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中新社湖北潛江8月31日電 題:潛江挖掘小龍蝦全身寶 蝦殼“變廢為寶”出口歐美
中新社記者 董曉斌
“之前沒想到,我們養殖的小龍蝦除了能吃,蝦殼還能做甲殼素,更沒想到蝦殼比蝦肉還值錢。”在湖北省潛江市熊口鎮趙腦村萬畝小龍蝦養殖基地,48歲的養殖戶趙甫平搓著粗糙黝黑的雙手說道。
潛江享有“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市”的美譽,是目前中國*大的淡水小龍蝦加工出口基地。2016年,潛江養殖小龍蝦面積達45萬畝,產量達7.35萬噸,綜合產值152 0173 3840億元(人民幣,下同),出口創匯達1.5億美元。
潛江市龍蝦產業發展局總工程師陶忠虎表示,一只小龍蝦可食用的部分不到20%,因此在傳統龍蝦加工生產過程中,約80%的蝦殼就成為了廢棄物,“每年產生廢棄蝦殼10萬多噸,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陶忠虎說。
為了使小龍蝦蝦殼“變廢為寶”,2007年,潛江市華山水產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山公司”)與武漢大學聯手成立了甲殼素工程技術中心,成功從蝦殼中提煉出了甲殼素、氨基葡萄糖鹽酸鹽等產品。
陶忠虎介紹,甲殼素是從蝦蟹等甲殼類動物外殼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物質,具有多種生理調節機能,有抗癌抑制癌、瘤細胞轉移、提高人體免疫力及護肝解毒作用,目前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保健等領域。
2009年,華山公司投資4.15億元建成年處理10萬噸廢棄蝦殼提取氨鹽和蝦魚加工資源利用項目,成功拿到了“健”字號批文。“公司目前擁有先進的甲殼素保健品車間,2016年產值達20億元。”華山公司辦公室主任劉時璇說。
陶忠虎表示,甲殼素等蝦殼衍生品具有十分重要的開發價值和應用價值,這些衍生品的附加值將比原來提高10至100倍,有望轉化增值的直接效益超過數百億元,且將新增就業崗位近10萬個。
趙甫平在種養蝦稻前,每年僅有1.5萬余元的純收入。潛江市推廣“蝦稻共作”后,他將手里的土地進行流轉,再通過“返租包”的方式擁有了20畝蝦稻田的經營權,如今,年收入可達26萬多元,比之前翻了近20倍。
趙甫平告訴記者,他養殖的小龍蝦,一部分會運至交易中心賣給蝦商或餐飲店,另一部分就出售給華山公司進行深加工。“到今年7月份,我有近20萬的毛收入,加上后期的蝦稻,今年有26萬多元的收入。”他說。
從養殖戶手中收來的小龍蝦,蝦肉被加工成蝦球、鹵蝦等包裝食品,銷售至全國各地并出口至歐美。剩下的蝦殼就由華山公司集中處理,加工成甲殼素等衍生品。而這些目前都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
“手工剝蝦的工作盡管有點辛苦,但是工作環境好,工資待遇也不錯。”年近五旬的工人李勇說,小龍蝦“淡季”時,他就在家務農,其它時間他就會來到華山公司等水產加工企業做剝蝦工,月薪在6000元左右。
劉時璇表示,餐飲的火爆讓小龍蝦的行情看漲,而50斤小龍蝦只能生產出1斤的甲殼素,因此按照目前的市價,1噸甲殼素的價錢為10萬元,且一般都是出口至歐美。因此,工人們的工資自然也不低。
“潛江將用5至10年的時間建設220億元產值的甲殼素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實現小龍蝦產業由傳統農產品加工向生物高新科技產業轉型,建設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甲殼素產業之都’。”潛江市委書記黃劍雄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