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味覺跟大腦一樣具有記憶,那些從小吃到大的味道早已在不經覺之間深深烙刻在舌尖上。在往后的歲月里,無論走過多少城市,品嘗過多少山珍海味,一旦再遇上那些菜,熟悉的味道就會推開記憶的大門。
大排檔風味不過一碗粥
從前越秀區是當時廣州的“CBD”。人們夜深下班少不得約上三兩好友到大排檔喝酒吃宵夜,慰藉轆轆饑腸。大排檔的風味就這么深烙于舌尖上,以至于多年過去了,即便搬離老城區,依舊牽掛大排檔的風味。在越秀區仰忠匯商場里的炳勝大排檔,廚師將當年的大排檔風味重現于食客面前。
(圖片與文章無關)
“夜粥”是大排檔的必備菜。在濕寒交錯的夜里,一碗暖胃粥可以拯救被工作折騰的工薪基層。
炳勝大排檔的粥脫胎于夜粥,但更講究。廚師用五常米煲粥底,加入湛江沙蟲干、珧柱、筒骨等一起煲3個小時,熬出一鍋綿滑的粥。端粥底上桌,換著材料下鍋,那就是品類多樣的粥了。對于廣府人而言,*鮮莫過于鯽魚粥。1斤出頭的白鯽魚,去除刺骨,直刀薄切起片,配上陳皮、紅棗、姜。白粥底里先加鯽魚骨和腩,再加魚片焯熟,撒一些蔥花和白胡椒粉。海鮮粥是夜粥中的一面旗幟,將新鮮沙蝦、游水花蟹、海南生蠔、鮮魷加到粥底里,一鍋本來清麗的粥馬上變甜美派。如果不喜歡喝粥,來一碗油亮的豬油撈飯也是不錯的。豬油需要用腩肉的頭肉來提煉。
老店風味重出江湖
老廣想必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初在中山七路的那家受街坊歡迎的永利飯店,這家店經營了16年因拆遷而退場。近日,這家老店在沿江路再次與食客見面,由當年的掌門人梅清鴻的大公子梅安利接棒,不少當年飯店的經典菜肴重現江湖。
安利一直想發揚粵菜傳統,他對店內出品甚為嚴苛。白切雞要選2斤半光雞、生長日子達到152 0173 3840日的中山走地雞,雞腳緊實,雞皮薄,雞肉味較為濃郁,浸出來的雞皮比三黃雞還黃亮。他用自家獨門浸法,花雕酒、姜、蔥、鹽等調制而成的一煲雞水,每日浸三四十只雞。這一只雞幾乎是每桌老廣必點的菜。同樣的雞,也可做豉油雞,*關鍵是要挑選優質豉油;糖醋咕嚕肉松脆皮薄,這道菜的紅色源自山楂的天然色澤。
傳統雙冬羊腩煲里的“雙冬”是指冬菇與冬筍,這些是喜歡尋找優質食材的安利從南昆山尋獲的。冬筍與冬菇都能吸汁。他們選用25斤的海南黑山羊,只要羊腩部位,禾稈草燒過羊皮后,用姜、米酒、胡椒和鹽汆水,去除羊肉的異味。再起鑊爆香海鮮醬、柱侯醬、腐乳、南乳、沙茶醬、姜和藥材等,濺入適量水,加羊腩,煲45分鐘即可。
一日三餐的家常風味才是生活
山珍海味再誘人,但真實生活更多的是平淡的家常風味。喜歡吃家常菜的阿柒開了一家吃老廣家常菜的“食堂”——撚手食堂。“撚手”是粵語,意指“拿手”。
這家在珠影星光城的食店里有很多懷舊家常菜。香煎金蒜黃花魚和咸魚蒸魚腩都屬于飯桌上的“硬菜”。金蒜黃花魚外皮焦脆,內里嫩滑。六七兩重的小黃花魚,兩面拍一拍粘米粉和糯米粉,再放入200℃的油中炸到成形,大約3分半鐘。起碟以后淋上炸蒜,再在碟邊上倒入調和過的豉油。炸蒜起點睛之用,將整個蒜頭手工剁碎,再炸,不能用攪拌機攪拌,以免蒜頭留有汁水。咸魚蒸魚腩有一個浪漫的名字——懷舊生死戀,店內師傅只取精華的魚腩部位,與起片的馬鮫魚咸魚、小銀魚一起蒸,淋上調配過的冰糖。
充滿童年記憶的五柳炸蛋酸甜可口,就著它能吃下一整碗白米飯。五柳為木瓜酸、紅蘿卜酸、青瓜酸、蕎頭和洋蔥,是用白醋和糖腌制的。爆香五柳菜,煮了糖醋,一同淋在炸蛋上。豆腐火腩則全然依據舊時方法制作,燒腩與豆腐炸過之后,加蒜子和冬菇燜,柱侯醬、南乳、豉油和蒜也必不可少。除此,還有微甜可口的玫瑰豉油雞。作者:曾繁瑩 王維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