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一 對大黃魚細菌性疾病的研究(金雄華 黃志斌 石存斌)
由于大黃魚人工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海水網箱設置過于密集,養殖區域水質惡化嚴重,以及大黃魚經多代人工繁殖造成性狀退化,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故隨著高溫期的到來,大黃魚細菌性疾病不斷發生,出現以體表出血、鰓絲變白、體表長白點(或白斑)、眼睛紅腫為主要特征的四大病害類型。
去年6月28日,我們走訪了大黃魚主要養殖區——福建省寧德三都澳和霞浦東安漁排,了解到近期漁病情況,并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病癥類型大黃魚14尾,對其進行病原體培養、分離鑒定及藥物試驗,實驗結果分析表明:前三種癥狀均由細菌引起。并對其病原細菌分離鑒定得出:氯霉素、復方新諾明、諾氟沙星對這些菌都具有明顯抑制效果。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一、病魚癥狀類型
為了便于敘述以上類型分別簡稱:1—“出血型”;2—“白點型”;3—“工眼型”;4—“白鰓型”。
二、病原體分離及鑒定:
分別對以上四種類型病魚的肝、腎進行病原體分離培養試驗,接種于BHI型平面培養基上,置于30℃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后,對不同類型的單菌株進行二次純培養,具體結果如下:
三、藥敏試驗
將以上分離出的5種菌分別用10種常用抗生素進行藥敏試驗,得出不同細菌對不同抗生素的繁感程度。
試驗中所用的藥敏紙片的直徑均為0.5cm,其所含藥物名稱、英文編號形式及藥物濃度如表-3。
以上各種分離得出菌落,涂于平板上,分別貼上表-3中的藥敏紙片,于30℃中培養24小時,得出表-4中的抑菌圈。
四、試驗結果分析:
從病原體分離實驗中可看出,以上四種癥狀病魚中,除“紅眼型”外,其它三種癥狀類型均可分離出病原體細菌,致于對多種細菌并存類型中,要確定是單一細菌致病還是多種并發致病,還需在以后的病原體感染試驗中進一步證實。
從病原體藥敏試驗中得出,氯霉素在幾種病原體細菌中都見有*強的殺傷力,其次是:復方新諾明、諾氟沙星和頭孢氨芐。這與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效果非常一致,但在實際應用中氯霉素對機體內臟功能(特別是肝、腎)副作用很大,而復方新諾明等又具有很大的抗藥性,這些缺點嚴重阻礙著實際應用和治病效果,能否克服以上缺點,是解決高溫期大黃魚細菌性疾病的急需解決問題。
之二大黃魚仿生態養殖試驗(葉春宇 彭斌輝)
本試驗研究仿生態圍塘養殖大黃魚,其效果優于網箱養殖大黃魚,但由于一些原因同自然大黃魚還有一定距離。仿生態圍塘養殖大黃魚技術概要:(1)選好池深為2-5米且進排水便利的圍塘(2)選擇新鮮餌料魚。(3)日常做好換水、疾病防治和記錄工作。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試驗場條件
選擇海水圍塘,面積3.1公頃,呈長方形,溝深1.5-3米,池塘滿池蓄水平均水位0.8-1米,*深有3米,灘面可蓄水0.8米,全年每日均可進排水。該養殖區常年海水比重為1.0152 0173 3840-1.0190,pH:7.2-8.4,DO≥4mg/L,WT:2℃-35℃。
2、苗種選擇及運輸
