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今年收獲的華農版黃金大米。
10月25日,研究人員在查看抗遷移性害蟲轉基因水稻的實驗田,為防止遷移性害蟲影響周邊農作物,此種轉基因水稻被紗布籠罩起來。
挑選出的飽滿種子晾曬在實驗田邊,人工選育是歷史*悠久的一種馴化作物方法。
轉基因水稻實驗田與外界相隔60畝的天然湖面,以防止小概率花粉飄移的發生。
華農版黃金大米與普通大米對比圖。
抗蟲轉基因水稻實驗室培育過程
1 **從非轉基因水稻種子中誘導出愈傷組織。
2 抗蟲轉基因水稻的幼苗正在愈傷組織中生長。
3 在愈傷組織中生長的轉基因幼苗。
4 一名實驗員把抗蟲轉基因水稻幼苗分離。
5 剛剛從愈傷組織中分離出來的轉基因幼苗。
6 幼苗在培養室長一段時間后將送海南實驗下田。
10月19日,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該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張啟發院士在品嘗會上說:“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的決策不應受制于民意,而應按照法規和程序走,相信科學共同體的決定,主管部門不拍板,導致轉基因水稻產業化錯失良機,再拖延將誤國。”張啟發院士的言論再次引起業內外對轉基因食品的討論。有支持者,有反對者。關注的焦點還是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還是不安全。
資料
轉基因技術誕生于152 0173 3840年,全世界范圍內成功獲得的轉基因植物至少有35科、200多種。多數人只知道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轉基因研究,其實,藍色玫瑰花、多色牽牛花、抗蟲棉花、耐儲藏的“百日鮮”番茄都是轉基因技術的產物。
**代黃金大米2000年推出,2005年,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先正達大幅度提高了黃金米中胡蘿卜素的含量,并放棄所有相關專利權,無償提供給發展中國家使用。華中農大正是參照了先正達的技術文獻進行了黃金大米實驗。
10月24日的武漢涼爽宜人,華中農業大學校園的法國梧桐依然郁郁蔥蔥。該校園林植物遺傳改良小組曾培育成功一批無毛梧桐樹,春天梧桐飛絮的問題靠轉基因技術得以解決。
在這所學校的南端是一大片實驗田,未收割的轉基因水稻金黃一片,一部分飽滿的稻穗被選作種子,晾曬在地頭。雖然水稻是一種自花授粉植物,但是為了防止小概率花粉飄移的發生,轉基因水稻實驗田一邊筑起高墻,一邊是近60畝的湖面,以保證實驗田與外界環境的完全隔離。
10月初,這里收獲了十來斤黃金大米,除去給實驗室、上級單位和品嘗會的那部分,還剩兩斤多。現在黃金米田里只有簇簇稻蔸和零星幾粒碎米。這里的研究人員每次離開田埂前總要拍打衣褲,避免無意帶出種子。黃金大米項目負責人陳浩教授說,依據轉基因作物實驗的規范要求,包括稻稈在內的一切材料不允許運出實驗范圍,只能就地點火銷毀。華中農大嚴建兵教授解釋,如此嚴格的實驗要求并不表明轉基因作物存在什么難以預料的風險,僅僅是實驗程序要求,從科學角度看并無必要。
中國黃金大米研究始于2011年,是華中農大的一個常規育種實驗。2012年,湖南黃金大米兒童“人體實驗”掀起輿論狂潮,之后媒體和官方澄清這是一次人體吸收轉化實驗而非安全性實驗,但引發民眾對轉基因技術的猜疑和恐慌一直在持續。黃金大米項目負責人陳浩說,黃金大米技術已經成熟而且現階段不涉及商業推廣,華農版黃金大米的實驗并未受到這一事件的影響。
陳浩說,黃金大米僅僅是通過轉入胡蘿卜素合成途徑中的兩個基因改良了其營養性狀,口感、種植方式等其他方面與普通大米并無不同,所以說黃金大米污染環境、影響生育完全沒有道理。關于為什么美國不種黃金米的問題,陳浩解釋說,大米并非美國人的主食,水稻在美國種植面積很小,而且維生素A缺乏癥主要存在于亞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菲律賓或將于明年推廣種植。
陳浩對黃金大米在中國推廣的前景并不樂觀,因為在同一個實驗室做出的抗蟲轉基因水稻獲得安全證書已四年時間,因各種原因仍未獲批推廣種植。
林擁軍今年50歲,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負責人。他研究了16年抗蟲轉基因水稻,吃了14年轉基因大米。1999年,華中農大的抗蟲轉基因水稻通過了農業部組織的成果鑒定。其后環境釋放和生產性實驗都表示該水稻對螟蟲等害蟲的抗性很好,可使水稻單產增加8%,農藥施用量減少80%以上。2009年獲得農業部頒發的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2014年,安全證書行將過期。林擁軍覺得痛心,十四年前他覺得抗蟲大米一定能推廣種植,沒料到今天還未實現。而中國農業每年因蟲害造成的損失數以億計。
按照林擁軍教授的話說,常規育種已經無法實現作物產量和品質的突破,轉基因技術將開啟第二次綠色革命的先河。
新京報記者 黃月 攝影報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