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鰓病是斑節對蝦養成過程中的常見病,多出現在養殖中后期,患病蝦體鰓部堵塞或靡爛,影響鰓絲組織的正常功能,使氧氣交換量受阻,雖然不會引起死亡,但可導致攝食量下降、生長減慢、餌料系數升高,嚴重時誘發其他并發癥甚至引起死亡。
??? 誘發黑鰓病的原因較為復雜,有多種原因和誘發途徑,不同原因引起的黑鰓病其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正確判斷發病原因是防治黑鰓病的關鍵,以下試就實際生產中檢測的幾種典型病例的成因、危害程度及防治方法提出幾點意見:
??? 一、細菌性黑鰓
??? 1.癥狀? 鰓絲發黑靡爛或外翻,部分病蝦還伴有斷須、斷肢或尾扇撕裂現象,顯微鏡下檢查,在鰓絲病灶部位可清楚看見大量活動弧菌或網狀菌體結構。
??? 2.流行及危害? 一般出現在養殖中期,為慢性感染,發病蝦池多溶氧不足、池底分解不完全、有大量細菌滋生,全池發病比例不大,病蝦多為中等個體,患病蝦體一般不會死亡。
??? 3.發病原因? 池底太臟,底部溶氧不足使有機物分解不完全,底質受到破壞而導致細菌大量滋生,蝦體鰓部感染細菌后開始變黑,當細菌過度繁殖鰓絲便發暗靡爛。
??? 4.防治方法? 預防以增加池塘溶氧量及加強池底集污效果,并保持適當的換水量為主;治療以水體消毒為主,可用二氧化氯1ppm~1.5ppm或季胺鹽0.5ppm~1.0ppm或漂粉0.5ppm~1.0ppm全池潑灑,發病嚴重的蝦池可在三天后再施用一次,并輔以抗菌素拌餌投喂一周,用量為土考霉素5克/千克料或氯霉素3克/千克料。
??? 二、功能性黑鰓
??? 1.癥狀? 患病蝦體為體質較弱的中小蝦,患病前期為鰓部有明顯的藻類或其他的有機物沉積,隨著沉積物的增加鰓部顏色逐步加深呈灰黑色,同時伴有肌肉松軟現象,*終因脫殼困難而死亡。
??? 2.流行及危害? 無明顯的發病期,可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出現,為慢性感染,發病比例不大,為個別現象,黑鰓為表相,體質衰弱而死為主要原因。
??? 3.發病原因? 主要由于苗種質量不良,或前期養殖不當造成患病蝦體體質衰弱,各項生理功能降低,包括脫殼困難及鰓部自凈能力減弱。在藻類稍濃或水體有機物偏高時,即在鰓部出現沉積物導致黑鰓,使呼吸受阻,加劇各項生理功能衰竭,*終因脫殼期不能正常脫殼而死亡,影響成活率。
??? 4.防治方法? 預防方法以選擇優質苗種及加強前期管理,增強體質為主。在發現斑節對蝦體質較弱時,應及時改善養殖環境并加強營養,如適當投喂活餌料。治療上因本病黑鰓只是表象,一般沒有針對黑鰓現象進行特別治療,而是把它作為判斷池蝦體質情況的一項指標。應特別提出的是發現該病后一般表明池蝦體質較弱,養殖上應以加強營養增加體質為主。而不要采取治療黑鰓病的一些過激措施如大量換水及用藥,以免誘發其他病害。
??? 三、環境性黑鰓
??? 1.病狀? 發病初期病蝦鰓部為灰白色,2天~3天顏色逐步加深呈灰黑色,隨著病情加重,部分較大個體病蝦出現鰓部水腫現象,停食漂浮,停靠岸邊,甚至出現死亡。
??? 2.流行及危害? 多出現在養殖中后期水質過濃的池塘,特別是低溫季節。為急性感染,2天~3天內可導致全池蝦發病,3天~5天后,較大個體病蝦先出現死亡。此時可在岸邊及觀察網內看到死蝦,一般發病后死亡率為10~30%,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死亡率可達50%以上。
??? 3.發病原因? 池塘放養密度偏高,池底糞便、殘餌及其他有機物積累較多,底部長期處于溶氧不足狀態,使池底氧化還原反應進行不徹底,氨、氮及硫化氫含量較高,池底屬彌散型,潛水可見底層水有大量煙霧狀懸浮物,當水溫降低或由其他原因引起蝦群長期在底層水活動,受氨、氮及硫化氫的毒性的協同作用下導致水腫,*終出現死亡。
??? 4.防治方法? 預防方法應保持適中的放養密度,避免殘餌過,并適當增加底部溶氧,在養殖中后期加強換水,一旦發病,有效的緩解方法是連續大量換水3天~5天,日換水量為全池的1/5~1/3,可同時使用消毒劑如二氧化氯1ppm或漂白精0.5ppm防止細菌侵襲,一般可治愈,但如在秋冬季節發病,一旦治愈或病情緩解后應馬上收蝦。因此時黑鰓病危害雖已過去,但整體體質已降低,并受到嚴重刺激,很容易誘發白斑病,*后引起大量死亡。
??? 四、混合性黑鰓
??? 1.癥狀? 出現黑鰓的同時體表或附肢伴有聚縮蟲弧菌及黑色附著物,部分病蝦有鰓絲外翻現象。
??? 2.流行及危害? 多出現在鹽度較低,有機物含量偏高的池塘,低溫季節較多見。全池中黑鰓比例不高,相比之下感染聚縮蟲的比例較高,一般不直接引起死亡,危害較大的是由此誘發白斑病形成二次感染,引起池蝦大量死亡。
??? 3.發病原因? 有機物含量高,加上鹽度及水溫偏低,造成水體大量滋生聚縮蟲,嚴重時個別蝦體出現黑鰓。如果池底有機物沉降不良或屬彌散池底,則對蝦由于鰓絲呼吸受阻,隨著呼吸時水流帶來的有機物沉積在鰓絲上,引起細菌大量繁殖,*終大量形成陰縮蟲、細菌、有機物的混俁性黑鰓。
??? 4.防治方法? 該病實際上為聚縮蟲與細菌交叉感染引起,因此預防聚縮蟲的感染即可有效預防該病發生,治療上可用治療聚縮蟲的方法如大量換水、使用荼粕刺激脫殼、施用福爾馬林殺滅聚縮蟲等措施,等聚縮蟲感染較輕后再采取與細菌性黑鰓相同的治療方法即可控制。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