大黃魚人工苗,共8000尾,規格為80克/尾,放入一口圍塘中。魚苗選擇個體均勻,無體傷及病、殘疾畸形且活動能力強。我們采用活水運輸,即用活水船運輸。
3、餌料投喂
本養殖區外的海區鮮活餌料魚資源豐富,我們選用餌料為新鮮小魚蝦和低值新鮮魚蝦自行加工成魚糜再加以干飼料及添加劑制作成的配合飼料。投餌做到定點、定時、定量。仿生態養殖的大黃魚另外在塘中攝取天然餌料(即塘中的小魚蝦)。
4、飼養管理
a、魚功入池駐化工作:入池馴化仔細,**要讓其適應養殖池塘環境,入池3天后才投喂飼料馴化,餌料鮮新,量少但定時定點,讓魚苗逐漸習慣,能在新的養殖環境下集各攝食,便于以后飼養管理;適應一周后逐漸增加投餌量至適量(全天投食量為魚總重8%-10%);整個過程需2-3周。
b、水質管理嚴格:每天6:00和14:0測量水溫;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20-40厘米;每隔2-3天換水,換水量為全塘10%-30%,除此外,可根據水溫氣溫狀況而換水,在夏季高溫時節(水溫≥30℃),每天要換水,換水量可達全塘1/3;這樣有流水刺激,既可提高其食欲,又可塑造大黃魚體形體色。
c、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每隔一個月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消毒、預防疾病的發生。
d、起捕:大黃魚耐低溫能力差,在普通池塘環境下不能越冬,因而冬季要在寒流來前及時起捕。
5、取樣比較
為便于比較本試驗取樣塘養大黃魚、網箱養殖大黃魚各10尾,測量數據如下:(表3、表4)。
二、試驗結果
1、養殖效果
由表1可見成自學成才率89.7%,平均體重390克,其中*大個體體重900克,*小個體體重為152 0173 3840克,體重低于300克占14%,體重500克以上占20%(魚體全長34-42厘米),發現成魚畸形占6%。
2、不同月份的生長速度
由表2可見大黃魚以7、8月份生長*快,6、9月份次之,11、12月份*慢。在試驗中尚有發現,水溫低于11℃時魚停止進食,水溫4℃-8℃有暈浮現象,當水溫降為2℃時魚上浮死亡,水溫為33℃也未有大黃魚不適反應發現。
3、塘養大黃魚與網箱養殖大黃魚體形比較
從表3、表4中不難看出體長與體高的比例塘養大黃魚要比網箱養大黃魚的大,這說明塘養大黃魚近似于自然大黃魚,其體形修長而網箱養殖短且肥胖。從肉眼觀察結果,塘養大黃魚體色較網箱養大黃魚深。
三、討論
1、池塘仿生態養的大黃魚體形成色較網箱養的大黃魚更近野生;主要原因**為池養放養密度低,活動范圍大,且池養大黃魚能夠捕獲的天然餌料(小魚蝦)比網箱養大黃魚更豐富;其次換水周期性有規律,不像網箱環境受海區潮流直接影響。仿生大黃魚體形體色近似于野生,這對提高人工養殖大黃魚的品質*有意義。
2、池養大黃魚畸形:原因一是苗種本身有畸形,這是人工苗的一大缺陷;二是苗種受到損傷致使其成體畸形;第三是,因大黃魚本身為深水性魚類,池塘平均水位不足1米,水壓的不足及灘面過多過淺,而引起其贊成其畸形。
3、塘養大黃魚受外界氣溫影響大,耐受性有一定范圍;本次試驗*高水溫33℃(全年池塘記錄陽高水溫為33℃),大黃魚沒有過多不良反應,*低水溫2℃。以本試驗表明大黃魚生長可適溫度4℃-33℃,26℃-29℃為*佳生長溫度,2℃為低溫臨界溫度。主要原因是野生大黃魚為深海泗游性魚類,它所生活的環境溫度較為恒定;而塘養大黃魚受外界氣溫影響大,耐受性有一定范圍。
