相繼設立,進一步完善了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建設。同樣引發資本市場關注的是,9月18日,*高人民檢察院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檢察室揭牌成立。這一開拓之舉,將把脈公司治理、行業管理等方面的傾向性問題和管理漏洞,夯實資本市場法治基石。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如何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風險隱患,考驗執政者治理能力。
“周末也可以自助打印發票,確實很方便。”在合肥市長豐縣7×24小時政務服務大廳自助機前,合肥市順康大藥房的負責人趙李順一邊整理發票,一邊發出感慨。
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自助辦”,“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一年來,“放管服”改革把政府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成為“善治”之舉。
2020年12月,《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印發;2021年1月,《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印發;2021年8月,《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印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教授王敬波指出,“一規劃兩綱要”的格局,是在“十四五”時期對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頂層設計。
10月份,中央依法治國辦對北京、天津、吉林、安徽、湖南、廣東、重慶、寧夏8個省(區、市)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實地督察,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取得突破。
以改革促“善治”。隨著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將明顯提高。一年來,從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到全面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從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到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扎實推進。
“在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相信在‘十四五’期間我們的治理水平會達到一個新高度。”王延川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