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雞蛋*近便宜得跟不要錢似的,只有兩塊一毛八一斤,真是跌破我記憶中雞蛋的價格了!”“跌跌不休”的蛋價,讓愛做烘焙的80后河南姑娘陳小優不禁在朋友圈中大發感慨:“我要天天做蛋糕‘造’雞蛋!”的確,近期蛋價大幅走低,持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曾經一度因價格飛漲被戲稱為“火箭蛋”的雞蛋,如今早已“風光不再”。屢創新低甚至跌破成本價的身價,使雞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慘蛋”。
根據國家統計局3月24日發布的*新《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3月中旬,散裝鮮雞蛋的當期平均價格為每公斤7.53元,較上期即3月上旬下跌了0.3%,而實際上,這一下跌走勢已持續了近6個月之久。從近兩年50個城市雞蛋平均價格的變動情況看,2015年年初,雞蛋價格曾一度達到每公斤11.21元,此后價格的上下波動不太大,但在2016年9月份達到每公斤10.36元后便開始逐旬回落。目前的價格與*高峰時每公斤11.21元的價格相比,跌幅已達38.2%,顯著低于2015年和2016年的價格平均水平。
事實上,在北京、山東、河南等不少地區,雞蛋價格早已跌破“三元”,進入“二元”時代。在北京,一位統計系統負責物價監測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不久在她的轄區,雞蛋價格*便宜時一度低至每斤2.5元。而諸如廣州、張家口等地的蛋價也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本月中旬發布的調查資料顯示,今年1月以來,廣州農貿市場的雞蛋價格屢創新低。具體來看,褐色殼與粉色殼雞蛋價格均創下2013年以來新低,在上年12月25日至今年3月10日期間的價格降幅均在20%以上。
新一輪禽流感疫情來襲,無疑是促成此輪雞蛋價格走低的關鍵因素。今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連續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雖然禽流感病毒已經被證實在100度等高溫條件下短時間內就可以被滅活,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給人們消費禽蛋類食品造成了一定心理恐慌。
上述來自北京市統計系統負責物價監測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調查中發現,不僅是雞蛋價格大幅下降,雞肉類制品的價格也下降較快,比如生雞、雞翅、雞胸等。”與此同時,來自河南、山西等地方統計部門的相關專題調研也發現,受禽流感疫情影響,禽蛋類消費顯著受挫。在國家統計局平頂山調查隊近期開展的走訪調研中,一些當地農貿市場銷售禽蛋類商品的經營者反應,由于受到禽流感疫情等因素的影響,禽蛋類銷售量急劇下降。以前每天銷售量能夠達到200-300斤,但現在每天100斤都賣不到。在這種情況下,禽蛋類銷售價格也持續走低。其中,肉雞的批發價格較上年末下降了20%,雞蛋批發價格則下降了25%。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今年2月底對全省內主要畜禽生產地開展的相關調研顯示,朔州市一家養殖場的雞蛋批發價格現價僅為每公斤4元,較疫情前下降42.86%。
雖然禽流感疫情對蛋價的沖擊顯而易見,但來自周期性因素的影響同樣也不可忽視。國家統計局平頂山調查隊在上述調研中發現,近兩年雞蛋價格一路走高、養殖效益可觀,*大地刺激了養殖戶的養殖積*性。在這種情況下,不少養殖戶盲目跟風擴大養殖規模,造成禽蛋類存欄量加大,直接導致了今年雞蛋整體供大于求的局面。而這無疑為今年雞蛋價格走低埋下了“伏筆”。
值得關注的是,“接地氣”的蛋價在讓消費者樂享實惠的同時,卻也讓眾多禽蛋行業的養殖戶苦不堪言。上述來自統計系統的相關調研發現,伴隨著蛋價屢創新低甚至跌破成本價,養殖戶所承受的經營壓力也正不斷加劇,虧損較為嚴重。在國家統計局平頂山調查隊的走訪過程中,魯山縣某蛋雞養殖戶向調查人員反應,由于近兩年雞蛋效益較好,便擴大了養殖規模,結果突如其來的禽流感讓禽蛋價格一路走低。據該養殖戶介紹,目前每銷售一斤雞蛋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大約為2.7元,而目前雞蛋出廠價格卻僅為每斤2.1元,遠低于成本價,養殖效益虧損嚴重。相似的事例也不乏于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的調研中。一家來自文水縣的蛋雞養殖戶表示,除去雇工與蛋雞飼料等各項開之后,每天每3萬只蛋雞虧損額達152 0173 3840元左右。
由“火箭蛋”到“二元蛋”,雞蛋價格的“高臺跳水”,看似是禽流感疫情所引致的偶然事件,實際上更是養殖戶盲目追漲所導致的必然后果。在養殖戶因前期養殖效益好而紛紛擴大養殖規模的背景下,雞蛋價格的下跌可以說是遲早之事,而禽流感疫情僅僅是加速并加劇這一趨勢發展演變的“導火索”。
蛋貴傷民,蛋賤傷農。蛋價的一時下跌,雖然在短期內降低了居民消費成本,但可以預見,隨著養殖戶因虧損而減產,雞蛋價格必將在不遠的將來重返上漲通道。可以預見,屆時“火箭蛋”的回歸,又將再度讓百姓的錢袋子“很受傷”。由此來看,雞蛋作為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營養食材,唯有維持其市場供應與價格水平在合理區間內波動,才是讓養殖戶與消費者供需雙方均獲益的長遠之策。
實際上,這種雞蛋價格起起落落的周期性漲跌怪圈,在我國頗具普遍性與代表性。從“蒜你狠”到“蒜你賤”,從“姜你軍”到“姜局”,近年來諸如此類層出不窮的輿論熱詞,便是我國農產品頻繁深陷價格漲跌怪圈的生動寫照。究其原因,在小而分散的農業經營模式之下,農戶難以及時準確把握市場供求信息而盲目追漲殺跌是關鍵所在。
在這種情況下,破解農產品價格“過山車”式的漲跌怪圈,政府相關部門還應進一步建立健全農產品供求信息發布平臺,通過及時發布農產品供求預測預警,科學引導農戶合理調整種植養殖的結構與規模,從而讓類似從“火箭蛋”到“二元蛋”這樣的輪回不再重復上演。而這無疑也是當前深入推進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