之三 網箱培育大黃魚的寄生蟲病及防治(汪長友)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三都鎮的象溪、龜鼻、賴山、漁潭、城澳等一帶海區網箱培育的大黃魚秋繁魚苗,自2000年9月份以來普遍流行寄生蟲病。筆者通過海區調查和門診檢查觀察,危害較大的寄生蟲有3種:即本尼登蟲、錨首蟲和刺激隱核蟲。大多數病蟲、錨首蟲和刺激隱核蟲混合感染而發病。9、10兩個月,該海區平均水溫分別為26.5℃和24.0℃,十分有利于上述病原體的繁殖、生長。因此,病害傳播快感染率高、危害大。龜鼻海區一漁排,300萬尾全長5厘米的大黃魚秋苗于10月6日感染發病,因未及時用藥,至10月9日,共損失100多萬尾,死亡率達30%以上。本文就上述3種寄生蟲病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一、本尼登蟲病:
病原:鰤本尼登蟲(Benedenia seriolae)。屬扁形動物門、單殖吸蟲綱、多鉤亞綱、分室蟲目、分室科、本尼登蟲屬。蟲體呈橢圓形,背、腹扁平;長度一般為5.4-6.6mm,*長者可達11.6mm,寬度一般3.1-3.9mm。身體前端有一對前吸盤;后端有1個園盤狀后吸盤,具窄邊緣膜,有7對邊緣小鉤和3對形態各異的中央大鉤;腸具分枝,后端不匯合。蟲體用后吸盤固定位置在宿主體表上作伸縮運動,有時前后吸盤同時附在幼苗皮膚上,身體不斷左右擺動,有時前后吸盤交替固著作尺蠖樣移動。
癥狀和病理變化:本尼登蟲寄生在魚苗的背、腹部皮膚和鰭條上。蟲體不但吸食宿主的上皮細胞、粘液和血液,其后吸盤大鉤還會鉤、撕宿主的表皮和肌肉,造成組織損傷。魚體受刺激后,粘液增多,急躁不安,常往網壁碰撞磨擦。嚴重時,身上鱗片脫落、尾柄肌肉充血發紅、潰瘍,甚至爛尾。病苗漂浮水面、游動無力、不久下沉死亡。水面出現少量死亡時,箱底往往沉和大量死苗。
流行情況:魚苗一下漁排即可被感染。水流緩慢,水質較肥的海區發病率高。病原體對宿主無專有性,美國紅魚和黑鮸的秋苗也受其侵害。多為單純感染。秋苗體小皮嫩,抵抗力弱,對本尼登蟲*為敏感。1尾幼苗只要被1個蟲體侵襲,就足以致其非命。寄生多時,1尾全長5厘米的幼苗身上竟有7個以上蟲體。治療不及時,可在短時期內造成大量死亡。9-11月為主要的流行季節。
診斷:需用顯微鏡檢查診斷。
預防措施:魚苗下排即可掛蘭、白片進行驅蟲、消毒(蘭片為殺蟲1號,白片為農康寶1號)。3米×3米×3米的網箱,選一對角掛,每個網魚掛蘭片1個+白片1個。蘭、白片同裝一網袋,掛水下30厘米處。掛4-5天,停4-5天。堅持間斷性掛片預防效果好。
治療方法:同預防方法,但蘭片用藥量需加倍才有效。如有潰瘍、爛尾,在每公斤飼料中添加潰瘍靈5克+大黃魚多維10克,拌勻投喂,連續3天,效果更佳。
海水網箱養殖大黃魚技術(陳振祿)
近年來,我省沿海網箱養魚發展很快,已初步走向規模化。據初步估計羅源灣養殖大黃魚網箱超過10萬只,寧德超過20萬只,養殖前前樂觀,但養殖水平參差不齊,難以適應當前規模化養殖的要求。為此,結合有關科研單位對大黃魚的研究和我們的養殖經驗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大黃魚養殖的條件和網箱結構、規格
1、海區條件
利用天然海域進行大黃魚網箱養殖,必須選擇適當的養殖場所,其條件:水質清新,透明度在0.5-1.5米之間,*適在1米左右;水流暢通,流速在1m/s以內,網箱內流速要在0.2m/s以內;養殖區水位應在大潮低潮線下不深1.5米以上,底層*好為沙質底;避風條件好,不受臺風正面襲擊的內灣;海陸交通方便,便于苗種子飼料及產品的運輸;
2、理化因子
1)大黃魚對溫度的適應范圍是10-32℃,*適一長溫度為18-25℃,水溫降到14℃以下則減少攝食,18℃以上攝食旺盛,而在30℃以上攝食又明顯減少。
2)大黃魚的生存鹽度范圍為24.8‰-34.5‰,其嗜鹽性在30.5‰-32.5‰之間。鹽度過低會影響大黃魚的集群移動;海水鹽度的變化也影響大黃魚受精卵的孵化。
3)天然海水的pH值一般較穩定,pH值為7.85-8.35內。溶解氧也較高,一般在4mg/l以上。但人工養殖中pH值的變化會影響到魚類的生理代謝,即使水中溶解氧*高,魚也會“浮頭”,*后窒息而死亡。
3、網箱的基本結構和設置
目前,我省內灣大黃魚網箱養殖,通常采用木質浮式網箱。浮式網箱由框架(浮架)、箱體(俗稱網衣、魚籠)、浮力裝置(浮球、浮箱或浮筒等)和錨泊裝置(鐵錨、竹木樁、石碇和錨繩)等組合而成。框架常采用雙根木條塔建,規格為3×3米或3×4米。箱體就掛在框架上,單個框架稱為網箱;數個網箱排列成行,稱為漁排;幾行漁排連接總稱為漁臺(場)。漁臺上還塔建有小屋,可住人置物。
大黃魚在養殖過程中,需根據魚的生長階段更換網衣,參考規格見表1
二、大黃魚的商品魚養殖
(一)放養規格和密度
目前養殖戶購買的人工培育的大黃魚一般經過海區網箱暫養,全長約25-30mm。生活在水中的魚需要一個適宜的生存空間,隨著苗種的生長,其所需要的活動空間也增長,因此,養殖戶應該及時分級篩選,人工調整放養密度(見表2)。
(二)餌料
1、餌料種類:大黃魚為肉食性魚類,經人工馴化可以攝食多種人工飼料。剛入箱的苗種可投喂適口的魚糜、粉末飼料,糠蝦、大型冷凍橈足類;海區暫養時,夜間可在網箱上方開燈誘集。25克以上的魚種可直接投喂經切碎的魚肉塊和人工配合飼料,配合飼料主要有粉末飼料、浮性、慢沉膨化飼料,其中慢沉膨化飼料近段時間出現在市場上,由于比較適合于黃魚底層生活習性和較高的營養水平,值得推廣使用。
2、投餌率:30mm以下的魚苗,在水溫20℃以上日投餌率為魚體重的****分3-5次投喂;隨著苗種的長大,逐漸降低投餌率,至160mm的魚種,在12月底(水溫14℃左右)的日投餌率在4%左右(慢沉飼料的日投餌率一般為1.5%),并且根據天氣、潮水等情況適當調整。
3、投餌方法 根據大黃魚的攝食習性,成魚一秀在黎明前和黃昏后投餌。每次投餌前先用手在箱內劃水,使苗種形成集群上浮攝食習性,接著在集群處快投,待大批魚苗吃飽散開或下沉時,再在周邊少量投喂,讓體弱的魚苗也能吃到餌料。
(三)日常管理
1、大黃魚厭強光,怕打擊聲的刺激。在投餌時投喂人員不要在周圍隨意走動,網箱上設置遮陽黑色網。
2、要經常檢查網眼的堵塞情況,及時換洗網箱,清除網箱附物。
3、注意觀察魚體游動情況,檢查魚體表上是否寄生蟲或其它病癥,以便及時防治。
4、觀察魚的攝食情況,并根據天氣和潮水等情況增減投餌量。
5、根據魚體的生長情況,及時篩選分箱。
6、周期性監測養殖水質的主要理化指標(pH、DO、硫化氫、比重、水溫、氨態氨、亞硝酸鹽等)其中pH、DO、氨態氨是主要水質指標。
(四)疾病預防(治療略)
由于海水網箱是大水域、高密度集約化養殖,魚體一旦得病較其它養殖方式難以用藥治療。在我們的養殖體會中,特別強調致病三因素(環境、病原體和養殖對象本身)中的養殖對象本身的預防。
在環境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平時養殖戶*重要的工作是投喂高質量的餌料,拌喂預防藥物,提高魚體體質,增強抗病能力。
1、投喂優質餌料
目前餌料主要是鮮雜魚和膨化飼料,鮮雜魚餌料有許多缺點,特別是鮮度難以保證,常會發生酸敗,而危害魚體體質,為此,我們建議采用有質量保證的有良好品牌形象營養平衡、全面的膨化飼料,膨化飼料主要有浮水性和慢沉型兩種。
2、藥物預防
(1)在鮮活餌料中復合維生素、抗菌素等,可以補充鮮活料的營養和提高抗菌能力。
(2)定期添加甘草、板藍根、大蒜、五倍子等中草藥,有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培養魚體的體質。?
?

产品 标准
-
商品分类
- 产品认可
- 服务认可
- 纺织服装鞋包
- 食品及农产品
- 食品添加剂检测
- 食品检测
- 食品/消毒餐(饮)具
- 食品/食品
- 消毒餐饮具
- 成分检测
- 理化检测
- 食品添加剂
- 微生物检测
- 无机检测
-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
- 烘焙及相关材料
- 饮料/冷冻饮品/酒类/茶类
- 罐头
- 特殊膳食食品
- 生活用水/饮用水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水产制品
-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 蛋制品
- 方便食品/饼干/薯类和膨化食品
- 粮食加工品
- 乳制品
- 蔬菜/水果制品
- 速冻食品
- 糖果制品
- 婴幼儿配方及膳食(奶粉等)
- 肉制品
- 调味品/料
- 营养物质及保健品
- 有毒物质
- 转基因检测
- 其他食品
- 茶及茶制品
- 农产品
- 保健食品
- 饼干及糕点制品
- 动物源性食品
- 动植物油
- 罐头食品
- 酒类及含酒精饮料
- 粮食
- 粮油产品
- 肉及肉制品
- 乳及乳制品
- 食品
- 食品(成品)
- 食品(大类)
- 食品包装及相关产品
- 食品及农产品
- 食品检测项目
- 食品用工具
- 食用油
- 水产品及海产品
- 水果和蔬菜
- 糖果蜜饯
- 饮料和饮品
- 饮用水
- 婴幼儿食品
- 植物(农产品)
- 植物源性食品
- 香辛料和调味品
- 蛋与蛋制品
- 咖啡 可可及速溶类
- 米面制品
- 休闲食品
- 预包装食品
- 药食同源食品
- 塑料、橡胶、非金属材料
- 家居轻工百货
- 玩具及婴童用品
- 防护用品
- 汽车及零部件
- 机械性能检测
- 常见可靠性测试
- 机械检测
- 燃烧试验检测
- 螺栓检测
- 机动车安全/环保检测(包括新车注册、路试)
- 机动车零部件、内外饰件检测(包括原材料)
- 尺寸和公差测试
- 环境可靠性检测
- 通用零部件/设备/工具
- 供货商审核
- 电动车/自行车
- 仪器仪表
- 农林机械
- 重工机械(矿业/工程建筑/石油化工/起重)
- 电工机械
- 包装成型机械
- 轻工机械(食品/纺织/日化/塑料等)
- 机床
- 换热、制冷设备
- 清洗、清理设备
- 动力机械(水利/轮机/发动机)
- 其他交通运输机械(民航/铁路/船舶等)
- 轨道交通
- 零件检测
- RT-机械部分
- 防尘防水试验(IP等级) 测试
- 气体腐蚀试验 测试
- 中性盐雾试验 (NSS) 测试
- 乙酸盐雾 (AASS)铜离子加速乙酸盐雾 (CASS) 测试
- 循环腐蚀试验(CCT)测试
- 冷凝水试验 测试
- 臭氧老化 测试
- 紫外老化试验(UV)实验
- 氙灯老化试验 测试
- 振动试验 测试
- 冲击试验 测试
- 碰撞试验 测试
- 跌落试验 测试
- 液压疲劳 测试
- 动刚度 测试
- 静刚度 测试
- 交流内阻ACR 测试
- 室温放电容量 测试
- 其他
- 汽车电子
- 车灯
- 车用电池
- 车用配套产品
- 车载设备
- 充电桩
- 电动车
-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 二手车
- 摩托车及零部件
- 其他类车辆
- 汽车材料及零部件
- 汽车电子电气产品
- 汽车内饰材料
- 汽车排气
- 汽车性能检测
- 汽车整车
- 童车和汽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 电子电器及电气、电力
- 电子电气检测
- RoHS化学测试
- XRF扫描
- 整机验证 (XRF扫描+化学)
- Heavy Metal 重金属
- PAHs
- Phthalate 邻苯二甲酸盐(酯)
- REACH SVHC物质
- 其它常见测试项目
- 其他常见测试项目
- 电子电器产品,元器件
- 微电子器件
- 电工电子产品
- 家用电器检测
- 电子电器产品电性能测试
- 手电筒
- 电子琴
- 手动剃须刀
- 电子电器产品
- 电源、充电桩和整流逆变设备
- 光伏/太阳能光热产品
- 照明电器
- 电气产品通用性能类试验
- 电气产品通用环境类试验
- 电线电缆
- 信息技术设备及办公设备
- 电气产品通用安全类试验
- 音视频设备
- 安全变压器及类似设备
- 电器附件/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
- 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阻器等)
- 激光产品
- 电池
- 燃气烹调和加热设备产品及其专用零件
- 通信设备
- 电动工具
- 电焊机
- 电机及电泵产品
- 测量、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
- 绝缘物质和绝缘体
- 低压电器
- 安全技术防范产品
- 发电设备
- 输变电类设备
- 防爆电器
- 工业用抗静电物质
- 电子电气产品检测
- 照明设备及性能
- 发光二极管
- 工业环境中的产品
- 机电产品
- 机械电气类
- LED相关产品
- 半导体
- 半导体原件
- 便携式电磁灶
- 不间断电源
- 灯和灯系统
- 低压成套设备
- 低压开关设备
- 电磁
- 电磁辐射(环境领域)
- 电磁继电器
- 电磁兼容
- 电磁学设备
- 电动滑板车
- 电动机
- 电动平衡车
- 电动器具
- 电动吸引装备
- 电动助力产品
- 电动自行车
- 电镀
- 电感器
- 电工产品
- 电机
- 电抗器(并联电抗器)
- 电力安全工器具
- 电力变压器
- 电力设备
- 电气产品
- 电器附件
- 电器开关
- 电器元件
- 电热器具
- 电容器
- 电声
- 电视机
- 集成电路
- 电推剪和类似器具
- 电源产品
- 电子电气产品的化学物质
- 电子电器
- 电子电器设备
- 电子元器件
- 高压电器
- 高压开关设备
- 工业电器
- 光电产品检测
- 光电磁辐射
- 光源
- 继电保护
- 家用电器
- 配电类设备
- 热水器
- 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容器
-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
- 照明电气
- 照明设备
-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PET)
- 化妆品、美妆与卫生清洁
- 建筑材料
- 认证认可
- 农林牧渔业
- 环境及水质空气
- VOC标准项目检测
- 环境实验
- 其他生物指标
- 生活垃圾
- 水务行业生物指标
- 室内环境污染检测
- 土壤检测
- 灌溉水质检测
- 空气检测
- 室内
- 室内环境检测
- 洁净室(区)
- 水和废水
- 土壤环境
- 固废和危废
- 空气和废气
- 居民环境及室内检测
- 辐射放射检测
- 噪音和振动检测
- 饮用水
- 学校/幼托机构
- 工业场所及职业卫生
- 公共场所
- 电器内环境(空调/洗衣机/冰箱等)
- 洁净室(无菌无尘)
- 环境可靠性检测(VOC)
- 工业设备内环境
- 水生态环境
-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物理化学性能
- 甲醛检测
- 疾病防控
- 生活垃圾检测
- 医疗卫生
- 煤质活性炭
- 水处理剂/水处理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 军用活性炭
- 滤芯
- 水处理滤料
- 空气净化用竹炭
- 水处理剂/水处理剂聚丙烯酰胺
- 椰壳炭化料
- 活性炭纤维毡
- 水务行业木质活性炭
- 木质活性炭
- 脱硫脱硝用活性炭
- 水处理剂/水处理剂聚氯化铝
- 水务行业煤质活性炭
- 螯合剂
- 活性炭试验性研究报价
- 烟气净化物料检测/工业碳酸氢钠
- 水处理剂/水处理剂聚合硫酸铁
- 烟气净化物料检测/化纤用氢氧化钠
- 污水厂其他物料/工业氧化钙
- 烟气净化物料检测/化学试剂通用
- 烟气净化物料检测/氨水
- 烟气净化物料检测/尿素
- 烟气净化物料检测/工业用氢氧化钠
- 水处理剂/水处理剂氯化铝
- 水处理剂/水处理剂氯化亚铁
- 水处理剂/工业亚氯酸钠
- 水处理剂/水处理剂硫酸铝
- 水处理剂/水处理剂PH测定
- 水处理剂/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
- 水处理剂/水处理剂硫酸亚铁
- 水处理剂/工业过氧化氢
- 水处理剂/工业高锰酸钾
- 水处理剂/次氯酸钠
- 水处理剂/生活饮用水用聚氯化铝
- 水处理剂/水处理剂氯化铁
- 水处理剂/工业用合成盐酸
- 车内空气质量
- 废气
- 废水
- 固体废弃物
- 环境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环境试验设备
-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
- 教室环境
- 洁净区(室)环境
- 空气净化产品
-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 空气质量
- 气候环境试验
- 气体
- 热环境
- 室内环境
- 水(大类)
- 水处理
- 土壤和沉积物
- 噪声和振动
- 计量校准
- 饰品首饰手表
- 化学分析及化学品检测
- 一次性卫生用品
- 医学检测及疾控
- 仪器仪表
- 印刷
- 医疗器械
- 运输 物流 快递
- 核工业
- 金属及高分子材料
- 包装材料检测
- 失效分析检测
- 材料测试
- 材料性能检测
- 漆膜性能检测
- 防护类检测
- 盐雾试验
- 腐蚀试验
- 冷凝水试验
- 风吹尘检测
- 风吹沙检测
- 老化试验
- 温度试验
- 成分分析
- 金相分析
- 绝缘材料检测
- 金属材料 检测
- 材料检测
- 不锈钢
- 铝和铝合金
- 其他金属(除不锈钢,铝和铝合金,无涂层铁制煎炒锅外)
- 光学
- 金属腐蚀检测(盐雾/电化学等)
- 环境模拟检测
- 超导体检测
- 化学性能(成分检测/元素分析/抗化学类检测)
- 物理机械性能(密度/电学/热学/磁学/硬度/拉伸/弯曲/冲击/跌落/疲劳/应力/蠕变/剪切/耐磨/模量等)
- 无损检测
- 显微分析
- 镀层分析
- 铁/铬/锰等黑色金属及其合金
- 铜/铝/钛/锡/镁/锌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特种金属材料(功能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 金属材料制品(管材/钢丝绳等)
- 焊接材料
- 其他
- 钢及钢产品
- 钢铁和合金
- 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制品
- 贵金属
- 金属材料
- 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分析
- 金属与合金
- 金属制品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橡胶
- 有色金属
- 重金属
- 合成聚合材料
- 文具
- 医学药品/生物医药
- 食品接触材料
- 运动器材检测
- 机械设备
- 工业用原料及产品
- 石油及化工品
- 建筑工程
- 消防
- 包装材料
- 机器人
- 管理体系认可
- 矿产、冶金、地质
- 眼镜及太阳镜
- 防雷检测
- 农业
- 能源及设备
- 动植物检疫
- 环保设备
- 特种行业
- 珠宝玉石
- 公共卫生/场所卫生
- 生物安全
- 交通
- 通信/无线电/宽带/局域网
- 鉴定技术
- 特种设备
- 计算机
- 广播电视设备
- 船舶
- 危险品及危险环境
- 航空航天
- 轨道交通
- 海洋工程检测
- 评测
- 软件及信息化
- 车辆年检
- 涉密行业
- 其他检测
- 首页
- 检测能力
- 合作机构
- 检测服务
- 检测标准
- 检测资讯
- 检测问答
- 技术知识
- 检测百科
- 入驻合作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